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群众集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7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群众集资
分类号:
G467.2
页数:
2
页码:
1044-1045
摘要:
本节记述晋江县教育经费群众集资学校则依靠盐民、渔民等群众筹款维持。
关键词:
群众集资
晋江县
教育经费
内容
民国时期,私立学校的经费一部分由华侨捐助,其余则通过个人捐助与按户或按人口摊派等形式,由群众集资。抗日战争时期,侨汇中断,经济萧条,许多学校因经费无着而停办。银江、金埭、梅林、港边等少数学校则依靠盐民、渔民等群众筹款维持。
新中国建立初期,私立学校仍占很大比重,中学基本上为私办。1951年全年支出的教育经费为大米214.67万公斤,其中群众捐献占33.18%。据260所学校统计,1953—1957年,群众支持学校的经费为383989元,其中基建设备费282377元,经常费101612元。
1976—1987年,除政府投资和华侨捐资外,其他方面集资办学的总额为1113.47万元。
1987年,福建省第二次农村集资办学经验交流会表彰了晋江县安海、磁灶、陈埭3镇,磁灶居委会、下官路、岭畔,陈埭西坂、沟头、花厅口、洋埭,青阳竹树下、象山9个先进村以及41位捐资1万元以上的个人。1988年,全县群众集资办学总额为1752万元。由于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大部分又用于农村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使全县基本实现“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