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3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4
页码: 1428-14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9年至1992年晋江县农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 晋江县 农业

内容

1989年,县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1058.1万元,比1988年增长1倍多。乡村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数额也有较多增加。供销部门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农用物资供应总额比上年增加34.4%。科技服务系统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应用、优良品种推广和防治病虫害工作。县乡镇普遍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实行以工补农。组织大批干部下农村,抓计划种植面积的落实,解决耕地抛荒、乱占耕地等问题,抓冬种、套种,提高复种指数,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全县冬春修水利工程1414处,投资440万元,投入69万个劳力日,完成土石方53.45万立方米,清理渠道76公里,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97平方公里,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战胜夏旱、秋寒和6至9月特大洪水灾害,夺得较好收成。全县粮食总产、春粮、早稻单产三超历史,扭转了自1985年以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的趋势。全县粮豆总产量达15.16万吨,比上年增长13.7%,花生总产量达1.3万吨,比上年增长83.9%;开发性农业和多种经营都有较大的发展,全年造林1.17万亩,比上年增长0.04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育苗0.03万亩;以龙眼为主的水果种植总面积达5.66万亩,比上年增长6361亩,水果总产量达1.1万吨,比上年增长24.2%;畜牧业生产出现大批专业村和专业户,全年肉类总产量1.83万吨,蛋品总产量296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21万吨,比上年增长20.3%。全年农业总产值达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8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9%,林业产值123万元,比上年下降11.8%,畜牧业产值4492万元,比上年下降1.2%,副业产值3153万元,比上年下降26.1%,渔业产值3828万元,比上年增长41.9%。
  1990年,县财政农业投入资金137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62%。加强水利建设,按照“以灾设防”的原则,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项目,普遍开展“比效益、比质量、比速度、比投入、比管理”的“五比”活动。改变过去重建轻管、重灌轻排的现象,共兴修各种水利和水毁工程1520处,投入60.3万个劳力日,完成工程量53.2万立方米,恢复灌溉15.04万亩,恢复和保护面积12.8万亩,获得泉州市冬春修水利评比第一名。保护农业资源,全县清理违法占地盖房1985座,复耕413.5亩,围海造田900亩。同时对高产粮田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组织科技兴农,县政府拨专款续聘374名农技辅导员。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把更多的力量转向乡、镇、村级农业服务站建设,完善四级农村推广网络。推广普及杂交水稻、福薯26等良种,搞好配方施肥、甘薯“五改”、稻秆回田、丰产示范等增产措施。全县粮豆总产量达15.52万吨,比上年增长2.35%。同时,继续搞好农业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突出“两水”(水果和水产品)。水果以龙眼为主,全县龙眼面积达5.4万多亩,有4个乡镇建立“十万株基地”,4个乡镇建立“五万株基地”,16个行政村建立“万株基地”;水产品方面,利用滩涂10多万亩,形成海洋捕捞、对虾、蛏苗、石斑鱼、淡水养殖等5个基地。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4万吨,比上年增长4.51%。肉类总产量达1.88万吨,蛋品377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61%、27.64%。全年农业总产值达2.1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7709万元,比上年下降7.6%,林业产值113万元,比上年减少8.1%,畜牧业产值4979万元,副业产值3867万元,渔业产值429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22.6%、12.3%。
  1991年,县财政农业投入1370万元。全面完成以治理“一堤、二沟、三槽(晋东海堤、湖漏沟、新安水库排洪沟,檀林、上宅、前林三大渡槽)”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年度计划,连续第五年获得泉州市冬春修水利工程评比第一名。全年共恢复、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47万亩,在抗击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中发挥很大效益。进一步健全四级科技网络,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技术。全县早杂优增加1万多亩,推广甘薯新品种5万多亩,改造低产田和建设吨粮田共2.97万亩,建立植保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围海造田1642亩。终于在大灾之年获得粮食丰收。全年粮豆总产量达16.64万吨,比上年增长7.19%。全县造林2385亩,提前实现“消灭荒山,绿化晋江”的任务,再次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和“治沙先进县”称号。同时新植和改造果树1.1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41万吨,比上年增长183%。肉类总产量达2万吨,蛋品产量573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51.8%。外海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品深加工都有新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首次突破5万吨,达5.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3%。当年,农业总产值达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种植业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林业产值256万元,比上年下降20.7%,畜牧业产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副业产值4027万元,比上年下降1.5%,渔业产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面完成1991年农业、林业生产责任制。
  1992年,市财政农业投入达154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7.69%。全市共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921处,总工程量274.09万立方米,总投资3038.96万元,其中群众集资388万元,华侨捐资510万元,总投入360.53万个劳力日,完成渠道清淤108.52公里,恢复当年水毁灌溉面积3.1万亩及历年减少的灌溉面积2.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山美灌区第一期工程已通过省级验收。围海造田1407亩。被泉州市评为年度冬春修水利第二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种子公司送种子下乡,农技干部技术服务到田头,农资部门组织充裕的农资供应,使农用物资货源足、品种多、价格稳中有降。农机部门及时进行农机具维修,组枳1413台拖拉机下田,机耕面积22.7万亩,获泉州市第一名。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全市聘用农技辅导员410人,并先后培训644人,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大力推广各种适用技术,推广早杂优4.4万亩,比上年扩大1.06万亩,推广配方施肥面积27万亩,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良种面积66.8万亩,良种普及率达95.3%。还建立丰产示范片,发展良种示范田。各级领导亲自参加试验田、吨粮田建设,采用行政干部、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三位一体”相结合办法,抓好示范丰产田,以点带面,辐射千家万户,促进全面增产。当年,全市粮豆总产量达17.02万吨,比上年增长2.32%,花生总产量达1.59万吨,比上年增长41.76%,均再创1985年以来的新纪录。继续大力抓农业开发,全市工程造林3606亩、育苗90亩、种植果树8000多亩(其中龙眼5770亩、改造果园1025亩)。水土保持完成强化治理19个点,面积2160亩,封禁治理5000亩。肉类、蛋品总产量分别为2.13万吨、6126吨,均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总产量达5.57万吨,比上年增长6.10%。当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6.29亿元,比上年增长8.87%,其中种植业产值2.10亿元,比上年下降2.7%,林业产值166万元,比上年下降35.16%,畜牧业产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6.61%,副业产值7160万元,比上年增长77.8%,渔业产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