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后党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解放后党组织
分类号: D225.7
页数: 4
页码: 781-7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解放后党组织机构统计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晋江县 基层组织 党员

内容

一、中共晋江县委会
  1949年9月9日,中共福建省第五地方委员会第一次扩大干部会议,宣布张格心为中共晋江县委书记,县委会同时成立。1951年4月,晋江县委机关迁往青阳。1956年5月26日至31日、1962年12月28日至30日,分别召开中共晋江县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该届县委会。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县委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10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下简称革委会),总揽全县党政大权。1970年4月1日成立中共晋江县革委会核心小组。1971年8月7日至9日,召开中共晋江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重新建立县委会,并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1978年3月8日至12日,召开中共晋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会。1980年12月,县委与县府分开办公。1984年10月26日至28日、1987年10月20日至23日,分别召开中共晋江县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第六届县委会。
  附:县委工作机构
  1949年9月中共晋江县委会成立时,仅设立秘书处(后改为秘书室,1963年撤销)、组织部、宣传部、武装委员会,以后陆续增设办公室、训练班委员会(后改为党校)、统战部、生产互助合作部(后改为合作部、农村工作部、农村政治部)、财委会(后改为财贸部、财贸政治部、城镇政治部)、沿海地区工作部、工业交通政治部(后改为工交政治工作办公室)、文教部(后并入宣传部)、县直党委会、晋江报社。“文化大革命”中成立晋江县革命委员会时,设立县革委会办事组、政治组、生产指挥组,3大组下面设立若干小组。1974年恢复县委办公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又恢复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沿海地区工作部(后改为对台部)、县直党委会、县委党校,并增设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为党史工作委员会)、政法委员会。1988年主要工作机构如下:
  办公室,1949年9月设秘书处。1950年11月成立办公室,下设秘书科、行政科、机要科、政研室、保密办和信息科。现有人员43人。
  组织部,1949年9月始设。下设干部科、组织科、档案室、秘书科和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现有人员20人。
  宣传部,1949年9月始设。下设秘书科、宣传科、干部科、新闻科、对外宣传科和中学总支。现有人员26人。
  县委党校,1952年8月始设,称县委训练班委员会,1960年3月改现名。下设秘书科、行政科和教研室。现有人员27人。
  统战部,1952年10月始设。下设统战科、华侨科和宗教科。现有人员9人。
  对台部,1954年8月始设,称沿海地区工作部,1982年4月改现名。下设秘书科、联络科和宣传科。现有人员21人。
  县直党委会,1966年10月始设。现有人员3人。
  党史工作委员会,1981年11月始设,称党史办公室,1986年6月改现名。现有人员5人。
  政法委员会,1982年6月始设。现有人员5人。
  二、中共晋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0年9月,中共晋江县委正式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委一个工作部门,委员5人。1956年5月,中共晋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晋江县监察委员会,有委员9人。同时撤销中共晋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59年9月,中共晋江县监察委员会更改为中共晋江县委监察委员会。1962年12月,中共晋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共晋江县委监察委员会,委员9人。“文化大革命”中,县监委会瘫痪。1978年,成立中共晋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下称纪委会)。同年3月,中共晋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纪委会,委员7人。1983年11月,县纪委会升格为县级机构,称中共晋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在中共晋江县委和中共晋江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每届任期与中共晋江县委会同。1984年10月中共晋江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县纪委会,并设立常委会,有常委5人。1987年11月,中共晋江县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县纪委会,有常委7人。县纪委会办事机构设办公室、纪检科、审理科、信访科,编制26人。
  三、县直机关党组、党委
  1961年6月,中共晋江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受中共晋江军分区和中共晋江县委领导,至1988年不变。
  1978年10月,成立中共晋江县财贸委员会,隶属县直机关党委会。1981年11月改为中共晋江县财贸办公室党组。1986年3月,建立中共晋江县财贸口委员会。
  1980年6月,成立中共晋江县公安局委员会。7月成立中共晋江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中共晋江县人民法院党组。
  1981年1月,成立中共晋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中共晋江县人民政府党组、中共晋江县政治协商会议党组。11月,成立中共晋江县经委党组(1986年3月改为中共晋江县经委口委员会)、中共晋江县农委党组(1986年3月改为中共晋江县农委口委员会)。
  1984年6月,成立中共晋江县司法局党组。
  1985年5月,成立中共晋江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6月,成立中共晋江县计委党组。
  四、基层党委会
  1949年9月,在泉州城区设立南区、中区、北区3个区工委。同时全县设10个区工作队。
  1949年10月改设1个区工委、10个区委会。
  1950年6月,改设12个区委会、2个镇党委会。
  1952年7月,改设20个区委会。
  1955年9月,又改设为16个区委会、3个区级镇党委会。
  1956年6月,改设8个区、3个镇党委会。
  1958年3月,改设28个乡、3个镇党委会。
  1958年8月,又改设21个乡党委会。
  1958年10月,设立13个公社党委会。
  1961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前期,全县共设20个公社、2个镇党委会。
  1968年6月至1971年2月,各公社、镇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建立各公社、镇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71年2月至1973年12月,全县17个公社分别召开党代会,相继建立公社党委会。1977年4月设17个公社、1个镇党委会。1980年8月设17个公社、3个镇党委会。1984年10月全县改设12个乡、9个镇党委会。1985年3月全县设8个乡、10个镇党委会,至1988年不变。
  五、总支委员会
  1956年5月,晋江县开始在农林水系统和财贸系统建立党的总支委员会46个,其中农林水系统44个。1965年全县有党总支16个,1977年4个,1988年32个。
  六、支部委员会
  1949年,全县建立党支部42个。1965年全县有党支部702个,1977年596个,1988年1084个。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