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通讯报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3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通讯报道
分类号:
G212
页数:
3
页码:
1119-112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通讯报道,包括了机构设置、报道、获奖作品。
关键词:
晋江县
新闻
通讯报道
内容
一、机构设置
1968年,晋江县革命委员会宣教组始设置报道组,配备2名干部,主要任务是结合县的中心任务写文章,新闻报道不多。1969年正式成立县委报道组,配备3名干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1970年10月,县报道组划归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增至5名,并在石狮、青阳举办20多名通讯员培训班。1977年,县委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代管。1984年,报道组增加摄影记者编制,配备照相机、暗房。1985年成立新闻科,同县委报道组合署办公,一班人马,两块牌子,既负责向国内外发稿,又负责县内报刊整顿、管理以及协助搞好各种报纸征订任务。1986年后,人员增至6人,又添置录像机、摩托车。至1988年,县委宣传部、报道组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三次通讯员培训班,从而形成一支骨干通讯员队伍。
二、报道
1951—1956年,《福建日报》共刊登有关晋江县稿件112篇,报道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各地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抗美援朝等动态,其中以农业生产建设份量较重。如《晋江石塔乡妇女组织起来参加爱国增产竞赛》、《晋江预征夏季农业税的经验》、《规模巨大的金鸡水利工程胜利完工》等等。
1957—1965年,刊登有关晋江县的报道稿件有:《福建日报》66篇、《泉州日报》1712篇。报道内容有:1957年农村开展大辩论和机关反右派斗争情况,1958年炮击金门、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农业报道因受浮夸风影响,出现亩产千斤稻、万斤薯“放卫星”的内容。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即坚持正面宣传,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灾害,同心协力搞好生产。如报道《晋江雨季春耕出色》、《晋江夏粮征购胜利完成》、《安海公社灾年增收万户乐》等。1963—1965年,主要报道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习雷锋、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学习焦裕禄等,有关制止“普渡”等移风易俗的报道也占有一定份量。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晋江县新闻在《泉州日报》刊登72篇(仅1966年,后该报停刊),在《福建日报》刊登11篇。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报道内容概括起来:有关政治运动的报道,如《晋江县坚持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祥芝公社坚决打击海上走私活动》、《梅林大队坚持正常生产,反对海上走私》、《晋江一中开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等;有关工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渔业(包括灯光捕鱼业、水产养殖业)、果林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报道,如1983年5月22日,《福建日报》整版刊登陈埭公社集资办企业的报道,陈埭工农业产值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元镇,石狮成为全国乡镇一级的最大服装市场之一等;有关发挥侨乡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兴办大批三资企业和宣扬华侨、港澳台同胞爱国爱乡、捐资兴办各项公益事业的报道,如《晋江海外侨胞十年捐资逾亿元办公益》等;有关各条战线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报道,如《西滨农场荣获全国农垦系统红旗》,报道安海旅社陈秀琼、中共岭畔村支部书记吴孝凯等先进人物,和农民企业家吴建发、宋太平、林土秋等;有关晋江侨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报道,如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制止“普渡”等,其中有石圳文明卫生村、高霞村坚持10多年实行火葬制度等;有关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的报道,如文化部授予晋江县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荣誉称号、木偶剧团赴菲演出、晋江县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中小学多办实事、农民男子篮球队赴港访问、晋江县基本消灭血丝虫病等等;有关反映海峡两岸同胞的思念之情,抢救、接待台湾渔民,关心台胞、台属困难户,开展对台贸易的报道。此外还从不同侧面集中反映全县和主要乡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如《福建侨报》、《厦门日报》、《泉州晚报》分别刊登3个“晋江专版”,还有石狮、金井、磁灶、东石、安海、永宁等6个乡镇也出了专版。关于“红萝卜事件”的报道尤其突出。1983年,泉州市××食品厂和莆田城关××脱水厂分别与晋江县菜农签订购买1250吨和500吨红萝卜的购销合同,可是到1984年春萝卜收获季节,这两个厂却以外资收购价下降为由,单方撕毁合同,不向农民收购,致使堆积如山的红萝卜逐渐腐烂。菜农们要求晋江行署等有关部门处理,但迟迟不能解决。县报道组李建成以《晋江三万多担萝卜烂了谁负责》为题投稿《中国农民报》(刊登一版头条),万里副总理看此报道后,立即电告该报总编辑,指示要抓住这件事连续报道,以维护农民的利益。该报总编辑随即带领记者赶到晋江,县报道组密切配合作跟踪报道,在舆论界引起轰动,逼使这两个厂同意赔偿农民的损失。
至1988年,10多年来县委报道组和通讯员每年都在国内外30多种报刊、电台发表大量稿件,对促进晋江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获奖作品
《鲤鱼跳龙门》载于《福建农村金融》杂志,作者李建成、许金界,获1982年度全国金融系统新闻评比“好题目奖”。《骨肉情深——许书景回乡探亲记》载于《福建侨乡报》,作者李建成,获福建省1983年度好稿奖(二等奖)。《断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线接上了——台湾王先生寻根记》载于《福建日报》,作者李建成,获福建省1985年度通讯奖。《化干戈为玉帛,变世仇为亲邻》载于《晋江乡讯》1985年5月20日一版头条,作者许金界、蔡长泰,获福建省对外宣传报道一等奖。《岭畔村农民购买小轿车》新闻照片,载1986年8月19日《华声报》,作者黄鹭璇,获福建省1986年度新闻照片二等奖。《晋江一百多农民“出洋留学”》,作者尤金芳,获1987年福建省好新闻作品二等奖。《“土地公”杨邦暖》载于1987年4月7日《福建日报》,作者惠聪、宇思、瓦土、金界、苏征,获1987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作品二等奖。《乡讯、晋江地图在马尼拉》载于1988年《晋江乡讯》,作者王人秋,获1988年福建省好新闻评比二等奖。《他从加拿大归来——我省最佳农民企业家宋太平近期心态录》载于1988年8月3日《福建日报》,作者李宇思、许金界,获《福建日报》社与新雅联合手袋公司举办的“新龙杯”佳作奖。《乡情》新闻照片,作者黄鹭璇,获福建省1988年度新闻照片二等奖。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