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70
颗粒名称: 第八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分类号: D652
页数: 3
页码: 798-8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发生的重大事情和开展的各项活动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晋江县 社会主义新时期 重大活动

内容

开展揭批查。1976年10月刚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时,中共晋江县委领导班子仍处于半瘫痪状态。年底,福州军区派出百名指战员,先后进驻县机关13个主要单位和13个公社、5个工厂支持地方工作。同时,省、地委增派5位领导干部,加强和充实县领导班子,形成领导核心。还恢复1975年整顿工作中省、地委批准设置的机构和任命的领导人,撤销一些不适应的机构。县委成立揭批查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揭批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运动,基本查清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有牵连的人和事,教育和挽救一批犯错误的干部,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安定团结。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晋江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县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各方面的工作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
  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1979年以后,中共晋江县委把清除“左”的影响、落实各项政策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到1987年基本完成落实各项政策的任务。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对全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审查的11045人(其中立案2313人),全部复查结案,平反恢复名誉。改正错划右派,并按政策给予安置。被划为“不纯分子”问题全部复查处理。“反右倾”案件32件全部复查平反。落实共产党地下斗争时期人员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案件199件,全部复查分别处理。同时,认真落实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和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落实华侨、台胞台属政策,落实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等等。通过以上大量落实政策的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以来,中共晋江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开农副产品价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至198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79亿元,比1978年增长89.48%,平均每年递增6.64%,出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中共晋江县委解放思想,大胆扶持乡镇企业,将其作为振兴晋江经济的战略措施。县委明确提出:对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不乱加干涉;放开生猪、水产品、木料集市贸易;对社队企业的产供销形式、方法不加干涉,下放一些企业和项目给社队去办等等。1980年8月,县委作出《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11月又作出《关于当前农村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坚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1983年,又根据晋江实际制定10条规定,允许青阳、石狮、安海3个镇开办小商品市场,允许乡镇企业供销员按供销任务的经济效益收取一定的业务费,允许乡镇企业有经营自主权和分配自主权等。当年5月,福建省委在陈埭召开乡镇企业现场会,总结了晋江的经验,明确集资合作办厂是姓“社”不姓“资”。陈埭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1984年9月,中共晋江县委、县政府又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变“管、卡、限”为“放、帮、促”。使全县乡镇企业一直保持着迅速、稳定发展的势头,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4.48亿元,比1978年增长32.6倍。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晋江县委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工交、邮电、基本建设和财政贸易等各条战线。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工业系统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租赁制。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和班组承包等。财贸系统按照“改、转、租”和多种形式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办法,进行一系列改革。建委系统逐步推行建材工业租赁合同制,建设安装工程基本实现招标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和实行安装工程经济承包合同制等。通过以上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如县国营陶瓷厂1983—1984年亏损18万元。从1985年开始实行租赁制,一举扭亏为盈。1985—1986年盈利31万元。晋江纺织厂,1986年实行供销承包责任制,使企业实现千万元产值,百万元税利。1988年,全县国营商业企业和供销社商点全部实行租赁制或承包经营责任制,当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商品纯购进同步大幅度增长。
  实行对外开放。从1979年以来,中共晋江县委把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充分发挥侨区优势,勇于开拓,使全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至1988年,全县先后同外商签订来料加工装配合同16984份,共收工缴费3114.01万美元;批准三资企业241家,实际利用外资3347万美元。仅1988年,外贸出口总值达1.7769亿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县委认真制定全县“七·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战略位置上。坚持以理想、纪律、民主、法制教育为中心,以实现社会风气、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为重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8年对历年受省、市、县命名的211个文明单位进行复查,仍然有210个单位合格,又有13个村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把发展教育、科技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从1978—1987年,全县获地区以上科技成果奖和推广奖达46项,获县科技成果奖58项。医疗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大有提高。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城乡群众性文体活动十分活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共晋江县委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县委作出《关于加强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决议》,积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全县广泛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执法监督,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坚持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开展“扫黄打丑”(扫除黄色淫秽物品,打击社会丑恶现象)、“除六害”(清除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运毒品、聚众赌博和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财害人),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犯罪活动;另一方面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建立“群防群治”的警民联防体系,调整充实治保组织,慎重处理各类敏感、热点问题。同时加强隐蔽战线的斗争,严防敌特分子和黑社会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
  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1987年,中共晋江县委认真组织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除县乡(镇)各级党校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和干部学习培训外,还运用报告会、座谈会、对话会等形式,在全县开展形势教育、改革开放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廉政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对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路线,回顾总结晋江县改革开放的历程。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晋江县经济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包括一些十分敏感的雇工问题、分配形式问题、非劳动收入问题以及私人经济的地位问题,都通过学习得到明确的答案,从而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努力建设民主政治,促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