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5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分类号: G639.29
页数: 2
页码: 1031-1032
摘要: 本节记述晋江县中等专业教育情况,概括了师范教育、农业专业教育。
关键词: 中等专业教育 教育 专业教育

内容

一、师范教育
  辛亥革命后,晋江县新式学堂不断创办,而教师不足。爱国华侨、地方贤达和政府有鉴于此,先后创办7所师范学校(其中两所为公立)。
  民国11年创办私立明新初级师范,学生30名;民国12年创办私立斗南初级师范,学生31名;民国13年创办私立西隅乡村师范和华侨子女师范;民国20年创办金井毓英初级师范,学生27名;民国23年创办省立晋江乡村师范;民国31年创办晋江县中简易师范班,学生42名。因经费不继,大都只办1年即告停辍。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即开办各种形式的师范学校或师范班。1981年在晋江侨中开办职业幼师班。
  师范学校简介:
  初级师范班1952年,晋江第二中学(现晋江第一中学)附设初级师范班,招收两个教学班,学生100名。招收对象主要是社会青年。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相差较大。学习1年后,经考试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由县分配到小学任教。其中年纪较小、入学时仅小学毕业程度的,转入泉州师范学校继续深造,毕业后回县分配。
  晋江师范学校创办于1958年秋季,校舍设在县教师训练班内。首届招收一个教学班,学生40名,学习半年,经考试及格者,发给初师毕业证书,由县分配任教。1959年春,因小学增办,师范毕业生不敷所需,县教育局从养正、南侨、石光和晋江一中的应届毕业班中抽出200名学生作为晋江师范学校学生,编为4个教学班,分晋江一中及石光中学两点上课。学习期限半年,毕业后分配任教。是年秋季,又招收6个教学班,学生300名左右,校舍设在县委党校内。学习1年后,考试及格者,发给初师毕业证书,分配工作。1960年,学校参加县统一招生,招收普通师范班2个,学制三年;初级师范班2个,学制一年;幼儿师范班1个,学制一年;初级体育师范班1个,学制一年。
  1961年秋,晋江师范学校停办,学生分别安插到各中学二年级学习。
  中等师范班1985年秋晋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中等师范班,招收小学在职公办和民办教师各1个班,人数82名(公办42名),学制二年,毕业后,回学区分配工作。
  鹏山师范学校1986年,由石狮彭田海外侨胞集资创办。首届招收4个教学班,学制三年。学生178名,教职员工33名。1988年,在校学生513名,教职员工65名。
  二、农业专业教育
  民国12年在泉州创办农业中学,不久因经费困难停办。民国25年,泉州平民中学被政府封闭,即将该校改办为民生农业学校,并将校址移至崇正书院旧址。新中国建立后,该校改为晋江地区农业学校。
  1958年,晋江县以各乡、镇或由乡、镇连片创办一批初级农业技术学校,名为农业中学。同年,县教育部门开办1所农业职业学校,1个班级,学生30名左右,不久停办。据4月统计,全县农业中学有136所,151班,学生4005名。同年秋,教育部门对这批学校进行整顿,合并为23所,70个班级,2544名学生。
  1959年再度进行调整,剩下10所学校,即仑后、东石、磁灶、马甲、祥芝、英墩、河市、龙湖、罗溪、金井,共设28班,学生1250名,其中女生231名,教职员工37人。其后又逐年进行整顿、巩固,每年校、班、生数均有所变化。至1965年,全县有高级农业中学1所,开设1个教学班,学生37名;初级农业中学14所,32个教学班,学生1337名。1966年后停办。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