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药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药材
分类号: R197.64
页数: 3
页码: 1150-11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药材的分布、引种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晋江县 医药卫生 药材

内容

一、资源
  晋江县药材资源十分丰富,1960年组织药材勘查队,到白凤、埔峰、涂寨、美人石、后埔寨、桐子溪、虎豹岩、九重溪等地勘查,发现透骨丹等中药材60多个品种。1965年再次对全县进行药材勘查。1986年成立中药资源普查领导组,组织药材资源普查队,先后到紫帽山、宝盖山、双髻山、灵秀山、铁灶山、高州山、坑口山等地及陈埭、祥芝、蚶江、永宁、深沪、金井、东石等沿海乡镇的海滩、岛屿开展普查工作,走遍全县各乡镇150多个重点村,普查率达94%。在普查中系统调查250多个中药品种,编出目录,分属98科。采集制作536份蜡叶标本,基本上查清全县中药材资源。品种有:
  昆布、细叶泥炭藓、垂穗石松、卷柏、兖州卷柏、海金沙、狗脊、阴地蕨、凤尾草、野鸡尾、掌叶铁线蕨、粗茎鲜毛蕨、拓石莲、侧柏、松花粉、鱼腥草、杨柏、桑、薜荔、无花果、榕树、墙草、苧麻、杠板归、辣蓼、火炭母、羊蹄、土荆芥、青葙子、鸡冠花、刺苋、红草、土牛膝、紫茉莉、马齿苋、莲、金鱼藻、威灵仙、薄叶驴蹄草、防己、瞿麦、白花果、萝卜、瓦松、继木、路路通、月季花、小果蔷薇、金樱子、茅莓、威陵菜、硕苞蔷薇、仙鹤草、蛇莓、桃、枇杷、绿豆、假地豆、扁豆、葫芦茶、望江南、决明子、马鞍羊蹄甲、鸡眼草、山豆根、刀豆、丁葵草、铁扫帚、蒺藜、五敛子、茶枝相、五瓜皮、两面针、花椒、绿衣枳实、鸦胆子、川楝、苦楝、余甘子、叶下珠、鸡骨香、飞扬草、油桐、蓖麻、地锦、铁苋菜、盐肤木、南蛇藤、桂元、荔枝、牡岭勾、儿茶、婴萸、木槿、木芙蓉、锦葵、白背黄花稔、磨盘草、肖梵天花、山芝麻、茶、紫花地丁、胡颓子、散沫花、石榴、白石榴、八角枫、使君子、番石榴、蓝桉、桃金娘、菱、多花野牡丹、丁香蓼、兴安白芷、北沙参、积雪草、八爪金龙、柿、醉鱼草、密蒙花、羊角拗、络石藤、武靴藤、土丁桂、二叶红薯、大尾摇、大青叶、马鞭草、马缨丹、紫珠、过江藤、牡荆、单叶蔓荆、韩信草、益母草、薄荷、莲钱草、枸杞、灯笼草、辣椒、龙葵、野果茄、洋金花、定经花、地黄、野甘草、穿心莲、狗肝草、爵床、车前草、水团花、水线草、鸡血藤、白马骨、栀子、金银花、忍冬藤、丝瓜、桔梗、夜牛香、地胆草、胜红蓟、一枝黄花、马兰、羊耳菊、苍耳、旱莲草、菊花、卤地菊、三叶、鬼针草、野菊花、茵陈、鹅不食草、青篙、艾叶、双花千里光、一点红、大蓟、祁州漏芦、狗尾草、香附、石菖蒲、谷精草、吊竹梅、野跖草、芦荟、百合、绵枣儿、天门冬、麦门冬、菝葜、土茯苓、黄独、射干、姜牡蛎、乌贼、螳螂、土鳖、泽蛙、鸡、蚯蚓、蚕、浅纹海马、黑蚱、少棘巨蜈蚣、鳖。此外,在宝盖山发现一种北柴胡新药源。根据1986年药材资源普查情况与历史上收购数量匡算,全县药材蕴藏量:植物药2000吨左右,动物药11吨左右,矿物药50吨左右。其中年产量1吨以下的124种,主要有射干、地鳖、桔梗、扁豆、苍耳子、海马、枳壳、使君子、益母草、石决明、艾叶、苦参子、芡实、北柴胡、海金沙、川楝子、金樱子、狗脊、虾蟆、莱菔子、洋金花等;年产量在10吨以下的有海藻、桔皮、海螵蛸、
  昆布、大小蓟、藕节、桂元、余甘子8种;年产量在100吨以下的有菊花、栀子、百合、香附、牡蛎、藕片、水线草7种;年产量超过100吨以上的有沙参、生地、穿心莲、玫瑰茄4种。
  历年收购量最高的品种和数量:1973年麦冬10吨,白菊花86吨;1977年一见喜207吨;1978年北沙参400吨,1979年生地588吨。
  二、分布
  西北部的紫帽、磁灶、内坑和池店的旧铺、仕春、营边、茂厝、屿崆,罗山的大部,永和的坂头、山前、英墩、菌边、力争、上宅,东石的井林、肖下,青阳的赖厝、烧厝、岭山、陈村、普照、洪宅■,安海的下山后、前林、新里、下坑边、窑前,地域面积269平方公里。主要药材有栀子、海金沙、鸭胆子、金樱子、余甘子、毛将军、威灵仙、石菖蒲、狗脊、鬼针草、两面针、鱼腥草、凤尾草、大青叶、土茯苓、黄药子、千里光、路路通、枳壳、枳实、香檬、佛手、马蹄金、赤地利、菝葜、铺地蜈蚣、谷精草、柚、紫花地丁、刺江某、贯众、桂元、柿、枇枇杷、桃等200多个品种。磁灶、安海、东石一带有家种菊花和一见喜。
  东部的陈埭、西滨农场、军垦农场,池店的大部,罗山的沙塘、后库、农场、杏田、杏坂、塘市、良种场,石狮的雪上、下埔、龟湖、松茂、农场、塘边、港塘、塔前,地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农民大多利用水面种植莲藕、芡实。池店、陈埭的一见喜、麦冬的产量较高。
  东南部的蚶江、祥芝、永宁、龙湖、英林、金井、深沪和石狮、永和、安海的大部、地域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洋药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品种有:海马、海螵蛸、海蛆、海蛇、昆布、牡蛎、石决明等。该区为家种药材的主要地区,品种多,如沙参、一见喜、生地、百合、菊花、莲藕等;且有大量香附、水线花等野生药材,深沪、围头等港湾海滩可养殖贝、藻类药物。
  三、引种
  1957年,县药材公司在罗溪潘尾建立药材种植试验场。1959年迁到马甲陷头村,由马甲乡拨出115亩农地,成立药材试验场,引种药材72种。同年在深沪建立沙参培植场,半年后撤销。1962年,马甲药材试验场移交县教养院。为鼓励农民种植药材,医药公司提供技术和补助,促进人工种植中草药。1977年沙参、生地、菊花、一见喜普遍增产,药材收购量达92.5万公斤,收购金额251万元,均为历史最高水平。1980年后,一些原来从事药材种植的农民弃农经商,种植数量锐减,产量及收购量也随之下降。
  晋江县引种主要药材如下:
  泽泻1959年县药材试验场从同安引进种植成功。其中1964年收获2283.5公斤。
  紫苏1959年试验场由永春引种成功,其中1965年收获3013公斤。
  薄荷1959年试验场由同安引种成功。其中1966年收获686公斤。
  白菊花1959年由同安引种成功,全县各地均有栽种。1963年后产量和收获量大增,成为县大宗地产药材之一。
  肉桂1964年由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泰国种苗成功。其中1966年种植210株,收成46.5公斤。
  麦冬1965年磁灶东升大队和安海西门大队,把野生麦冬转为家种成功。其中1967年
  收成7659公斤。
  生地1966年由漳浦引种成功。随后发展迅速,其中1976年收成达22460公斤,成为收购的大宗药材之一。
  川芎1970年由河南引种成功。其中1971年收获就达1912公斤。
  一见喜1971年由永春引种,当年获11万公斤。
  北沙参1972年由野生转家种获得成功。1974年后产量逐年上升,成为收购的大宗药材之一。
  藿香1972年由诏安引种成功。
  海马1970年由广东汕头市引进斑海马。先在室内试养,1972年安海镇投资建立海马养殖场。后因经营不善亏本,1975年撤销。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