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华侨捐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7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华侨捐资
分类号: G467.2
页数: 1
页码: 1044
摘要: 本节记述晋江县教育经费华侨捐资清末民初创办的侨校,经常费、设备费、基建费均由海外华侨筹集,教会及一部分士绅、村族创办的学校也得到华侨的捐助。
关键词: 华侨捐资 晋江县 教育经费

内容

清末民初创办的侨校,经常费、设备费、基建费均由海外华侨筹集,教会及一部分士绅、村族创办的学校也得到华侨的捐助。
  抗日战争以前,全县200余所中小学,80%以上的经费由华侨供给。民国24年(1935)教育经费约47.4万元,政府拨款仅3.2万元,余者均出自华侨捐赠。抗战胜利后情况也大体如此。绝大部分侨校在国外设有校董会,学校经费则由校董会向乡侨以常年捐、月捐、随时捐等方式筹集,而后汇寄学校。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前,华侨捐资总额为202.34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华侨捐资数量不断增加。1953—1957年,支持中小学的侨汇总计为145.09万元,其中基建设备费104.49万元,经常费40.60万元,等于国家同时期拨款的23.9%。从1949—1965年,全县华侨捐资办学的款项共达311.63万元,平均每年近20万元。1966—1977年,虽处“文化大革命”期间,但华侨捐资的数额仍达315.71万元,平均每年捐款32万元。1978年后,华侨捐资办学的热情更高。1985年7月,晋江县政府受省政府、晋江地区行署委托,在青阳隆重召开华侨捐资授奖大会。全县获省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16枚(捐资50万元以上的集体或个人)、银质奖章15枚(捐资30万元以上至不足50万元)、铜质奖章90枚(捐资10万元以上至不足30万元),荣誉奖状4幅,奖匾84块。县政府也同时发给奖匾122块。1978—1988年,全县捐资总额6897.84万元,其中1986—1988年就捐款3990.91万元,大大超过前35年的总和。
  华侨捐资办学以支持学校基建为主,如1977—1981年的5年中,基建投资达648.6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9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