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妇女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4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妇女保健
分类号: R197.64
页数: 2
页码: 1147-11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妇女保健工作,劳动保护、妇科病查治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晋江县 妇幼保健 妇女

内容

一、劳动保护
  1950年,在东涂乡水漈村对187位妇女进行发育期、婚龄、更年期等多项调查,提供给有关部门作研究农村妇女劳动保护工作参考之用。此后,卫生部门经常开展妇女劳动保护宣传,一般采用图片展览结合口头讲解的形式,内容主要是妇女四期保健;经期妇女应视其所从事体力劳动的轻重给予1—2天例假;孕期满7个月的女工不上夜班,并调换较轻工种。1958年农村全面实行“三调三不调”,即经期调干不调湿(指不下水田),孕期调轻不调重(指不干重活),哺乳期调近不调远(指不到远处干活)。有部分生产队采用“六色挂牌”的办法,分别用红、棕、绿、蓝、白、黄6种颜色表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患病和正常,由生产队的女队长根据情况合理排工。女工产期住院分娩享受公费或劳保医疗,国家规定可有产假56天,难产、双胎产者70天;哺乳期每天两次哺乳1小时(计算在工作时间内),6个月内可不上夜班。1980年开始实行晚婚晚育,凡领取独生子女证者,产假延长到4个半月,工资照发。
  二、妇科病查治
  1959年,全县普查已婚妇女130437人,发现子宫脱垂1613人,全面实行分片包干治疗。
  1960年,对子宫脱垂患者1536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同时对1万多例闭经和乱经患者采用蒸气疗法施治。
  1964—1966年,对Ⅲ度子宫脱垂患者手术49例,上托环248例。
  1974年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夏美琼带队到池店公社普查妇科病,在2687名妇女中发现患有宫颈癌、宫颈糜烂、子宫脱垂、滴虫、宫颈息肉及其他妇科病患者833人。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施治。
  1976年在内坑公社检查6002人,其中患有各类妇科疾病1587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边查边治。
  1977年,省妇幼保健院主任陈文桢带领医疗队在县医院设点,为内坑、磁灶等公社38例子宫脱垂患者施行改良式阴道壁修补加悬吊手术。1年后随访,全愈。
  1978年在蚶江进行妇科病普查,受查2458人,刮片2115人,发现各类妇科病患者712人,实施治疗690人。1979—1981年,复查1734例,随访687例。省妇科病查治验收组认为晋江县自1979年以来,子宫脱垂、尿漏两病未发现新病例,防治工作已达到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1982—1986年,在安海、青阳、石狮、东石开展以防瘤为重点的妇科病普查,被查1167例,刮片928例,查出各种妇科病患者545例,未发现有异常脱落细胞病例。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