第一章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011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森林资源
分类号: F279
页数: 5
页码: 167-171
摘要: 德化县的森林资源丰富,历史上主要为天然林。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人工营林的发展,人工林逐渐增多,天然林减少。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德化县 人工林

内容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
  德化县森林资源丰富,历史上主要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和天然阔叶林,其次是天然的马尾松林,人工林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营林的发展,森林资源发生了变化,人工林增多,天然林减少。
  1957年,经福建省林业厅林野调查队实地调查,全县计有林地122.7万亩,疏林地19.5万亩,荒山119.5万亩;胸径8公分以上的立木总蓄积量有714.6万立方米。
  1979年,省林业设计院和县林业局联合清查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273万亩,其中有林地182.9万亩,灌木林地7.3万亩,疏林地7.4万亩,荒山70.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2万亩;森林覆盖率56.9%,绿化程度69.7%。胸径5公分以上立木的森林蓄积量972.1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846.1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87%;竹林1028万株。这次调查门类齐全,较为准确。1984年,省林业厅设计院和县林业局对森林资源变化较大的地区进行复查核对,重新统计,全县有林地192.1万亩,无林地57.6万亩,森林蓄积量945.6万立方米。
  1987~1988年,全县进行第五次二类森林资源清查,划分637个林班20511个小班,现场测绘结果,林业用地27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1.54%,其中有林地192.9万亩,疏林地16.4万亩,无林地47.2万亩;森林覆盖率59%,绿化程度72.5%,分别比1979年增长2.1%和2.5%;森林蓄积量886.3万立方米,比1979年减少85.8万立方米;毛竹1128万株。
  第二节 树种及其分布
  据民国志记载和1950年后5次的森林资源调查,以及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综合调查,全县有树木51科237种,其中用材林占绝大多数。
  一、用材林
  用材林主要有杉科:杉木、水杉、柳杉、水松;松科: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云南松、华东黄杉、长苞铁杉、油杉、雪松、黑松、五须松;柏科:建柏、侧柏、黄柏、桧柏、龙柏、樱络柏、千头柏;樟科:樟树、楠木、红楠、润楠、紫楠、大叶楠、黄楠、绒楠、檫树、香叶树、华南桂、黑壳楠、大叶钓樟;壳斗科:栓皮栎、板栎、米储、甜储、苦槠、黄储、钩拷、刺叶袍、细叶稠、罗浮拷、柯、大叶槠、闽粤
  栲树、南岭拷树、拉氏栲、滇粤栲树、丝栗栲、青岗栎、烟斗石栎、多穗石栎、榄叶石栎;珙桐科:喜树、麻栗、石栗、育岗栎、水青栎、丝栗栲、硬斗柯、乌岗栎、铁稠、鼠刺叶石栎、黧蒴栲;豆科:金合欢、山槐、南岭黄檀、相思树、黑荆、皂夹、花榈木、木夹红豆等。
  1987年,全县用材林149.3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77.4%,其中杉木林23.48万亩,马尾松98.28万亩,阔叶林27.59万亩;蓄积量779.66万立方米,占森林总蓄积量88%。主要分布在水口、南埋两个乡以及霞碧乡的朱地、村兜、碧坑、大溪,雷峰乡的上寨、双芹、荐解、肖坑,葛坑乡的大岭、龙塔、邱村、潦头,杨梅乡的安村、西珑、云溪、白叶,汤头乡的格中、汤按、岭脚,桂阳乡的洪旧、涌溪、彭坑、梓溪、陈溪、安章、王春,春美乡的尤床、新阁、上春,大铭乡的琼英,上涌乡的后宅以及国营德化县葛坑林场。
  二、经济林
  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茶叶、柑桔、山桔、柿、梨、板栗、乌桕、枇把、李、桃、杨梅、山苍子、栓皮栎、抽木、漆树、银杏、杜仲、石榴、南酸枣、橄榄、樱挑、棕、桑、柘等,1987年,全县经济林面积13.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6.79%,其中油料林5.44万亩,果林5.56万亩,特种经济林362亩,茶叶等其他经济林2.1万亩。主要分布在水口、浔中、盖德、雷峰、三班、霞碧和上涌等乡。
  三、防护林
  防护林有樟树、米储、甜储、女贞、火力楠、桉树、垂柳、大叶合欢、梧桐、银合欢、苦楝等。
  1987年,全县防护林2.3万亩,主要分布在水口、美湖、南、汤头等乡和县城、溪岸、公路两旁、农田周围及村落附近。
  四、薪炭林
  薪炭林有马尾松、灌木和壳斗科类等。1987年,全县薪炭林16.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8.6%。主要分布在水口、南埕、汤头、桂阳、杨梅、浔中、盖德、美湖、三班和赤水等乡。
  五、特种用林
  用于科研示范、标本采集、种源保护、特种工艺、种子和薅条采集的林木,有杉、松种子树和风景林、观赏树等。1987年,全县特种用林3.6万亩,主要分布在上涌、雷峰、水口、杨梅、国营德化县葛坑林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永安岩、西天室和县城等处。
  六、竹林
  竹类有毛竹、石竹、紫竹、箭竹、绿竹、赤竹、苦竹、筋竹、油竹、猫竹、方竹、堇竹、黄竹、小刚竹、斑竹、水竹、花竹、麻竹、乌竹、盖竹、千岁竹、人面竹、葫芦竹、凤尾竹、观音竹、掌杆竹、藤枝竹、调丝竹、箸叶竹、淡竹、芦竹、雷公竹和分布在九仙山、戴云山、石牛山的长耳玉山竹。1987年,全县毛竹11.2万亩,遍布全县各乡,尤以雷峰乡的荐解、双芹、瑞坂、肖坑,南埕乡的许厝蟠龙、梓按、前锋,水口乡的久住、昆坂、承泽、榜上、梨坑、毛厝、凤坪、淳湖,桂阳乡的梓溪、陈溪、洪田、涌溪,大铭乡的金黄、琼英,春美乡的新阁、双翰、古春、梁春,杨梅乡的上云、云溪、白叶、西珑、安村、和顺,上涌乡的后宅和国宝乡的格头等村面积较大。
  第三节 珍稀古树
  樟树王:在美湖乡小湖小学旁边。据民国版《德化县志》记载,它植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为全国樟树王之一。1983年9月,省林业厅测量,树高28.01米,胸围16.74米,冠幅东西33.8米,南北39.95米。1983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柳衫:在赤水铭爱村永安岩路旁。高耸苍劲,高34.6米,胸围3.9米。史载明僧史云济坐化前已有此树。下涌东车坑有株1899年种植的速生柳杉,树高38米,胸围3.4米。
  古杉:葛坑乡大正村和葛坑村各有一株,均为唐代时所植,分别高24.8米、28.7米,胸围5.56米和6米。美湖乡洋田村东埔岩一株,高43米,胸围4.08米;水口乡秀山的岑山格一株,高20米,胸围6米,植于宋绍兴末年,至今800余年。
  竹柏:在上涌乡桂格小学旁边。枝叶扶疏,高20米,胸围3.98米。据当地郑氏谱牒牒记载,植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树苗从北京带回,故有“京树”之称。
  槐树:在雷峰乡肖坑村,高30米,胸围1.7米,植于唐代。树苗从浙江省云和县带回。每逢3月,满树白花,十分壮观。
  古松;在南埕乡半岭路亭边,高50米,胸围3.5米。
  水杉:雷峰、三班、国营葛坑林场等地有零星栽培,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银杏:在葛坑乡长坑一裸,高32.5米,胸围6.4米,相传植于唐代。从前有“神树”之说。杨梅乡安村丁荇现存20多株;美湖乡洋坑村尚存数株老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水松:又名水莲,为频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在上涌乡东山村水松垵田中4株,最高1株20米,脚围4.1米,宋代种植;雷峰乡雷峰村两株,俗称“神树”;戴云寺和赤水乡东里数株老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福建柏:分布在雷峰乡荐解村、赤水乡铭爱村等少数地方,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苏铁:又名铁树,有水口乡湖坂村科坑祖厝边一株,县政府大院内六株,县园林处等单位和个人均有零星种植。
  茶花王:西夭室有两株“十八学士”名贵品种,高均达3米,胸围21米,一株“粉十八”,一株“红十八”,为清乾隆六年(1741年)壬戌科进士曾重登所植。
  此外,还有红豆杉、三尖杉、四方竹等。
  第四节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1985年5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同年7月,省、地、县有关部门的学者、专家30人组成普查队进行资源调查。
  保护区范围包括以戴云山主峰为中心的上涌、赤水、大铭、雷峰4个乡的结合部,总面积145957亩,占全县总面积1/32。保护区的地势一般为900米以上的中山地,其中1650米以上的高山8座。
  一、动物资源
  保护区动物有野生脊椎动物45科93种,其中兽类15科26种,鸟类18科34种,爬行类6科19种,两栖类6科14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10种、省级保护的4种。(详见《地理》篇)
  二、植物资源
  植物有维管束植物145科393属58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4科33属44种;裸子植物6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17科351属526种;乔木152种;灌木180种;草本248种,其中有珍稀鹅掌楸、福建柏、油杉、黄植等国家二、三类保护树种;还有地方保护的珍贵的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黄山松、百日青、戴云栎、阔瓣白兰花、木荚红豆树、建宁椴以及多种名贵药材和多种兰花、杜鹃花等花卉。
  (一)阔叶林
  保护区的森林群落覆盖面较大。阔叶林主要由甜槠、罗浮槠、米储、南岭石栎、硬斗柯、木荷、毛药红淡、厚皮香、梨茶、阿丁枫、蚊母树、树参、杜英、红楠、樟树、虎皮楠混合组成。
  根据建群种或优势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几个群落:
  1.水安岩东南坡——甜储十罗浮栲十树参;
  2.李山村南面——甜储十蚊母树;
  3.后宅仁金畲南坡——甜储十木荷十米槠;
  4.陈坂岭——甜槠十南岭石栎十木荷;
  5.陈坂岭东面——阿丁枫十米储十甜槠;
  6.水安岩南面到沟谷一带——罗浮栲十毛药红淡十虎皮楠。
  (二)针叶林
  主要在保护区西部的九仙山和东部。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和柳杉.马尾松分布广泛,一般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方,黄山松分布在九仙山、莲花池、七里洋乃至戴云山顶等海拔1300米以上的地区;杉木林(均属人工林)分布在永安岩附近的“仙脚迹”垵等一些较肥沃深
  厚的山地;柳杉林分布在永安岩附近。
  (三)混交林
  区内针阔混交林广泛分布,戴云山东面有少数竹阔混交林和竹针混交林。
  (四)灌丛
  1.九仙山公路两旁和李山村的虎格坪——槠木十乌药十黄瑞木十芒其骨群落;
  2.小荇菜山下的珊琪山坡——乌饭十马银花十南烛属群落;
  3.九仙山顶、山坡——竹类十钝齿冬青十乌饭群落。
  (五)草坡萆甸
  草坡在海拔1400米开始出现,戴云山顶的分布较为典型.在莲花池一带海拔1610米的山顶洼地,水湿条件好,生长着湿生草甸。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