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存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存款
分类号:
F832.22
页数:
4
页码:
756-7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存款的情况。其中包括储蓄、企业存款、财政性存款等。
关键词:
晋江县
金融业务
存款
内容
一、储蓄
民国及民国以前,晋江吸收储蓄的信用机构很多,如当铺、钱庄、银信局、邮局、信托局、合作金库、银行等。民国25年(1936),晋江私人存入中国、中央、福建省3家银行款项合计62万元,占总存款260万元的23.85%
1949年下半年,晋江物价波动,群众重物轻币,加上民间“标会”盛行,影响储蓄业务。1950年举办折实储蓄(即按1万元旧人民币为折实单位,内含柴米各1.5斤,生油1两,细布1尺。根据这4种物价计出储蓄存款的折实单位,物价上涨,银行按现价增加本息;物价下降,即按原价付给本息,保证储户利益)、保本保值储蓄(分定期活期两种),同时办理侨汇原币存单存款。1950年底,物价日趋稳定,折实储蓄转入保本保值储蓄。
1952年下半年实行统一的储蓄利率。1953年晋江对华侨汇款转存储蓄利率实行优惠,同时增设储蓄网点,方便群众。是年全县城镇储蓄余额371万元。
1963年,全县调整储蓄网点,开办部队储蓄代办点,积极协助解决华侨建房,争取大量建筑汇款。至1965年底,城镇储蓄余额1489万元,比1953年增加1118万元,增长401.35%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储蓄机构被撤销,不少干部、职工、教师、民主人士,特别是工商业者存款被冻结,存单被抄走,有的甚至以所谓“群众组织”的名义非法调查储户存款情况,强行提取或转移个人储蓄存款。1969年比1966年储蓄余额减少174万元,下降10.28%
1979年以后,农行、中行、工商行先后从人行分出,城乡储蓄由各专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邮政储蓄办理,打破地域界限和业务分工,进行公平竞争。自1979年以来多次调整存款利率,增加存期档次。
截至1987年年底止,晋江开办的储蓄种类有:
折实储蓄。1950年初开办,同年12月停止。
保本保值储蓄。1950年开办,1952年5月25日停办。
货币定额储蓄。分整存整付和整存零付两种,1952年1月开办,全县通兑。1955年1月停办。
活期储蓄存款。分存折储蓄、支票储蓄、活期有奖储蓄3种。其中支票储蓄,1958年停办。
活期有奖储蓄。1956年7月开办,1960年第四季度停办。
定期储蓄。分4种,整存整取,1951年开办;零存整取,1953年开办,多次停办复办;存本取息,1951年开办,1965年停办,1980年复办;整存零取,1953年开办。
地方工业定期储蓄。1958年7月开办,年底停办。
部队专用储蓄。1957年4月开办,全省通存通兑。1965年10月停办。
有奖储蓄。1950年12月开办。有零存整取、整存整取定期、有息定额、活期等形式。1961年1月停办零存整取有奖储蓄。1981年2月开办有奖贴花储蓄,1982年12月增办零存整取有奖有息集体储蓄。
优待售粮储蓄。利率高于一般定期储蓄,1953年开办,1955年停办。
华侨存款储蓄。1952年1月开办。
在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储蓄事业持续发展,存款余额基本保持上升的势头。1986年上半年石狮镇储蓄余额突破亿元大关,达1.0264亿元,每人平均储蓄1217.5元,为全国人均储蓄的7倍。至1988年年底晋江县储蓄额达4.9999亿元,比1978年净增4.6712亿元,增加14.2倍。
二、企业存款
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乾隆十五年(1750)梅石书院将银一千两“交各当铺承领,行运生息,以充公用”。道光以后,安海育婴堂也将公款存入当铺,提取利息,以作经费。据民国37年《晋江县经济统计》记载,民国25年全县商行在中国、中央、福建省3家银行中的存款170万元,占各界全部存款的65.38%,其中存入中国银行150万元,占中国银行当年存款数的75%,而“农工(按:指农民、工厂)则绝无于此”。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政务院《关于现金管理的决定》,国营和集体所属企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中,除将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库存外,其余必须存入银行。
1953年,晋江县企业存款54万元。逐年积累,至1988年全县企业存款达1.2742亿元,为1953年的236倍,比1978年的803万元增长15.87倍。
三、财政性存款
财政性存款包括地方财政存款、地方金库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地方基建存款4类。
清代及清代以前,泉州府、晋江县财政田赋税课所得钱银,除上缴之外,其余则设库指定专人保管。民国期间,地方政府财政出入大部分通过银行存取。据民国37年《晋江县经济统计》记载,民国25年晋江县官厅在中国、中央、福建省3家银行存款15万元,占当年全部存款5.77%。
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财政性存款一律存入银行。1953年,全县财政性存款92万元,其中财政存款21万元,机关团体部队存款71万元;1960年491万元,其中财政存款42万元,机关团体部队存款385万元,基本建设存款64万元(是年开始有此项存款)。1984年的1749万元中,财政存款251万元,基本建设存款177万元,部队存款300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021万元;自1985年开始,晋江县基本建设改拨款为贷款。1987年3040万元,其中财政存款830万元,部队存款533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677万元。1988年晋江县财政性存款2696万元,其中财政存款524万元,机团存款2172万元,是1953年的29.3倍。
四、邮政储蓄
民国24年5月,晋江邮局奉福建邮政管理局令开办定期储金业务。民国28年10月1日,金井、石狮、衙口等邮局开办存簿储金业务,后又陆续办理甲乙种节约建国储蓄券、定期储蓄、支票储蓄等业务。
民国32年9月20日,正式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晋江办事处,址设县城泉州中山南路400号。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储金业务停办。1986年8月30日,晋江县邮电局开辟第一个储蓄专柜,经办活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业务。1987年12月后,相继在安海、陈埭、龙湖、金井、英林等邮电支局开展邮政储蓄业务。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