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5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专业教育
分类号:
G719.29
页数:
4
页码:
1031-1034
摘要:
本章记述晋江县专业教育情况,概括了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
晋江县
教育
专业教育
内容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一、师范教育
辛亥革命后,晋江县新式学堂不断创办,而教师不足。爱国华侨、地方贤达和政府有鉴于此,先后创办7所师范学校(其中两所为公立)。
民国11年创办私立明新初级师范,学生30名;民国12年创办私立斗南初级师范,学生31名;民国13年创办私立西隅乡村师范和华侨子女师范;民国20年创办金井毓英初级师范,学生27名;民国23年创办省立晋江乡村师范;民国31年创办晋江县中简易师范班,学生42名。因经费不继,大都只办1年即告停辍。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即开办各种形式的师范学校或师范班。1981年在晋江侨中开办职业幼师班。
师范学校简介:
初级师范班1952年,晋江第二中学(现晋江第一中学)附设初级师范班,招收两个教学班,学生100名。招收对象主要是社会青年。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相差较大。学习1年后,经考试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由县分配到小学任教。其中年纪较小、入学时仅小学毕业程度的,转入泉州师范学校继续深造,毕业后回县分配。
晋江师范学校创办于1958年秋季,校舍设在县教师训练班内。首届招收一个教学班,学生40名,学习半年,经考试及格者,发给初师毕业证书,由县分配任教。1959年春,因小学增办,师范毕业生不敷所需,县教育局从养正、南侨、石光和晋江一中的应届毕业班中抽出200名学生作为晋江师范学校学生,编为4个教学班,分晋江一中及石光中学两点上课。学习期限半年,毕业后分配任教。是年秋季,又招收6个教学班,学生300名左右,校舍设在县委党校内。学习1年后,考试及格者,发给初师毕业证书,分配工作。1960年,学校参加县统一招生,招收普通师范班2个,学制三年;初级师范班2个,学制一年;幼儿师范班1个,学制一年;初级体育师范班1个,学制一年。
1961年秋,晋江师范学校停办,学生分别安插到各中学二年级学习。
中等师范班1985年秋晋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中等师范班,招收小学在职公办和民办教师各1个班,人数82名(公办42名),学制二年,毕业后,回学区分配工作。
鹏山师范学校1986年,由石狮彭田海外侨胞集资创办。首届招收4个教学班,学制三年。学生178名,教职员工33名。1988年,在校学生513名,教职员工65名。
二、农业专业教育
民国12年在泉州创办农业中学,不久因经费困难停办。民国25年,泉州平民中学被政府封闭,即将该校改办为民生农业学校,并将校址移至崇正书院旧址。新中国建立后,该校改为晋江地区农业学校。
1958年,晋江县以各乡、镇或由乡、镇连片创办一批初级农业技术学校,名为农业中学。同年,县教育部门开办1所农业职业学校,1个班级,学生30名左右,不久停办。据4月统计,全县农业中学有136所,151班,学生4005名。同年秋,教育部门对这批学校进行整顿,合并为23所,70个班级,2544名学生。
1959年再度进行调整,剩下10所学校,即仑后、东石、磁灶、马甲、祥芝、英墩、河市、龙湖、罗溪、金井,共设28班,学生1250名,其中女生231名,教职员工37人。其后又逐年进行整顿、巩固,每年校、班、生数均有所变化。至1965年,全县有高级农业中学1所,开设1个教学班,学生37名;初级农业中学14所,32个教学班,学生1337名。1966年后停办。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民国时期,晋江县即开办纺织、护士、商业等职业学校。民国7年(1918),在泉州承天巷创办华侨女子职业学校,开设纺织专业。民国10年,华侨在泉州创办嘉福职业女校,开设纺织专业,请沪、杭技师授课。民国23年,英国长老会在泉州连理巷(今泉州市第二医院住院部)倡办惠世护士职业学校,开设护士专业。民国26年,县城社会人士集资创办建国商业职业学校。
1958年,晋江县曾创办工业、卫生、水产等职业技术学校,每校1个教学班,学生共100名左右,不久先后停办。
1981年秋,在金井创办职业学校,首批开设建筑、电子、财会和农技4个班;又在晋江侨中、紫帽、磁灶、东石、永宁5所中学附设音乐、园艺、陶瓷、纺织、轮机、海水养殖等职业高中班,共招收学生570名,占高中招生数的17.4%。其后,一些职业校、班又陆续开办,学生数也迅速增加。至1988年,专办和兼办职业高中班的学校增至11所,在校学生数达1790名。其中1987和1988年各职业校、班的招生数,加上当年升入中专学校的学生数,均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提前达到中央提出的到1990年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数一比一的要求。
1981—1988年,晋江县的职业学校及职业高中班,共开设34个不同类型的专业,137个教学班,共招生6050名,培养了2768名毕业生。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班毕业的学生,一部分由政府根据专业推荐给用人部门录用,一部分自谋职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前五届毕业生2159名,按专业对口就业的有1830名,占总数的84.76%,其中属劳动部门招收为全民或集体工的298名,占就业总数的5.36%;全民及乡镇村企事业单位招收为合同工的有779名,占就业数的42.57%;其他自谋职业。晋江侨中幼教的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百,晋江四中美术工艺班的毕业生则远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
职业学校简介:
晋江县职业学校在金井镇东北郊的新市村。初建为金井华侨补习学校,1953年由华侨集资创建,1957年改办为金井华侨中学。1971年与晋江三中合办为金井中学,1973年恢复为华侨中学。1979年5月,改为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1981年3月,改办为晋江县职业学校。
晋江县职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先后开设电子、电器、电脑、建筑、兽医、畜牧、农机、动力机械、财会等9类专业,已毕业学生六届共689名,对口就业631名,占毕业生总数的91.5%。其中由政府劳动部门安排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32名,被乡镇企业招聘100名,当合同工人209名,自谋职业290名,其他60名。
1982年底,省教育厅向全省推广该校办学经验,全省各县市兄弟学校代表到校参观达400多人次。国家、省教育委员会有关领导多次到校视察。1984年被评为晋江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85年与1987年被评为市教育先进单位,1987年获省首批办好的职业学校称号,1988年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职业中专学校。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