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古军事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2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军事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1257-12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古军事遗址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永宁卫城、福全城、白沙古战场、狮峰山烽火台等。
关键词:
古军事遗址
晋江县
内容
一、永宁卫城
位于永宁镇永宁村,东滨大海,北界祥芝,南连深沪、福全,西接龙湖,为海防要塞。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永宁城,在三十都。宋为水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江夏侯周德兴改为卫,遣指挥童鼎筑城。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二。为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瀛,西曰永清,各建楼其上,城外濠广一丈六尺,间以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1417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门各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都指挥刘亮、指挥同知钱辂于各门增置敌台。成化六年(1470),门楼圮,指挥使杨戢重建。国朝康熙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宾修,令移驻提标左营游击于此。”永宁卫城墙壁内外系花岗岩条石纵横间砌,中填以沙土,上铺条石,置城垛。1956年城被拆毁,尚存残墙162米,留有石碑记2方,崖刻3处。
二、福全城
位于金井镇福全村,北接深沪,南连围头。宋、元、明间,为蕃舶出入之门户,并为海防要地。洪武年间,为永宁卫所辖五个守御千户所之一。清道光《晋江县志》载:“福全城,在十五都。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造为所城。周六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十有六,为门四,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四尺,并筑东、西、北三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蒋勇增筑四门敌楼。国朝康熙十六年(1677),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宾修。”其城墙砌筑与永宁城基本相同。1958年被拆毁,现尚存残墙基85米,石碑记2方,崖刻4处。
三、白沙古战场
位于东石镇白沙村西的白沙滩,面积约2.5万平方米,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抗清时,以东石寨为指挥所,白沙滩为主要屯兵基地。清顺治十二年(1655),郑军与清兵曾在这一带打过一场拉锯战,白沙滩头是两军争夺之要地,故世称“三日清,五日明”。现尚存有郑氏电兵城残墙、国姓井和饮马槽,并屡有刀、戟、炮诸兵器出土(大多存于南安县石井郑成功纪念馆)。
四、狮峰山烽火台
位于深沪镇西头村东的狮峰山(俗称烟墩山)上,洪武二十年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基台、主座、烽火灶、烟口组成。基台为两层,长16米、宽8米,底层系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上层为三合土筑墙,内填土作平台,高1.4米。主座筑于平台东部,用花岗岩条石砌成,高9.4米。座上筑烽火灶3个,灶顶各砌烟口1个,高约3.6米。1962年烟口被拆除,其余保存完好。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