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支援革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支援革命
分类号:
D634
页数:
4
页码:
1206-120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的华侨的华侨与家乡的支援革命的支援辛亥革命、支持抗日战争、支援国内革命战争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晋江县
华侨
家乡
支援革命
内容
一、支援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时,海外晋江华侨纷纷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他们或秘密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或踊跃输将,购买枪枝弹药,支援革命斗争;或毅然回国,参加武装起义。
据《缅甸中国同盟会革命史》记载,晋江华侨参加缅甸中国同盟会者有魏继汉、刘懋飞、林登庸、陈文固、陈允洛等45人。魏继汉(又名声苗)为当时旅缅华侨最早加入同盟会者。他与庄银安(同盟会会长,同安华侨)、徐赞周(副会长、厦门华侨)等人创办《光华日报》、《进化报》,鼓吹革命。报馆经费大多由他负责。武昌起义后,他又与陈清波等人首先劝捐,接济军饷,被尊为当地华侨具有开国功勋者之一。陈允洛参加同盟会时年仅20岁。他与革命党人吕志伊等编《进化报》和《觉民日报》,积极参加活动,被推选为缅甸中国同盟会文案科员和仰光中国同盟会参议员。民国4年(1915),他奉命携款返回厦门参加反袁(袁世凯)运动。
新、马地区的晋江华侨参加同盟会者也不少。李辟尘入会后,被推为同盟会吡叻分会秘书。沈鸿柏、杨昆郡、王德义、邱仰峰等人在马六甲创办中华书报社,积极鼓吹革命。庄汉民于新加坡参加同盟会后,在革命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工作。曾奉命返回泉州开展革命活动,参与谋杀泉州知府,因炸弹未爆而未能如愿。后来,他又投身于泉、厦地区反袁斗争。
菲律宾晋江华侨的同盟会成员较著名的有史国答、刘友竹、邱奕经等人。陈光纯和郑光鼎返国参加泉州光复活动,与印尼归侨蒋报策一起负责泉州保安会财政工作。
树兜村印尼华侨蒋以麟18岁时与父亲蒋报策、叔父蒋报料一起加入泗水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他们3人及蒋报料之子蒋德卿奉命携带枪弹返回泉州,与当地革命党人许卓然、林含碧、黄中流等人取得联系,开展革命活动。蒋以麟独捐巨资作为活动经费。同时,还亲自往军衙面见泉州防军协台唐万胜,晓以大义,迫其反正,使泉州得以顺利光复。蒋报料父子则往厦协助王振邦组织策动厦门光复工作。厦门光复后,蒋德卿任厦门军政分府副都统。旅日晋江华侨万廷璧、陈清机等人也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万廷璧被日本神户华侨称为“革命文魁”。武昌起义时,他捐献巨资,购买军火,受到孙中山先生赞扬,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常务顾问。辛亥革命前夕,陈清机和许卓然等人在安海组织革命军。武昌起义后,陈清机参加宣统三年(1911)11月7日的安海暴动。民国4年,他又参加反袁斗争,后被通缉,乃重返日本。
晋江华侨捐资赞助辛亥革命者不乏其人。祥芝厝上村旅菲华侨邱允衡独自捐资5000比索,支援辛亥革命。金井后埭村旅菲华侨许维帖曾多次捐献巨款,并经常四处劝募,民国10年孙中山先生以大元帅名义任命其为小吕宋筹饷委员。巴厝村旅菲华侨林景书除停寄3年家费,收缩商业规模,独捐菲币5万元支援辛亥革命外,又为革命劝募经费50万元,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他与金井旅菲华侨李文炳曾获得孙中山颁赠的奖章和奖状。旅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安海华侨,曾有二三个月时间,每人每月捐献20%薪金资助革命。池店村马来西亚华侨李金粥也因支持革命,荣获孙中山颁发的“五族共和”爱国勋章。
二、支持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晋江华侨与广大海外侨胞一样,纷纷组织各种救亡团体,捐输财物,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甚至回国参战,直接投身于抗日战争。
民国21年1月28日,以蔡廷锴为首的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晋江菲律宾侨领李清泉发动侨胞捐款,支援十九路军。后又发起召开福建海内外民众团体救乡代表大会,欢迎十九路军入闽,提出改组福建省政府等要求。民国24年,晋江石龟许厝村菲律宾华侨许敬诚等人在马尼拉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分会)。民国26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月,菲律宾马尼拉中华商会召集各华侨团体成立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李清泉被选为主席。继而成立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全菲华侨学生联合会、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敌将士会菲律宾分会等组织。怡朗晋江华侨高作楫、郑士美、许鹏飞和南安华侨张幼庭等人,发动组织菲律宾怡朗华侨救亡会,高作楫任主席。新加坡华侨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南洋总队(简称南洋民先),其发起人和主要领导人张楚琨、组织部长李白涛、店员委员会主任李文陵和锄奸队队长黄文良等均为晋江华侨。
民国27年10月10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沙捞越、缅甸、泰国等地的169名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大礼堂召开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推选陈嘉庚为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南侨总会是南洋800万侨胞抗日救国运动大团结的组织,是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最高领导机关。它积极募捐筹款支援祖国抗战,组织南侨慰劳团回国慰问抗战军民,组织南侨机工回国支援西南地区的运输战线。为祖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作出巨大贡献。
广大华侨和各抗日团体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支援祖国抗战。“九·一八”事变后,菲律宾华侨提倡航空救国。李清泉于民国22年1月19日独捐战斗侦察机1架,约值2. 5万比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的捐款筹赈活动更为踊跃。李清泉以身作则,带头认购救国公债40万元,并积极捐款。在其领导和发动下,菲律宾华侨自民国27年10月至民国29年12月,共汇给祖国1488万元,超过原定1300万元的认捐数目。李清泉夫人颜敕于民国27年3月6日代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汇款1万元购买雨具,赠送八路军将士。后该会又电汇10万元交给中国银行,以作救济伤兵难民之用,还筹募10万个救伤袋寄往抗战前线。抗战初期,安海华侨桂华山曾与余清箴前往香港协助成立福建旅港同乡会,筹款接济大陆难民。此后,桂华山本人即在菲律宾致力于这一运动,并任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常委。其爱人李惠玲也组织菲律宾华侨妇女后援会,发动妇女筹款,支援祖国抗战。
新、马、印尼等地的晋江华侨也踊跃参加当地华侨募捐活动,支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运动。
此外,许多晋江华侨青年还直接回国参加抗战。民国26年9月,菲律宾民武分会组织菲律宾华侨归国抗日义勇队,从中挑选28人,经短期训练后,由沈尔七带队于民国27年1月18日起程回国,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民国28年,沈尔七奉命再次出国。5月底,又带领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慰劳新四军。该慰劳团的团长王西雄、政治指导员沈尔七、财政张匡时、宣传曾心平、管理王汉杰、文书郭健均为晋江华侨,大多数团员亦然。嗣后,慰劳团成员20多人均留下参加新四军。两批共计40多人。其中晋江华侨有沈尔七、许振文、王天华、陈扬德、蔡培团、施炳文、蔡忠义、李铁民、林振声、庄汀来、杨奕万、王西雄、张匡时、郭汐江(郭建)、王爱奎(王汉杰)、高天雄、蔡紫茵(女)、蒋仁坚、郭志坚(郭席排)、许呈伟、吴华光、张伯钧、吴身彩、邱尧、施义蚶、林四季等26人。民国30年,沈尔七奉命往菲发动华侨支援抗日活动,回国后转至广东东江地区任游击队连指导员,后于战斗中牺牲,时年仅28岁。新加坡晋江华侨李文陵、李白涛在南洋民先被英殖民当局取缔后,也回国参加新四军。其时,晋江华侨回国参加抗日的还有印尼的蔡其鹿等人。
菲律宾怡朗华侨救亡会也于民国27年,组织3批20多名华侨青年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青工学习班学习。其中晋江华侨有高明轩、吴性白、许鹏飞、王清华、郭华忠、杨志民、李烈、董华盛等。此外,当时赴延安学习的还有旅菲晋江华侨施纯亮、王唯真、林兆南、王寄生(笔名白刃)、林炳煌、高廷祺、张道时、吴志光、杨约、林育、高烶炮、庄新远,印尼晋江华侨蒋金钗、蔡其矫,缅甸晋江华侨许金荣,新加坡晋江华侨陈文基等。
旅菲晋江华侨王雨亭于抗战爆发后,同廖承志、成仿吾取得联系,介绍多批华侨青年(包括其子王唯真)回延安参加八路军。民国27年,他也毅然回国参加共产党,后受组织委派,重返南洋各地开展华侨抗日统战工作。
南侨总会先后组织3193名汽车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在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800多名闽籍华侨中,有不少是晋江华侨,如菲律宾机工总领队颜福佑,机工庄国华、王若定、蔡联璧、黄传芳、施性秀、李明起及新、马的叶天来、林章省、苏美宛等人。东石旅马华侨蔡崇孔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后于西南运输处工作,后奉命潜入印尼进行抗日活动,被日军杀害。晋江城关华侨南侨总会驻滇缅公路段代理庄明理,回国前是马来西亚槟城汽车司机公会主席,他在发动和组织机工回国服务中发挥很大作用。
沙塘菲律宾华侨飞行员王炮与12名华侨青年组织菲律宾技术人员回国服务团,回国参加抗战。池店菲律宾归侨李昭秀早年在闽南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民国24年被迫避居星州。抗战初期返闽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民国33年因叛徒出卖,在永安英勇就义。
三、支援国内革命战争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晋江华侨也发挥很大作用。
永宁旅菲华侨董云阁(又名董光泰),民国14年回国就学于厦门集美学校。翌年投身革命活动,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地下党、团领导职务。民国20年为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负责人之一。同年5月在漳州被捕,壮烈牺牲。永宁岑兜村旅菲华侨李子芳,民国16年返国求学并参加闽南地下斗争。民国21年参加红军,参加长征后,任军团领导干部。1937年,奉命组织南方新四军,任政治部组织部长。皖南事变突围时被捕,于上饶集中营与晋江菲律宾华侨张伯钧、蒋仁坚等同遭杀害。安海高厝村旅菲华侨高承烈,少年时旅居菲律宾,20年代回国求学。1926年赴苏留学,曾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会议。30年代初,任共产国际远东工作联络员,派驻菲律宾,公开身份是马尼拉《新闽日报》总编辑。抗日期间,除不遗力宣传抗日外,还多次选派华侨爱国青年回国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晋江城关华侨粘文华、司马文森分别于民国13年、民国17年由新、菲回国,参加地下革命斗争,均为中共泉州地区地下党领导干部。司马文森还著有反映当年泉晋一带地下斗争的长篇小说《风雨桐江》。20年代回国参加革命的还有菲律宾华侨许运伙,印尼华侨柯竹山、李一鹤,新加坡华侨王济弱、李明秀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由菲律宾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的晋江华侨就有几十人,如许立(即许敬诚)、王汉杰、吴锦南、郭建、许良枫、许瑟亮(即许昭明)、魏文基、魏振奋、陈董顺、沈福水、蔡希年、陈永石、蔡派忠、蔡文山、陈平山、张孙云、谢清、陈汉泽、蔡祖墩、施耀、庄云潮、庄清华、陈坚(原名蔡维作)、王子华、沈慧、庄秋心、郭席排、许龙权、杜金枝、吴青山、蔡长泰、庄进来、李焕来等。其中许立任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工作,王汉杰任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主任兼作战科长,王子华任第八支队第十一团政治委员,陈坚先后担任解放军团参谋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总参二部参谋等职,许瑟亮担任中共闽西南地下党泉州工委书记,施耀任厦门市工委书记,庄秋心任晋江县工委书记,郭席排任闽浙赣人民游击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部参谋长,张孙云任中共闽中地委沿海区委书记和泉州团队独立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
印尼、新加坡、马来亚、缅甸的华侨(包括归侨)回国参加革命的还有陈孔才、陈振亚、柯竹山、吴超、柯鸿图、郑泮水、吴泰等。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