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行政机构
分类号: R197
页数: 2
页码: 1124-11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行政机构,卫生局、防疫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晋江县 医疗机构 卫生局

内容

一、卫生局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6月县人民政府设立卫生科,1956年6月改为卫生局,逐步建立与完善县卫生行政管理制度。1963年7月,卫生局改称卫生科,1966年7月与县卫生防疫保健站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名称屡有变动。1968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下设民政卫生组。1969年2月,生产指挥部撤销,民政卫生组隶属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重新成立生产指挥部,民政卫生组仍属生产指挥部。1971年3月撤销民政卫生组,成立民卫股,5月改为民卫科。1973年9月,民卫科撤销,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卫生局。1981年改称晋江县卫生局。
  1985年县卫生局设置人事秘书股和医政防疫股,1988年增设药政股。
  二、防疫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民国26年(1937)4月,因鼠疫流行,成立县扩大防疫委员会,由县卫生院院长等10人组成,下设总务、警卫、调查、募捐、消毒、宣传、处罚等七股,择定崇福寺暂设隔离病院。民国34年聘请公私立医院院长、商会理事长等为本会委员。民国36年5月,重新组织县防疫委员会,由福建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和县长任正、副主任委员。委员会设技术组、环境卫生组、总务组,具体工作由鼠疫防治处、警察局、卫生院负责。
  1950年4月,晋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防疫委员会,由晋江军分区、省立泉州医院、省防疫大队第二分队、县卫生院、惠世医院、永惠医院等单位负责人任委员,设正副主任委员、秘书处以及总务、组织、技术、交通管制、宣传等5组。各区、镇成立17个分会,乡设防疫支会,村设卫生小组。1951年县市分治后,由县长任主任委员。1952年,各区、镇防疫分会发展到20个,乡防疫支会219个,村卫生小组1039个。1953年2月,县防疫委员会改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4年,委员会在县卫生科设立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此后随工作重点的转移,名称也屡作改动。1956年称消灭“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后麻雀改为臭虫)委员会,1960年称中共晋江县委除害灭病领导小组,1969年改称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1970年复称除害灭病领导小组,1978年复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届委员会均以中共晋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主任委员,县委及政府各有关部、办、委、局、工会、青年团、妇联、防疫站的负责人为委员。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