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货币流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货币流通
分类号:
F822.2
页数:
3
页码:
753-7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货币流通的情况。其中包括银元、银角、铜元、铜钱、法币等。
关键词:
晋江县
货币流通
内容
晋江在唐、五代及北宋通用铜钱。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出现纸币,称“飞钱”,同时银锭作为称量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与铜钱并行使用。
元代,铜钱与各年号纸币“元宝交钞”并行流通。延祐(1314—1320)以后,禁用铜钱,只行纸钞。元末至正间(1341—1368)复铸铜钱。
明初,市面沿用元钞,与新铸铜币“洪武通宝”及新钞“大明宝钞”一起并用。以后宝钞逐渐贬值,到正统元年(1436),市面交易不用钞票,专行铜钱,只有纳税时用钱钞各半缴纳。嘉靖元年(1522)明令停用宝钞。明末,银两作为货币参与流通,交易收付,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晋江一带,市面钱币除流通明朝历代年号的“通宝”外,还掺杂使用南明诸王所铸钱币,如鲁王朱以海“大明通宝”、福王朱由崧“弘光通宝”、唐王朱聿键“隆武通宝”,以及郑成功铸制的“永历通宝”。同时外国银元(俗称蕃银)进入流通领域。
清代,晋江通行钱币,同时混用纹银。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乾隆初“蕃银”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普遍使用。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市面“所用之钱,皆自省来,兼资外运,并无私铸私贩,宏规画一,国宝所以流通,惟此焉耳。近有批杂小钱,不知何处私制,屡经严禁,今城厢都里,悉遵法而不敢用其私矣。”咸丰,同治间(1851—1874),官方发行“户部官钞”(银票)和“大清宝钞”(钱票),纸币又复流通。光绪十三年(1887)后,开始使用“光绪元宝”,二十二年使用银角(或称银毫、毫洋、小洋、角仔),三十年后始用铜元。宣统间(1909—1911)使用“大清银币”、“大清铜币”。
民国初期,晋江市面交易混用银元、银角、铜元和铜钱。民国3年(1914)以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称袁头洋)为国币,同时使用银元票。民国10年起中国银行和中南银行的兑换券与银元混合使用。民国14年后银元逐渐代替铜钱。22年“废两改元”,收付交易概用银元,并以铸有孙中山半身侧面肖像的银元为正式国币。这一时期,晋江市面流通的银元多达10余种,有光洋(即光绪龙洋、袁世凯肖像币、孙中山帆洋,可十足使用)、杂洋(外国银元及北洋和各省土造银元,以六至九折不等使用)和银角、铜元。其流通量据民国37年《晋江县经济统计》记载:
银元,民国10年全县流通量达42万元,其中袁头洋35万元、龙洋5万元;民国20年全县流通量35万元,其中袁头洋20万元、中山洋10万元、龙洋3.5万元;民国24年全县流通量21万元,其中袁头洋12万元、中山洋7万元、龙洋1万元。
银角,民国24年全县流通量10万元,均为袁头小洋。
单十铜元,民国19年全县流通量50万元(普通以铜元200枚折合国币1元);民国24年全县流通量30万元(普通以铜元318枚折合国币1元)。
民国24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4家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国币,同时明令禁止银、铜币流通。民国25年后,福建省发行的兑换券加入流通,还有少量广东省银行的银元券、中国实业银行国币兑换券、浙江四明银行银元兑换券和江西裕民银行兑换券等在市面上流通。据《晋江县经济统计》记载,民国25年晋江县各银行纸币流通情况如下表:
民国29年以后,法币面额不断增大,滥印滥发,丧失信用,为商民拒用。民国31年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也作为法币流通使用,至民国37年关金滥发,面额日增,币值日贬,如同废纸。同年8月19日宣布取消法币。
法币取消后,市面通行金圆券,不到10个月,发行额增加65万倍,物价猛涨,金融崩溃。银元、银角、铜元等旧币恢复流通,民国38年7月1日,改用银圆券,未及流通,晋江县解放。
晋江解放初期,市面交易仍以银元、银角、铜元、黄金、港币、美钞混杂流通使用,金融市场混乱。1949年9月15日,福建省第五专员公署发布第一号“关于金融货币及伪银行接管问题”的指令,宣布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金圆券为非法货币,即日起禁止流通。同时对银元、铜元、外币实行管制,由中国人民银行挂牌收兑。不久,人民币占领全县流通领域。
1949年以后,货币流通量大幅度增长。1953年全县现金投入3580万元,回笼2934万元。1965年现金投放1.085亿元,回笼1.0719亿元,比1953年投放增加7270万元,回笼增加7785万元。1980年投放2.8147亿元,回笼2.6804亿元,比1965年投入增加1.7297亿元,回笼增加1.6085亿元。1981年以后,货币流通量日益增多。1987年全年支出17.7352亿元,收入15.8118亿元,净投放现金1.9234亿元,是1980年净投放量的14.3倍。1987年全县市场货币流通量达2.23亿元。从1953—1987年全县累计投放现金86.5405亿元,累计回笼78.7338亿元。1988年现金净投放3.5997亿元,破历史最高纪录。从1953—1987年的35年中,全县货币净投放的年份有29个,净回笼的有6年,反映晋江流出购买力相对较多的侨乡特征。平均每年净投放2230万元,其中1985—1987年3年净投放5.62亿元,平均每年净投放1.88亿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