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考古发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2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考古发掘
分类号: K872
页数: 1
页码: 129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文物考古发掘的情况,晋江县文物考古事业机构建立以来,先后配合农田水利、文物维修、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收集较珍贵文物29件,一般文物154件。从1973—1983年在磁灶洋尾村、内坑公社葛洲村、砌坑村、青阳镇实验小学、祥芝公社祥芝村发掘唐墓5座、宋墓2座。出土随葬品有碗、盏、五盅盘、四系罐、虎子、三足鼎、灶、匙等及印有唐代年号的各种纹饰墓砖,并积累了唐代墓葬的型制资料。
关键词: 文物考古 晋江县 考古发掘

内容

晋江县文物考古事业机构建立以来,先后配合农田水利、文物维修、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收集较珍贵文物29件,一般文物154件。从1973—1983年在磁灶洋尾村、内坑公社葛洲村、砌坑村、青阳镇实验小学、祥芝公社祥芝村发掘唐墓5座、宋墓2座。出土随葬品有碗、盏、五盅盘、四系罐、虎子、三足鼎、灶、匙等及印有唐代年号的各种纹饰墓砖,并积累了唐代墓葬的型制资料。
  1981年受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处委托,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78#、79#、86#、87#4个墩进行考古发掘,摸清了安平桥原始基础,并制定全桥维修基础方案。
  1980年10月16日,在发掘清理草庵前宋代“龙泉书院”遗址时,发现宋代“明教会”黑釉碗及残片20余件。经3年时间的考证与调查,发现该碗的生产窑口是晋江磁灶大树威宋代古窑,并在该窑取得同样残片2件。撰写了《从“明教会”黑釉碗的出土试论福建明教会的兴盛年代》论文(《海交史研究》1985.1),发表后,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论文及照片被推荐参加1987年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摩尼教学术研究会,被大会宣布为世界摩尼教研究第二重大发现。论文被收入比利时及瑞典隆德大学电脑,并把晋江草庵摩尼光佛像作为世界摩尼教研究会会徽。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