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图书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1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图书发行
分类号:
G235
页数:
2
页码:
1110-111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图书发行,销售《向导》、《新青年》、《政治周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三国际》、《辩证唯物论入门》、丁玲的散文诗、鲁迅、蒋光慈的小说等。
关键词:
晋江县
出版发行
图书
内容
宋代,晋江县城泉州(今鲤城区)涂门外田庵村洪山荣从朱熹学习金石镌刻。后逐渐发展木版刻书业,书坊随之出现。元代,田庵几乎全村都从事刻书,并将工艺传给邻近的准口、后坂村,书坊增多。近百年前,泉州有辅仁堂、绮文居、郁文堂、聚德堂、崇经堂等木版书坊,印售经、史、子、集、说部、医书、歌曲等。其后,书坊减少,仅有绮文(分设珠玉楼)、郁文(分设经文堂)等四家书坊。此外,还有洪潮和及其后代长房和三房“继成堂”,刊刻发行《通书》和大量《历图》。另外又有专门刻印并发售“劝善”书籍的家庭作坊。
辛亥革命后,木版书坊只剩郁文堂1家。不久即出现了益文石印馆,郁文堂此时另开石印局,原书坊则改为代售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教科书,至民国19年(1930)停业。
“五·四”运动之后至民国38年,晋江县城泉州先后出现泉山书店、新文化书店、崇文林书店、新南书店、大公书店、学生书店等几家私人书店。民国15年12月中旬,还出现泉州书店,为台籍人唐生和他的女友所创办,址在小泉涧巷北口(今泉州新华书店所在地),销售《向导》、《新青年》、《政治周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三国际》、《辩证唯物论入门》、丁玲的散文诗、鲁迅、蒋光慈的小说等进步书刊。泉州“四·—〇”反革命事变后,泉州书店被查封。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均由新华书店发行。1950年底,新华书店晋江专区支店先后在安海、石狮设立两个分销处,在青阳设立图书流动供应点,负责全县图书批发、零售业务。1954年初,正式成立新华书店晋江支店,下设石狮、安海两个门市部。全店正式干部编制15人,年发行图书、教材营业额达人民币18万元。1959年对私改造时,人员增加至18人,年营业额为27万元。1964年,人员增至21人,年营业额29.8万元。
“文化大革命”初期,出版事业处于瘫痪状态。各类书籍出版大多被禁止,出版的大部分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晋江书店发行量大幅度下降。1966年营业额为11.6万元;1967年为14.6万元;1969年为19.1万元。由盈利企业变为亏损企业。1971年,大量发行毛泽东著作和《毛主席语录》以及其他政治书籍,年营业额上升为37.2万元。1977年以后,发行量年均以2位数递增。特别是1981年,人员增至29人,年营业额达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3.8%。1985年,人员增至42人,年营业额比上年增长40%以上。80年代后,各地出现一些私人书店。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