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
分类号: G322.757
页数: 5
页码: 1056-107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对农业土壤普查和作物栽培、果树生产等情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农业 晋江县

内容

一、土壤、肥料
  (一)土壤普查
  晋江县土壤普查始于1980年10月。1981年8月完成全县耕地、非耕地的野外普查任务。共挖掘9865个观察面,其中耕地土壤9165个(平均57亩一个剖面),142个典型面(平均367.7亩一个),各类土样10875个,通过速测和常规化验分析达5.13万项。
  通过普查,掌握全县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全县0米等高线以上的土地面积1326776亩,其中耕地522142亩,茶果林地199055亩,其他用地、荒滩荒地605579亩;查清全县土壤类型有6个土类、14个亚类、27个土属,57个土种及其分布特点;查清全县土壤的养分水平和生产性能以及利用潜力。
  在土壤普查中,建立全县各公社、镇、农场的地块档案卡,编写402套土壤普查报告;编绘1∶5000晋江县农业和林地土壤综合图、耕地和林地土壤图、土壤养分分布图、土壤改良利用图、林地土壤评级图和1∶100000林业区划图;编绘20个公社、镇(场)的1∶10000的土壤图、土壤改良图和土壤普查报告书;编绘标有大队队界的政区图、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图、土壤PH图、微量元素点位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生产力评级图、水文水系图、水热分布图、大队综合图等;并编撰《晋江土壤》一书。
  晋江县的土壤普查,1983年7月通过省级验收鉴定,1986年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推广化学肥料
  据晋江县土壤普查资料,县域内70%的土壤缺乏钾素。县土肥站、县科委根据土壤类型、地力水平和作物种类及发育期,进行钾肥用量及施用法等系列试验示范。1981—1985年,全县推广施用化学钾肥达9256吨,施用面积计98.3万亩。据试验,在作物生育前期施用钾肥,不论水田、农地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增产幅度5.9—16%,高者达29.4—33.3%。
  1983年县土肥站、县科委配制硼钼锌铜和磷酸二氢钾肥料合剂,简称“微肥合剂”,并根据微量元素缺素配制各种合剂供各地施用。作物花期喷施微肥合剂。早、晚稻亩均增产54.9公斤,花生、大豆分别增产24.3公斤,18.9公斤,果蔬增产9.6—61%。1983—1985年全县施用微肥合剂10.3万亩。
  二、种子
  (一)引种
  晋江县农业用种,多为引种。1978年为解决杂交稻种子不足,县良种场利用V4A母本和IR24父本杂交,首创杂优制种新成果,春制51.33亩,平均单产55.8公斤,其中2.1亩单产达125公斤;父本IR24单产160公斤,盈利4845.3元,及时解决晚杂优扩种任务。
  晋江县大豆长年亩产为70—80公斤。为促进大豆增产,1980年县农科所从龙溪引进美国威姆斯大豆良种,试种1.45亩,繁育后1982年推广,全县种植10151亩,亩产达150公斤以上。1983年全县种植80515亩,平均亩产107.5公斤,超过全县大豆单产、总产和高产的纪录,并为外县提供大量种子。
  (二)品种选育
  1975年磁灶公社张林五队科技组利用岩齿红×8—6,育成“晋张362”甘薯良种,生育期100—120天,比新种花、岩齿红增产22%以上,但切干率较低。
  1978年祥芝公社杨厝大队,从新种花中选育新品种,经试种,品质好,产量高。祥芝公社、县农技站繁育,株株结薯,单产达2500—300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切干率为27%,定名为“祥芝竖仔”。1980年祥芝公社全面推广,5324亩早薯增产44%。1981年后,全县推广。
  1976年秋,内坑公社黄塘一队科技组从“粤油551”中选育“黄油17”花生良种,繁育1.21亩,亩产259.5公斤。1980年试种11亩,平均亩产227.2公斤,比“粤油551”增产13.6%,被评为福建省花生良种。
  三、作物栽培
  (一)“三熟三高产”试验
  1974年冬,内坑公社黄塘一队科技组开始在10.62亩稻田进行麦、稻、薯“三熟三高产”试验,平均年亩产1441.5公斤;1975年在12.5亩地试验,平均年亩产1484.5公斤;1976年种植10.62亩,平均年亩产1533公斤,创全县高产栽培纪录。
  (二)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
  1979年,池店公社浯潭大队用迟熟种“闽稻3号”作早稻高产试验,亩产764.5公斤。
  1980年,县农技站、安海公社农技站和地区农科所以菌柄4队为基地,联合进行杂交水稻高产栽培试验,种植面积3.34亩,平均亩产756.5公斤。其中1.1亩“汕优3号”单产达780.5公斤,首创县杂优一季产量最高纪录。
  1981年,县农技站为研究水稻的促控技术,建立5个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点,对稻株进行定点、定株、定期、按标准系统观察,掌握其生育过程,了解其个体、群体的消长动态,结合天情、农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研讨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促控措施,用苗情观察指导大田生产。1982年早晚杂优97577亩,利用苗情技术,指导大田生产,平均亩产515.5公斤,较1981年亩均增产87.5公斤。
  1983年,县农技站综合“威优3号”高产的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总结与杂交水稻高产结构形式有关的形态、生理指标,编制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模式,供生产之用。
  (三)甘薯高产栽培
  为改革晋江县甘薯长期低产状况,县农技站提出甘薯“五改”措施(改浅耕平畦为深耕高畦、改老品种为新品种、改幼弱苗为壮苗、改深插稀植为浅插密植、改不施基肥为施好包心肥)。1978—1980年实施10万亩,亩产鲜薯4126.5公斤,每亩增产1501.5公斤,亩产增长36.4%。个别的亩产达5046.6公斤,烧灰4队0.7亩,亩产达7450公斤。
  县农业局薛典元进行大量花生薯“早套、密套”夺高产试验,这种错开季节花生套种甘薯方法被群众广泛采用。
  (四)甘蔗高产栽培
  1978—1983年,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与内坑公社后山大队科技组合作,在1.38亩赤土地进行宿根蔗栽培,创造5年间年亩产平均为12306公斤的高产纪录。推广后,获得较大的增产成效。
  宿根蔗的栽培,1982年获国家农委和国家科委推广奖。
  (五)花生大面积高产栽培
  龙湖公社英湖大队科技组采取选用良种、分级仁选、适时播种、三角打穴浅播、下足基肥、合理管水、湿润齐苗、蹲苗、晒花、湿针、润荚、搁润饱果等措施,所种植的1254—1590亩花生,平均亩产175—215.5公斤。1979年,试验14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英湖七队1.33亩高产地,亩产达425公斤。
  (六)推广杂交玉米
  1987年,县农技站从山东等地引进早熟型杂交玉米,在5293亩地作试验示范,平均亩产111.1公斤。其中间作套种5075亩,亩产104.8公斤,专种218亩,亩产257.6公斤。1988年套种15055亩,平均亩产187.6公斤,专种4867亩,亩产326.2公斤。
  四、病虫害防治
  (一)呋喃丹防治水稻害虫
  1980年,县植保站在各测报点进行呋喃丹对稻蓟马、螟虫的防治试验。试验表明:对稻蓟马防治,不论呋喃丹拌沙撒施或配水叶面喷雾,还是用3%药液洗秧尾,效果均达100%;在水稻分蘖期或破口前用2.5公斤呋喃丹毒土撒施,对防治水稻多种害虫都有良好的效果。
  (二)食醋农用推广
  1980年,县植保站据台湾植保研究中心有关农药加入少量食醋,可解决碱性水对有机磷农药及氨基酸的破坏而增长药效期的报道,在施用乐果和稻瘟净时,加入少量食醋防治稻飞虱,其效果比照增加23.9—26.6%
  五、果树生产
  (一)龙眼繁育与高产稳产
  1975年,分别在内坑的深圳和紫帽的塘头进行龙眼的速生栽培和老树复壮试验,县农业局还大量收集县境内外的珍稀龙眼品种,并建立龙眼的母本、采穗、育苗三圃基地。
  1982年,县农业局在磁灶的洋宅采用剪枝、疏花、疏果、施肥、培土和防治虫害等方法,进行100亩龙眼高产稳产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亩产达1414.5公斤,采收后树势仍然健旺不衰。
  (二)沙滩地柑桔栽培
  柑桔,在晋江县历史上仅零星散布。
  1975年,深沪的坑边、金井的石圳、龙湖的衙口引种温州蜜桔,作沙滩地柑桔栽培试验。此后,县经济作物站、运伙柑桔场,对在防风林带内3.38亩沙滩地的柑桔进行速生早产丰产栽培试验。通过土杂肥改土、施肥、控制夏梢,及时防治疮痂病、红蜘蛛、锈鳌虱和潜叶蛾等,试验获得成功。1979年1月定植,至1982年共获福桔8260公斤,平均单产2444公斤,株产33.1公斤,株产最高达81.2公斤,首创晋江县沿海沙滩地福桔速生早产的纪录。
  六、禽畜
  (一)推广金定鸭良种
  金定鸭是福建省蛋用型地方良种。1981年,县金定鸭场、县兽医站从龙海县紫泥公社金定大队引进金定鸭种蛋1万枚进行繁育推广,获得成功,年提供肉鸭6.29万公斤、蛋品25750公斤。1981—1982年还提供给省内和黑龙江、吉林、四川、广东等地种苗200万羽、种蛋40万余枚。
  (二)培育良种猪
  1979—1982年,县畜牧兽医站通过猪群整顿,调换、淘汰劣公猪,引进育种猪,建立人工授精站,培育本地母猪等。至1982年良种公猪由44.8%提高至88.2%,本地母猪由66.8%提高至89.5%。良种猪与本地猪杂交,饲养期短,增重快,平均每头猪由60公斤提高到76.2公斤。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