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304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民兵
分类号:
E287.57
页数:
7
页码:
1003-100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晋江县的军事的民兵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武器装备、重要活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晋江县
军事
民兵
内容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952年,晋江县人民武装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精神,对全县民兵实行新的组织编制,建立民兵基干团(县、区人武部兼团、营部),乡镇设民兵队部,乡镇以下设中队、分队、小队。
1953年,国家实行普通民兵制,晋江县把所有合格的青壮年编入民兵组织,全县227个乡镇均建立民兵队部。
1954年10月,晋江县兵役局一方面贯彻执行义务兵役制度,一方面抓民兵组建工作。1955年,完成172个乡的民兵组织整顿,审查出各种不纯分子3089人,其中基干民兵1009人、班以上干部152人。为纯洁民兵队伍,在1009人的不纯分子中,清除出队87人、动员出队778人,余者暂留队不配给武装。在整顿基础上,全县组建民兵23922人,其中基干民兵14690人,班以上干部2225人。
1958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晋江县兵役局对全县民兵进行整组。全县18个乡镇共编成基干民兵31个大队、213个中队,基干民兵数32386人(其中复员军人1655人),占适龄青年(18—25岁)人数41115人的79%,普通民兵中队227个,普通民兵28644人(其中复员军人337人)。
1958年底至1959年初,为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关于“实行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县人武部对民兵组织又进行整顿。经过整顿,全县的民兵数达195479人(其中基干民兵78281人,占民兵总数的40%,复退军人1826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34.36%,占民兵适龄数的88.6%,配备排以上干部12463人,有205人被清除出民兵队伍。
1961年12月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规定,男民兵的年龄为16岁至45岁,女民兵的年龄为16岁至35岁,对不符合规定年龄的男女民兵动员出队。1962年6月1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重要指示。县人武部以“三落实”为指针,以《条例》为根据,认真地进行组织整顿。主要是办好出入转队、民兵编组、选配干部、登记统计和改进制度5件事。经过整顿,纠正大办民兵师中只顾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动员超龄民兵出队。整组后人数127736人,占全县适龄人口数67.6%。其中基干民兵63236人,复退军人2631人,共有15个团,356个营。1964年民兵组织整顿时,全县民兵总数144099人,占全县适龄人数205885人的70%,其中基干民兵70055人(男51686人,女18369人)、普通民兵63358人(男39240人,女24118人),配备排以上干部10686人(其中女干部1194人,复退军人1853人),共组建武装基干民兵82个连,12个独立排,1个独立班,共8580人。
“文化大革命”初,民兵工作得不到落实,民兵制度形同虚设。但晋江是沿海县份,担负着保卫海防的任务。1969年全县保持一个民兵团、20个连,3877人。
“文化大革命”中民兵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971年,全县361个大队有90个大队进行民兵组织整顿。1972年继续整组,配备营、连、排、班干部。1973年10月,晋江县人武部根据毛泽东主席“打起仗来组织地方部队,小县1个营、中县2个营、大县1个团”的指示,在全县范围里组建武装基干民兵独立团,共有步兵15个连、每连300人,重机枪3个连、每连200人,机炮2个连、每连300人,八二迫击炮2个连、每连200人,特等业务1个连(包括警卫、侦察、卫生、通讯4个排)200人。1974年218个大队完成民兵整组,占全县大队总数60.3%,基干民兵64005人,普通民兵47463人。
同年,又根据军委总参谋部“一社一连”的原则,将原来的民兵独立团改为民兵武装基干团,有15个连,人数19186人。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强调要加强民兵组织建设,恢复民兵整组工作,加强民兵骨干的培养,使民兵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0月又根据《民兵工作条例》对民兵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历时55天,整顿后民兵总人数259777人(包括机关、工厂、企事业、学校),排以上干部13952人。1981年3月9日,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武部组织力量对民兵组织进行较大调整,缩小组建范围,压缩民兵年龄,改16岁至45岁为18岁至35岁(基干民兵18岁至28岁),简化组织、层次,改原来的普通、基干、武装基干民兵为普通和基干民兵,取消县民兵师、团建制。整顿后的人数99241人,其中基干民兵31798人,民兵数占全县总人口数的10.13%。
1982年,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快速动员体制的精神和福州军区关于动员扩缩部队的部署,晋江预编守备兵员10个团。1983年7月17日至9月10日,根据福州军区司令部文件和省军区、晋江军分区民兵整组会议的精神,分为3个阶段进行整组,通过组织建设,全县共组建民兵99242人,其中普通民兵67443人、基干民兵31799人,基干民兵中排以上干部2266人、复退军人4941人、专业技术分队1998人。包括六〇炮11个排、339人,侦察兵1个连、217人,卫生兵3个排、60人,八二炮2个连2个排、293人,高机分队3个连1个排、345人,反坦克火器9个排、327人,通讯分队1个连1个排、112人,重机枪连3个连、305人。全县有民兵(营)连长408人,其中党员273人,党支委127人,复退军人294人。35岁以下206人。在整组期间,新选配11人担任营长,调换13个年龄偏高及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民兵营长。
1985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全县对民兵组建训练、装备进行改革,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进一步调整民兵组织。
第二节 军事训练
一、基础训练
1953年,以乡、村为单位,利用农闲季节组织民兵进行冬季军事训练,主要是步枪、手榴弹的使用、保管方法和实弹射击,训练时间5—7天。
1954年12月,县组织民兵冬训检阅。全县230个乡共训练基干民兵5184人,普通民兵8889人,民兵干部1610人。
1958年,“大办民兵师”时,掀起群众性练兵运动,民兵训练从农村扩展到城镇厂矿、企业、机关、学校(晋江二中、晋江三中、养正中学、南侨中学、石光中学)。其中晋江县三中在驻军部队的帮助下,15岁以下的学生编为少年营,进行队列训练,15岁以上的900多名师生,分别进行高机枪、高炮、通信、救护等专业技术训练。同时,全县分片分期分批定点培训排以上民兵干部、训练骨干和教员,训练内容是射击、投弹和单兵战术等基础课目。
“八·二三”炮击金门,有一部分民兵参与战斗,少数参战民兵经过部队带训后直接编入部队战斗序列,大部分参战民兵利用支前参战间隙进行突击训练,配合部队作战。晋江三中部分师生参与战斗,在1960年省第二届民兵代表会议上被授予“战斗的学校、学习的红旗”的奖旗。
1959年,根据上级规定民兵训练对象主要是基干民兵,全县集中精力训练基干民兵。全县受训民兵21412人,其中专业技术兵141人、基干民兵13908人、民兵干部1357人、学生162人。
1960—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灾区暂停民兵军事训练的通知》,晋江县大规模民兵训练暂停。1961年12月,总参、总政发出把专职武装干部轮训一遍的指示。全县参加军分区举办的专职人武干部轮训有110人(包括军政教员)。训练内容有民兵工作条例、民兵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战术基础课目。
1962年,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和总参、总政关于当前民兵战备工作的指示,全县又掀起练兵高潮,训练民兵1.391万人。训练的内容从实战需要和民兵担负的任务出发,包括射击、投弹和警戒勤务,以抗登陆、反小股袭扰为重点。此外,还根据军民联防作战预案,进行训练和演习;进行围歼空降特务、反暴乱训练等。
1964年,郭兴福教学法在民兵训练中的应用和推广,采取小型、就地、分散训练的原则,民兵训练更加扎实、生动、活泼。
“文化大革命”前夕,受训的民兵有42436人,其中部队包训的9328人,步兵2876人,各种炮兵3021人,有线电兵948人,无线电兵69人,探照灯兵32人,空军场站专业兵141人,工程兵1009人。
1967—1970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军训无法正常进行。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对民兵独立营进行应急的训练,训练武装基干民兵1852人、民兵2026人。1975年,省军区下发民兵军事训练规划通知,有重点地抓武装基干民兵的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参与训练基干民兵1626人、民兵干部801人(排以上干部),同时加强对专职武装干部的轮训。这个时期,训练反坦克手218人,八二迫击炮、六〇迫击炮17593人次(各种技术兵1454人)。
1979年,民兵军事训练实行改革,采用适当集中与就地分散相结合,军分区组织专职武装干部集训,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营、连长和军事教员培训。解决民兵军训与生产的矛盾,提高军事训练质量。
1981年9月9日,根据总参有关指示从缩小范围、减少人数、缩短周期、精简内容、改革方法等方面对民兵军训进一步进行调整改革。一是训练对象,改步兵分队为主为专业技术分队为主,参训比例由10%提高到40%左右;二是减少训练任务,全县训练任务由1.8万人减少到1.282万人;三是精简训练内容,突出射击、投弹、爆破和单兵战术;四是实行“二改一”的办法,即由原两年训练30天改为一年训练30天一次性完成,提高合格储备率;五是改进训练方法,由农村小型、分散改为以乡镇或县集中训练。1982年,全县受训的基干民兵1040人。1983年训练基干民兵9500人,其中一年兵3423人、二年兵4628人、专业技术兵1449人、连排长150人。分为步兵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一年兵训练射击、投弹,二年兵训练射击、爆破和单兵进攻等,技术兵训练专业技术和战术基础。
1985年开始,为提高民兵的训练质量,晋江县投资19万元,建设面积1493平方米的训练基地,一次可训练民兵150人。训练基地设有教研室、兵器室、训练场和生活设施。
二、反空降训练
“文化大革命”前夕,晋江县人武部在晋江县金井、深沪等6个公社的结合部古婆庄组织一次反空降军事训练,有基干民兵139个排共7080人参加训练,训练时动用步枪256支、轻机枪9挺及其他武器装备,参加军训的兵力布置在金井、深沪、龙湖、英林、永和等地,然后根据空降目标进行搜索、包围,最后围抄古婆庄地区,集中歼灭“空降之敌”。
三、海岸防御军事训练
50年代末,县人武部组织永宁、祥芝2个公社的一个武装基干连及7个民兵排,配合部队进行长达22天的海岸防御实弹军事演习。演习中出现很多动人事迹,有兄弟争着参战,姐妹双双入连,父子同抬一副担架,母子同操一门火炮。演习恰逢飓风袭击,场地上飓风呼啸,飞沙滚滚,寒气袭人,参加训练的民兵个个顶着风沙练习射击,冒着暴雨练冲刺,始终未中断一个训练项目。
四、通信兵训练
1966年11月,晋江县人武部组织池店、青阳、罗山、紫帽民兵70人,其中女民兵13人,聘军分区通讯科人员为教员。训练内容有:(一)被复线的基础知识;(二)架设方法;(三)故障排除;(四)简易通讯;(五)通讯兵的职责和任务。采用先做(实际操作)、后讲(理论知识)、再做(实际操作)的方法。通过训练,基本掌握了电话单机使用、检查方法、线路架设、十门交换箱的使用方法、掌握线路故障及排除,懂得登搭人桥的方法。
五、干部训练
晋江县人武部对民兵干部的训练是定期分批地进行的。1964年6月20日至9月9日,分3期训练民兵政治干部918人。1972年5月20日至7月8日,集训营一级干部472人,其中正副营长205人。
1973年10月为提高营一级干部的军事素质,组织营一级干部472人进行军训,训练使用常用武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的射击和投弹及利用地形地物的战术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通过训练,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第三节 武器装备
民兵武器装备是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逐步更新的。50年代,民兵武器主要由军队拨给,另外,还有民兵在配合部队作战和剿匪反霸斗争中缴获的。这些装备大部分是“汉阳79步枪”、仿二四式(中正式)步枪和“三八大盖”等旧杂式步枪,还有少量的冲锋枪、卡宾枪。
1958年后,民兵武器有了较大改善,淘汰部分旧杂式武器,换上新式武器,如53式步骑枪、仿苏53式轻机枪、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12.7毫米高射机枪等。这些新武器的配发,满足了大办民兵师时由于组织壮大和人数增多的需要,也适应民兵执勤、作战和训练的需要。
60年代末到70年代,旧式武器部分上缴,民兵武器开始装备国产化的新式武器。晋江县的民兵武器有七九步枪、三〇步枪、六五步枪、九九式的77步枪、冲锋枪、卡宾枪、各种短枪、轻机枪、重机枪、六〇迫击炮、八二迫击炮、五七无后座力炮、火炮、各种子弹等。1984年,县人武部投资7万元,建成武器装备仓库1座,面积300平方米。
当年,省军区根据全国第二次民兵装备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控制数量、调整品种、搞好配套”方针。全县对民兵武器装备、器材等进行全面技术检查和鉴定。
第四节 重要活动
一、参加剿匪
新中国成立初期,晋江县民兵4699人参加剿匪镇反、保卫社会治安。
1951年剿灭国民党福建反共救国军南海集训部队所属“永安纵队”、“泉州纵队”共370余人。晋江民兵在九区九湖乡毙匪12人、击伤7人、俘匪57人。1954年,陈焕江被评为全国民兵模范,并被选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二、反下海投敌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敌对分子企图从晋江下海投敌。1955年4月,加排民兵海上巡逻船捕获企图利用篮球、自行车内胎渡海投敌的特务王世马,从中搜出人民解放军军官照片7张及有关投敌情况资料等。
1957年,永宁渔民在外海捕鱼,发现可疑船只,巧用斧头、饵刀为武器,机智地捕回企图下海投敌分子2起2人。
1958年5月,在东店港口当场抓到搜集国家重要情报、企图夺船下海投敌的潜敌邱奕雷等3人。
1959年10月,围头渔民在海上活抓自扎竹排企图下海投敌的坏分子蔡芬进。
1960年,贵州暴乱分子江德荣混入晋江,企图偷船下海,被船民蔡水漫等活捉。
三、参与炮击金门战斗
1958年,炮击金门战斗中,沿海广大民兵操炮参战,担负战场救护,积极支前,计投入民兵6291人。其中陈淑泉、蔡玉霜、林惠珍、吴秋红、洪孝子、蔡远芳、邱火财于1958年10月,被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林惠珍、吴秋红、洪孝子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和民兵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陈淑泉、蔡玉霜还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围头大队民兵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嘉奖,得红旗奖励。祥芝、东埔民兵也获省民兵代表大会的奖状。
四、抗旱
1960年,晋江县出现百日大旱,为抗旱保苗、抢种,民兵组织了以“钢铁”、“先锋”、“威虎”、“上甘岭”等命名的突出队645队、14889人。埔内民兵营抽400人苦干一天,开渠长860米,王厝民兵营架42层水车,使800亩大豆得以灌溉。
五、海防斗争
晋江县自60年代初就在金井、东石、安海、龙湖等乡镇设有固定哨所67个,自卫哨72个,巡逻哨69个,配合部队的警卫哨5个,白天对空了望哨2个,共有哨位215处,每夜在各哨位巡逻值班的民兵达2419人。
六、参与反“走私”活动
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开放的门户。80年代初,走私贩私活动猖獗。晋江梅林大队民兵营不受金钱、物质的利诱,不怕艰难险阻和责难威胁,积极主动配合海关、公安部门,狠狠地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在参与反走私中,共缉走私船31只(艘),查获价值人民币880余万元的走私物资,在反走私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1982年受到省委、省府的表彰,省军区还授予“模范民兵营”的光荣称号。
七、参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参加设卡、搜捕、围歼、摧毁犯罪团伙的行动,仅1983年计,全县民兵1708人参加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活动的斗争,抓捕犯罪分子1267名。
八、参与军警民联防
1983年,福州军区、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沿海军民联防改为军警民联防。晋江设立军警民联防区4个,军民联防区14个,联防点26个,派出所5个,参与联防民兵26个连,2280人
。1986年后,军警民联防捕获内潜外逃分子129起,201人。
九、争取台湾回归工作
利用风筝、汽球、竹简、塑料礼品的直接宣传工具开展宣传。设立塘东、梅林对台接待站,热情地接待台湾同胞。1979—1984年,梅林接待站接待台湾渔船74条,台胞447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