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6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分类号:
D651
页数:
3
页码:
795-7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晋江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晋江县
社会主义时期
重大活动
内容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7年春,中共晋江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进行开门整风的指示精神,通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民主党派、工商界、教育界、宗教界等各阶层人士开座谈会及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形式,请党外人士提意见,帮助党整风。5月中旬,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猖狂向党进攻,严重干扰整风运动的开展。中共晋江县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指示》,内部整风暂停,开展了反右派斗争。但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把一大批人错划为右派分子。反右派斗争结束后,从1958年元月开始转入全民整风运动,进行大整大改,克服“三风”“五气”。
“大跃进”运动。1958年,县委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县军民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鼓足干劲,解放思想,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高潮,从市镇到农村,组成千军万马向大自然进军,首先掀起的是兴修水利的高潮,相继出现积肥高潮、造林高潮、学文化高潮,接着出现大炼钢铁高潮。全县人民表现高度的劳动热情。但是,由于瞎指挥和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高指标带来高估产、高征购。各地兴起一阵虚报高产、竞放高产“卫星”的浮夸风。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使国民经济比例产生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县委遵照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对全县955个高级社、204个信用社、167个供销社(组)、125个手工业合作社进行合并,实行“五社合一”,组成205个联社。10月,又由205个联社办成13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参加的农户128252户,占总农户的98%。没有经过试验,只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其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是搞“一平二调”。社员不仅耕地、大牲畜、农具归公社所有,连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被收归社有。在全社范围内搞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还实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造成严重平均主义。同时,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刮起“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纠正“五风三害”,调整人民公社体制。1960年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农业12条)精神,中共晋江县委从11月开始,开展一个以纠正部分地区在公社化初期产生的“一平二调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特殊风、瞎指挥风”和“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五风三害”的整风整社运动。除了彻底退赔无代价组织“大兵团作战”的劳动工资及占用社员的东西折人民币274万元外(其中省退赔114万元,县退赔31万元,公社退赔129万元),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均带头检查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同时,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把全县13个公社分为205个生产大队,1824个生产队。1961年10月,贯彻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60条),全县又调整为20个公社、367个大队、3580个生产队。确定生产队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直接组织生产,收益分配。并进一步克服某些由于规模过大、不便领导、队与队悬殊、互相拉平的问题。同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公社经营管理制度。
贯彻国民经济“八字”方针。1961年1月后,中共晋江县委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关于大办农业的指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基层领导。先后下放干部252人到基层,并有226位干部和一大批职工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同时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处理一部分违纪党员、干部。
1962年,中共晋江县委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继续贯彻“八字”方针,又精减下放了一批职工加强农业第一线。
从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县工农业产值逐年下降,1962年降至低谷,为6256万元。直至1964年才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由于“八字”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市场供应明显好转,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各项事业日益繁荣。1965年,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及同1957年对比增长情况如下:工农业总产值9705万元,增长19.96%,国民收入8360万元,增长17.51%,粮豆总产量171122吨,增长53.5%,财政收入1057万元,增长23.64%,财政支出497万元,增长33.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012万元,增长13.18%。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1966年,中共晋江县委遵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机关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运动,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为“四清”运动,初期为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后来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初期在处理和纠正部分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起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夸大的估计,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都看成是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不少基层干部遭受不应有的打击和错误处理。全县“四清”中重划地主、富农、资本家成分631户(后来通过复查均恢复原成分),受党团纪处分2202件(后来改正1285件),开除党籍227人(后来恢复135人),开除公职178人(后来纠正133人)。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