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械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30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械斗
分类号: K892.29
页数: 1
页码: 13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广大农村大都聚族而居,封建宗族思想浓厚,加上小农经济自私狭隘观念,历史上,常因山林、水利、地域、“风水”等争端,导致封建械斗,结下没完没了的宗族怨仇,形成了时起时落,持续蔓延,经久不息的封建械斗。
关键词: 晋江县 风俗 械斗

内容

自明清以来,晋江广大农村大都聚族而居,封建宗族思想浓厚,加上小农经济自私狭隘观念,历史上,常因山林、水利、地域、“风水”等争端,导致封建械斗,结下没完没了的宗族怨仇,形成了时起时落,持续蔓延,经久不息的封建械斗。新中国成立以前,晋江曾发生过几起大规模的封建械斗:
  一、东西佛械斗
  清康熙年间,县城东部风池境与西部奉境,因迎神赛会发生纠纷,进而导致附郭三十六铺分帮结派,形成势不两立的“东佛”与“西佛”两支封建势力派系,并时而大动干戈,进行封建械斗。以至蔓延并扩大到县城南门外晋江各乡里,延伸300余年。互相抓人、杀伤人命。其牵动面之大,时间之长,为祸之烈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二、都蔡冤
  清光绪年间,东石塔头村刘氏与同村蔡氏,因修建祠堂为“风水”之争,而演化成大型封建械斗。这场械斗以十一都杂姓与大姓恶斗闻名,长达6年之久,牵动200多个乡里,360余人无辜惨死,伤者不计其数,酿成震动海内外的“都蔡冤”。
  这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封建械斗,造成交通断绝,田园荒芜,百业凋蔽,治安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严重后果。为了办理此案,晋江五易县令,最后泉州知府李增蔚亲临督办,追捕双方罪魁祸首斩头示众,归侨陈增钭献银3千,抚恤双方伤亡,事态才告平息。
  三、安海黄颜械斗
  民国13年(1924),安海黄姓与颜姓因祖墓“风水”发生纠纷,引起两姓械斗。此时磁灶张林因张、颜历史上有联宗关系,即组织人马支援颜氏。当时,驻泉军阀孔昭同,派兵一连到张林镇压。但结果却遭张林伏击,连长与20多名士兵当场毙命,遂使事态扩大。事后,经“华侨救乡会”及地方绅士出面斡旋,几经周折,在孔昭同索得银元2.8万元的赔命钱后,方告罢休。
  除此之外,晋江还出现过持续达数十年的永和林股械斗,龙湖前后港施姓械斗,以及磁灶张林与青阳赖厝,陈埭西边与青阳高岑(今高霞村),永宁龙穴与杆头械斗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镇压反革命,狠狠打击械斗的肇事者与操纵者,铲除城乡封建势力,晋江历史上时断时续的封建械斗终于平息。“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封建械斗又有所抬头。据县公安部门统计,仅1973年,全县共发生封建械斗39起,死7人、伤249人,涉及16个公社(乡镇)、163个大队、215个自然村。直到1982年,全县还发生封建械斗18起,死11人、伤192人,其中尤以陈埭的洋埭林李械斗,东石塔头孙刘械斗,损失最为惨重。1983年,人民政府为了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查处并惩办一批械斗的首要分子,教育了广大群众,收到了较好效果。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