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组织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5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组织状况
分类号: D225.7
页数: 7
页码: 778-7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晋江县组织状况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解放前党组织、解放后党组织两方面。
关键词: 晋江县 地方组织 组织状况

内容

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
  一、中共泉泉州特别支部(1927.1—1927.7)
  1926年11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指派李松林等一批党团员,先后到泉州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1月,在泉州明伦堂建立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党员7人,受中共闽南特委领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主要党员干部转移外地,党组织消失。
  二、中共泉州县委(1929.3—1931.3)
  1929年春,晋江县党组织恢复。3月,中共泉州县委成立,有2个知识分子支部。1930年春,有执委7人,常委5人,候补执委2人。党支部15个,党员60人。负责领导晋江、南安、惠安等县党的工作。8月,成立中共泉州特委,负责领导惠安暴动。9月,惠安暴动失败后,中共泉州县委转入晋江农村坚持斗争。
  三、中共泉州特别支部(1931.4—1934.6)
  1931年3月,中共厦门市委书记粘文华调泉州工作。4月在泉州承天寺鹦山小学建立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并恢复2个支部,安海、青阳、石狮都有党员。
  四、中共晋南特别支部(1931.11—1933.7)
  1930—1931年,共产党员李文端(白丁)、黄国英在安海发展颜期权、吴永乐等人入党,建立中共安海支部。共产党员李肇云、张栋梁建立中共砌坑支部。
  1931年11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张德秀到晋江、南安工作,在安海大巷头建立中共晋南特别支部。这一时期,工作分官桥、水头、丰石、莲河、安海、梅岭等6区。所辖晋江县的党组织有安海、砌坑、葛洲长埔、白〓、欧厝5个支部,党员19人。
  五、中共晋南县委(1933.7—1937.5)
  1933年春,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决定组建中共晋南县委。7月,在南安岭兜内寮田芷召开晋南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晋南县委。1934年7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将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并入中共晋南县委,原属泉州特别支部党组织建中共东北区委。中共晋南县委下辖晋江县境内党员20人,党组织有:中共东北区委下辖的池店、林口、卢厝、石狮、永宁等党支部;中共安海区委下辖的安海支部;中共官桥区委下辖的砌坑支部、葛洲长埔支部、白〓支部、欧厝支部。
  六、中共晋南工委(1937.5—1938.8)
  1935年九十月间,中共晋南县委先后两次遭受严重破坏,所辖区委组织先后消失。1937年5月,书记黄国英被捕叛变后,中共晋南县委改为中共晋南工委,归闽中工委领导。所辖的晋江县党组织有中共白〓(官桥)支部。
  七、中共泉州中心县委(1938.8—1942.1)
  193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建立,直属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中共晋南工委同时撤销。泉州中心县委领导晋江等泉属各县的党组织。直属于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的晋江县党组织有:中共官桥(梅岭)区委(白〓支部、官桥支部、养正中学支部);中共鹦山区委(吕宅支部、沙岗寮支部、港塔支部、塔头支部);后山临时支部。1940年,晋江县有党员35人。
  八、中共泉州临时工委(1942.1—1942.4)
  1941年11月初,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运伙牺牲后,1942年1月,闽南(闽中)特委决定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改为中共泉州临时工委,在泉属地区开展组织整顿工作,重新登记党员,原有区委撤销,临时工委分工负责。中共泉州临时工委下辖晋江县党组织有:后山支部、吕宅支部、沙岗寮支部、港塔支部、塔头支部、科任支部、科任妇女支部,党员由60人发展至84人。
  九、中共泉州工委特派员制(1942.4—1945.4)
  1942年4月,中共泉州临时工委改为特派员制。下辖晋江县党组织有:中共晋江沿海区委(塔头支部、港塔支部、吕宅支部、沙岗寮支部、科任支部、科任妇女支部、颜厝支部);中共晋江安海区委(后山支部、安青支部、工店支部、妇女支部)。1944年,晋江县有党员166人。
  十、中共泉州中心县委(1945.4—1949.9)
  1945年4月,泉州党组织在安海镇“十九间”郑厝召开党员干部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干部会议精神。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特派员制结束。中心县委下设晋江县工委、南安县工委、惠安直属区委。解放战争时期,又先后建立中共晋南同县工委、中共晋南永工委和中共城市工委。
  (一)中共晋江县工委(1945.4—1949.9)。1945年4月,中共晋江县工委成立,下辖中共晋江安海区委(后山支部、安青支部、工店支部、妇女支部、永坑支部);中共晋江沿海区委(塔头支部、吕宅支部、沙岗寮支部、科任支部、颜厝支部)。党员186人。1946年10月后,下辖区委多次变动。至晋江县解放,晋江县工委下辖有运伙区、五星区、安海区、灵山区、泉州城区、环城区、石狮区、塔山区、五一区、李刚区等10个区(工)委或工作团。
  (二)中共晋南同县工委(1946.10—1949.9)。1946年10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决定把晋(江)南(安)同(安)边区划成一片,下辖内坑区工委、南同边区委。1949年5月,又决定成立中共晋(江)南(安)同(安)县工委。县工委下辖的晋江县境内的区一级组织有:大部分在晋江县境内的五星区工委,跨晋江、南安的紫帽区工委。8月,晋南同县工委改称南安县工委,五星区工委划归晋江县工委管辖。
  (三)中共晋南永工委(1947.8—1949.9)。1947年8月,泉州中心县委先后派郑家玄、朱义振等进入晋江河市和南安四都等地开展群众工作,发展组织。12月,建立中共洪(濑)河(市)区工委,直属泉州中心县委领导。1948年5月改为中共洪河区委。1949年5月,泉州中心县委决定以洪河区委为基础成立中共晋(江)南(安)永(春)工委。与此同时,晋南永工委决定把洪河区委的活动区域一分为三,其中在晋江县境内成立中共晋北区工委。
  (四)中共城市工委(1949.5—1949.7)。1949年5月,泉州中心县委决定成立中共城市工委,把原来属于晋江县工委的泉州城区、安海区、安海郊区、石狮区、环城区等区(工)委划归其管辖。城市工委隶属于泉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先后设在安海西柄、古田等地。7月,城市工委撤销,其所辖区(工)委又并入晋江县工委。
  十一、中共晋江县(闽西南)工委(1949.5—1949.9)
  1948年11月,隶属于中共闽粤赣边区闽南地委的中共闽西南党组织在泉州建立联络站。1949年5月,中共闽南地委决定建立中共泉州工委。同月下旬,在青阳召开晋江县党员会议,成立中共晋江县(闽西南)工委,下分泉州市区、青阳、石狮(包括永宁)3片,分别建立3个党支部。县工委机关驻地在青阳。
  注:解放战争时期,晋江县境内的中共组织分别隶属于5个县工委一级机构领导,分两大系统。中共泉州中心县委辖下的称闽浙赣系统,中共泉州(闽西南)工委辖下的称闽粤赣系统。
  第二节 解放后党组织
  一、中共晋江县委会
  1949年9月9日,中共福建省第五地方委员会第一次扩大干部会议,宣布张格心为中共晋江县委书记,县委会同时成立。1951年4月,晋江县委机关迁往青阳。1956年5月26日至31日、1962年12月28日至30日,分别召开中共晋江县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该届县委会。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县委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10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下简称革委会),总揽全县党政大权。1970年4月1日成立中共晋江县革委会核心小组。1971年8月7日至9日,召开中共晋江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重新建立县委会,并与县革委会合署办公。1978年3月8日至12日,召开中共晋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县委会。1980年12月,县委与县府分开办公。1984年10月26日至28日、1987年10月20日至23日,分别召开中共晋江县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第六届县委会。
  附:县委工作机构
  1949年9月中共晋江县委会成立时,仅设立秘书处(后改为秘书室,1963年撤销)、组织部、宣传部、武装委员会,以后陆续增设办公室、训练班委员会(后改为党校)、统战部、生产互助合作部(后改为合作部、农村工作部、农村政治部)、财委会(后改为财贸部、财贸政治部、城镇政治部)、沿海地区工作部、工业交通政治部(后改为工交政治工作办公室)、文教部(后并入宣传部)、县直党委会、晋江报社。“文化大革命”中成立晋江县革命委员会时,设立县革委会办事组、政治组、生产指挥组,3大组下面设立若干小组。1974年恢复县委办公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又恢复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沿海地区工作部(后改为对台部)、县直党委会、县委党校,并增设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改为党史工作委员会)、政法委员会。1988年主要工作机构如下:
  办公室,1949年9月设秘书处。1950年11月成立办公室,下设秘书科、行政科、机要科、政研室、保密办和信息科。现有人员43人。
  组织部,1949年9月始设。下设干部科、组织科、档案室、秘书科和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现有人员20人。
  宣传部,1949年9月始设。下设秘书科、宣传科、干部科、新闻科、对外宣传科和中学总支。现有人员26人。
  县委党校,1952年8月始设,称县委训练班委员会,1960年3月改现名。下设秘书科、行政科和教研室。现有人员27人。
  统战部,1952年10月始设。下设统战科、华侨科和宗教科。现有人员9人。
  对台部,1954年8月始设,称沿海地区工作部,1982年4月改现名。下设秘书科、联络科和宣传科。现有人员21人。
  县直党委会,1966年10月始设。现有人员3人。
  党史工作委员会,1981年11月始设,称党史办公室,1986年6月改现名。现有人员5人。
  政法委员会,1982年6月始设。现有人员5人。
  二、中共晋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0年9月,中共晋江县委正式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委一个工作部门,委员5人。1956年5月,中共晋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晋江县监察委员会,有委员9人。同时撤销中共晋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59年9月,中共晋江县监察委员会更改为中共晋江县委监察委员会。1962年12月,中共晋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共晋江县委监察委员会,委员9人。“文化大革命”中,县监委会瘫痪。1978年,成立中共晋江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下称纪委会)。同年3月,中共晋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纪委会,委员7人。1983年11月,县纪委会升格为县级机构,称中共晋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并在中共晋江县委和中共晋江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每届任期与中共晋江县委会同。1984年10月中共晋江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县纪委会,并设立常委会,有常委5人。1987年11月,中共晋江县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县纪委会,有常委7人。县纪委会办事机构设办公室、纪检科、审理科、信访科,编制26人。
  三、县直机关党组、党委
  1961年6月,中共晋江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受中共晋江军分区和中共晋江县委领导,至1988年不变。
  1978年10月,成立中共晋江县财贸委员会,隶属县直机关党委会。1981年11月改为中共晋江县财贸办公室党组。1986年3月,建立中共晋江县财贸口委员会。
  1980年6月,成立中共晋江县公安局委员会。7月成立中共晋江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中共晋江县人民法院党组。
  1981年1月,成立中共晋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中共晋江县人民政府党组、中共晋江县政治协商会议党组。11月,成立中共晋江县经委党组(1986年3月改为中共晋江县经委口委员会)、中共晋江县农委党组(1986年3月改为中共晋江县农委口委员会)。
  1984年6月,成立中共晋江县司法局党组。
  1985年5月,成立中共晋江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6月,成立中共晋江县计委党组。
  四、基层党委会
  1949年9月,在泉州城区设立南区、中区、北区3个区工委。同时全县设10个区工作队。
  1949年10月改设1个区工委、10个区委会。
  1950年6月,改设12个区委会、2个镇党委会。
  1952年7月,改设20个区委会。
  1955年9月,又改设为16个区委会、3个区级镇党委会。
  1956年6月,改设8个区、3个镇党委会。
  1958年3月,改设28个乡、3个镇党委会。
  1958年8月,又改设21个乡党委会。
  1958年10月,设立13个公社党委会。
  1961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前期,全县共设20个公社、2个镇党委会。
  1968年6月至1971年2月,各公社、镇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建立各公社、镇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71年2月至1973年12月,全县17个公社分别召开党代会,相继建立公社党委会。1977年4月设17个公社、1个镇党委会。1980年8月设17个公社、3个镇党委会。1984年10月全县改设12个乡、9个镇党委会。1985年3月全县设8个乡、10个镇党委会,至1988年不变。
  五、总支委员会
  1956年5月,晋江县开始在农林水系统和财贸系统建立党的总支委员会46个,其中农林水系统44个。1965年全县有党总支16个,1977年4个,1988年32个。
  六、支部委员会
  1949年,全县建立党支部42个。1965年全县有党支部702个,1977年596个,1988年1084个。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