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体制
分类号:
G46
页数:
2
页码:
1048-1049
摘要:
本节记述晋江县教育体制情况概括了管理制度、考试制度。
关键词:
晋江县
教育管理
体制
内容
一、管理制度
民国初年,公立小学校长由县任命,私立小学校长由地方士绅推荐报县批准任命;公办中学校长由省任命,私立中学校长由董事会议聘,报县转省批准任命。民国23年(1934),实行政教合一,中心学校校长由联保主任兼任,国民学校校长由保长兼任;县立中学校长由县长兼任。师范学校毕业生由县教育局分配到公立学校任教师。民国25年7月开始,执行教育部规定:“小学校长由县教育科提名,报请县府批准任命,教员由校长聘请,报县教育科备案;中学教员拟聘应呈请省府备案。”
新中国成立后,中心小学、公立小学校长由县政府任命,私立小学校长由文教科任命;完全中学校长由专署任命,初级中学校长由县政府任命。师范毕业生由县派往公立学校任教。各校还吸收一批知识青年,报请县教育局批准,作为试用教师。1953年后,私立学校中小学教师、校长一律由县教育局任命。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下放公社管理,小学下放大队管理。教师及行政干部任免由公社提名,由“教革组”呈请县革委会批准;民办教师由大队提名,呈报公社批准。
1978年,晋江县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意见》,教师任用由县教育局统一调配,民办教师由教育局统一管理。
1985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陈埭镇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校长聘任制,教师聘请制,建立岗位责任制。1986年,英林、罗山、龙湖等地接着试行;1987年,金并、池店、东石等地也相继试行。1988年,全县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即:完全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县职业中专由县办县管,初级中学附设职业高中班及重点小学、幼儿园由县、乡(镇)两级共管,初级中学、成人文化学校由乡(镇)办学与管理,小学、幼儿园由村办,乡(镇)村共管。部分中学试行校长责任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小学实行校长聘任制与教师聘请制和岗位责任制。
二、考试制度
(一)常规考试制度
民国期间,中、小学常规考试一般采用阶段考,或叫月考,每学期一般进行4次,不设期中考,全学期功课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学年末决定升留级,两门主科不及格一律留级;主科、副科各一门不及格、经补考及格可升级。考试时采用“百分制记分法”,以60分为及格。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常规考试一般按单元进行,设有期中考,全学期功课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每学期各科总平均成绩记算办法:平时考试的平均成绩乘以30%,期中考试乘以30%,期末考试成绩乘以40%,然后以此三数相加。全学年决定升留级的办法:主科1门不及格,补考后及格升级,否则留级。特殊情况可带科升班。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以60分为及格。1956—1959年曾采用“五分制记分法”,以3分为及格。
(二)升学考试制度
民国时期,中、小学毕业生须举行毕业会考。小学毕业考试合格者,由县级政府发给验证书;初中毕业考试合格者,由专署发给验证书;高中毕业考试合格者,由省教育厅发给验证书。各级各类招生考试一般为各校自行公布招生通告,各自进行招生考试,时间不同,命题亦异。有的大学还委托其他大学就地代办招生报名、考试等有关事宜。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学及大学招生一般沿袭旧法。1953—1954年开始有几所中学联合命题、统一考试以招生。1956—1965年实行考试加保送制度。70年代初实行“评议”“推荐”加考试办法。1977年恢复高等院校升学考试制度。1986年开始,全省高考实行“一张卷考试,一条龙录取”——即一次考试,大学、中专(招高中部分)先后录取的办法。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