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移民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9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移民安置
分类号:
D632.3
页数:
2
页码:
947-9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民政移民安置工作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晋江县
民政
移民安置
内容
1955年,晋江县组织衙口等地群众开发山区。分两批移民,其中一批69人安置在三元县(三明地区)第一区列东乡的5个生产合作社和1个国营农场,另一批85人安置在永安县贡川、龙头2个乡。
1956年,又组织337人分别迁移到闽西、闽北山区。分三种类型:农村移民。有两个试点乡,移出29户54人,其中男21人,女32人,有劳动能力的27人。安置到三明列东乡23户46人,安量到永安贡川镇6户8人;青年会计开发山区。动员200名知识青年,其中50人到闽西地区宁洋县,150人到宁化;渔民移民。为巩固基地建设需要,在沿海地区永宁一带动员一批渔民转移渔场,到闽东北福鼎沙埕渔场生活。1955年动员迁移272户302人,1956年动员迁移79户83人,其中男75人,女8人,劳动力81人。
1957年,移民允许自行串连,选择落户地区。是年共移出两批44户171人,并迁移以前移民家属7户15人。内坑乡迁移到清流县,逢山乡(吕厝、大房)迁移到南靖县。与此同时,县还派出12个代表到山区参观,为1958年更大规模的移民做好组织准备工作。10月28日,县人委制定1958年移民计划,呈报省民政厅及晋江专署。
1958年经过移民亲友的串连,在全面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坚持自愿、全家迁移方针。初步确定:东石区的逢山、玉浦乡,池店区的罗山,内坑区的张林,迁移南靖县;西梧区的石龟、衙口,池店区的新生、御辇,迁移永安县及三明县;内坑区的内坑,迁移清流县。迁移方法:以集体迁移、集中安置、插社单独建立生产队为主。是年共动员360户1000多人到山区安家落户,其中500人安置在国营林场当工人。
1964—1966年,县山区安置办公室先后动员组织几批沿海农村闲余劳力移民山区,计7105人,还号召组织城镇无业人员533人支援山区建设(包括晋北)。分别安置在清流、龙岩、三明等县、市,有的单独建立生产队,有的安排在社办集体农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