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寺庙宫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2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寺庙宫观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1263-12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著名建筑的寺庙宫观,其中包括了龙江禅寺、龙山寺、紫竹寺、崇真殿等。
关键词:
寺庙宫观
晋江县
著名建筑
内容
一、龙江禅寺
位于东石镇凉下村前,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75),初名天竺寺,晋代改为西山寺,唐代称景福寺,五代时易为今名。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民国重修。寺坐北朝南,由前殿、钟鼓楼、拜亭、正殿、后殿、厢房所组成,占地面积3312平方米。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七间,单檐歇山顶。钟鼓楼建于正殿两侧,双层,重檐歇山顶。寺前有一半月形放生池。寺内存有民国18年(1929)重修碑记1方。
明末,郑成功抗清时曾驻军于此,今尚存“军门界”碑刻1方。
二、龙山寺
古称普现殿,又名天竺寺,俗呼观音店,位于安海镇型厝村,相传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明清多次重修,列为福建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寺坐北朝南,由山门,钟鼓楼、前殿、拜亭、正殿和后殿组成,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正殿重檐歇山式。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殿前透雕辉绿岩石龙柱1对,为清代重修时所置,雕工精细,造型优美,龙爪抓珠敲之锵然,左若钟声,右如鱼鼓。殿中供奉千手千眼观音,传系寺内一巨樟雕成,通高4.2米、宽2.5米。观音头戴花冠,身披佛服,立于莲花座上;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围雕众多小佛首叠作帽状;额中雕一眼,竖于两眉之中;主手合十,傍支1008手,或空手,或持物,形态各异,例如团扇,雕工精致,造型优美,为古代闽南木雕之佳作,名噪海内外。
据说,台湾有龙山寺440余座,系由安海龙山寺分香。
三、紫竹寺
位于罗山乡石刀山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始建于隋,唐时迁建于半山腰,明洪武间又迁今址。寺坐北朝南,由拜亭、正殿和厢房组成,占地面积735平方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寺内存有唐代石炉2个、明宣德铜佛1尊,印度汉白玉佛1尊,还有宋代石柱础1个和石塔、石经幢构件各1件。
四、崇真殿
位于深沪镇港阜村后石壁山麓,始建于唐末,历代均有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坐东朝西,依山而筑,面宽五间,由门楼、大殿和厢房组成,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门楼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顶。大殿近年已改建为花岗岩石仿木结构。殿内存有宋代石雕玄武1尊,高2.26米,粗犷古朴。
五、宝泉庵
位于深沪镇南村,始建于唐,宋祀保生大帝,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庵二殿一山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毁于倭寇,后重建。近年华侨捐资改建为花岗岩石仿木结构,面宽17.1米、进深16.1米。庵内有保生大帝木雕像1尊,高0.76米,原供奉于台湾慈济宫,清咸丰十年(1860)由深沪商船带来,供奉于庵内。
六、霁云殿
古称佑圣宫,又称真武殿,位于安海镇安海街东北,始建于五代南唐,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有修葺,明、清均有重建。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明永乐间,海上一片浮槎随潮往来,里人取雕真武上帝像,而金其身,额曰‘江南第一灵坛’。嘉靖十四年,倭寇庙毁。隆庆间,柯实卿作募疏,化蔡经地为檀樾,砌三层台,构真武殿,匾曰‘武当行宫殿’。……国朝顺治十八年(1661)迁界,庙毁,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复界,二十六年仍旧地重建。”后又多次重修。殿坐北朝南,筑于高台之上,单进、五开间,建筑面积376平方米。现存建筑尚保留清代木构架、宋代石柱及石雕构件。殿内墙上嵌有乾隆十六年(1751)、嘉庆六年(1801)、同治十一年(1872)的重修碑记各1方,四周石柱上有重修记事铭文。
七、南岳庙
又称南海庙,位于池店乡溜石村中,始建于宋,祀节度使陈洪进。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近年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坐东朝西,由山门、前殿、拜亭、中殿、后殿组成,占地2250平方米。山门、前殿已圮。中殿五开间,重檐歇山式,尚存有宋代覆盆式柱础、梭形柱、轮鼓石及清代石龙柱1对。庙内还有乾隆重修碑记1方。
八、适南亭
位于陈埭镇沟头村,南宋绍兴间司户王元造桥时建,历代均有重修,现尚保留清代木构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亭为四柱八角重檐,叠斗为檩,层层缩小如蜘蛛结网,斗拱疏密匀称,结构严谨。适南亭前为双化桥,古称适南桥,东侧有净慧寺,均系宋绍兴间建。寺内供奉的观音菩萨为明代张瑞图从南京迎来,尚存记载张迎奉观音碑记1方。
九、安海古庙
位于安海镇养正中学校园前,始建于宋,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坐北朝南,单进五开间,重檐歇山式,占地面积376平方米。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福海堂
位于罗山乡塘市村,始建于宋,明永乐八年(1410)、清乾隆五十六年和民国初都有重修,为“古朔望讲约之所”。堂坐南朝北,五开间,单檐硬山式,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内存有宋代覆盆式柱础和覆莲式柱础各2件,还有明洪武十七年(1384)《修塘功德碑》、清乾隆五十八年《会龙塘功德碑》各1方。
十一、洑田宫
位于罗山乡塘市村南,始建于宋,现存宫宇为清末重修。宫坐东朝西,由门楼、正殿组成,占地面积386平方米。正殿三开间,单檐硬山式。宫内存有修塘碑记6方:明嘉靖《颂德碑》、《南恒碑记》(时间不明)、清雍正十年(1732)《勒石永示》碑、嘉庆十五年《更新洑田陡门记》碑和同治七年《遗碑载道》、《筑塘碑记》。
十二、三翁宫
位于东石镇沙屈村,初建年代莫考,现存为清代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内祀四神,一衣青、一衣黄、一衣黑、傍一人衣红。相传宋末时有三老随少帝至此,少帝遇害,俱触石而死,里人捡其遗骸收葬之。其傍衣红者,里人也。”宫坐北朝南,有前殿、后殿,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后殿为三开间,单檐硬山式。宫内存1石香炉,高1.48米,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雕制。墙上还嵌一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碑记。
十三、永宁城隍庙
位于永宁镇永宁乡,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晋江县建筑规制较完整的城隍庙。庙坐东北朝西南,由门楼、前殿、拜亭、后殿和厢房组成,庙重檐歇山式,占地面积2809平方米。庙内存有清道光二十三年重修碑记1方以及黑页岩石碑记4方;庙旁有民国8年、民国12年的崖刻3方。
十四、白毫庵
位于青阳镇下行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曾为张端图隐居之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庵坐南朝北,单进三开间,硬山式,占地196平方米。殿前建有拜亭,右侧建厢房。匾额“白毫庵”及庵内墙上“崇德”石刻,均为张瑞图所题。
十五、天妃宫
位于东石镇西尾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建年代无考,现存为清和民国间重修。宫坐北朝南,正殿三开间,硬山式。庭院内原有石坊3座,上有朱熹题“帆樯织锦”、蔡新书“光万里月”及相传乾隆皇帝御笔“贯一江风”,近代拆毁,现存有部分构件及字迹。宫内还保存有清道光六年、光绪二年(1876)及民国13年的重修碑记3方。
十六、庆莲寺
俗称高山亭,位于池店乡浯潭村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建年代无考。清道光二十一年僧行勤重修,民国12年复修。1984年,世界佛教协会主席宏船法师捐资全面整修,增建厢房、围墙、放生池。寺坐南朝北,正殿三开间,单檐硬山式,占地面积801平方米。现存有清道光的记事石刻和民国年间的重修碑记各1方。
十七、福林禅寺
位于龙湖乡檀林村南溪边。初建年代无考。清同治间移溪重建。寺坐东朝西,由放生池、门楼、正殿、后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544平方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七间,单檐硬山式。存有清同治五年重建碑记1方,民国24年《憨山大师醒世歌》碑刻1方。弘一法师曾来此闭门修炼。
十八、七宝堂
位于永和乡■内村。初建年代无考。清光绪十五年重修。堂坐北朝南,由门楼、正殿、后殿组成,占地面积308平方米,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式。正殿及后殿近年重修时已改木构架为石构架。大门石柱上有阴刻楹联:“真谛通灵尊北极,武当显化耀南闽”,上额“位镇北方”。堂内存清光绪十五年重修碑记1方,堂外有岐山桥及清道光六年永宁卫陈佩兰重修桥亭碑记1方。
十九、竺世庵
又名西山寺,位于东石镇侨星中学东北。初建年代无考。民国年间毁于兵燹,近年华侨捐资重建。庵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而北有门楼、前殿、大殿、后殿,两侧为厢房。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存有宋代石柱4根、旧碑座3件。
二十、朵莲寺
位于池店乡华洲村。初建年代无考。清代及近代重修,近年华侨捐资再修。寺坐东朝西,由门楼、正殿、两厢组成,占地599平方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
二十一、金井基督教堂
位于金井镇,建于民国15年,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钢筋混凝土砖瓦结构。中轴线由南而北为钟楼、教堂及左右厢房组成。钟楼为四层西洋楼台式,层层收缩,六角攒尖顶,上置十字架。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