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金融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3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金融机构
分类号:
F832.3
页数:
12
页码:
739-7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金融机构的情况。其中包括旧借贷信用机构、民国时期银行、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等。
关键词:
晋江县
金融机构
内容
第一节 旧借贷信用机构
一、当铺
晋江典当业有据可查的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当铺大部分集中在县城(今鲤城区),其次是安海、石狮。民国11年(1922)以前,计有德丰、晋美、裕昆、振益、怡兴、厚生、合兴、鼎新、日新、和裕、义盛、龙泉、乾顺、天泉、藏兴、宝泉、庆芳、德泰、裕顺、源盛等20余家。其中最大的是德丰、裕昆等号,资金有七八万元;振益、怡兴、厚生、合兴、鼎新、日新、和裕数家各有五六万元;义盛、龙泉等号也有三四万元。民国12年以后,典当业江河日下,质物大部放弃不赎,当铺没收期满的质物难以脱手,资金周转不灵,振益、厚生各家相继歇业。至民国24年,全县唯有石狮源盛一家继续维持。
源盛创办于光绪二十七年,为合资性质,注册资本2万元,职工6人,全年营业额4万元,月息2分,营业收入4000元,营业支出2500元。典质物比例:衣服占15%,首饰占45%,铜器20%,其他20%。
二、钱庄
钱庄,又叫“银号”、“银庄”,俗称“钱店”。
清代乾隆以后,百姓通用制钱,白银和洋元须兑换制钱方便于使用。嘉庆(1796—1820)以前,“缴解钱粮纹银……与银匠兑换”(清道光《晋江县志》),后来出现经营白银、洋元兑换制钱的钱庄。起初,只从事货币的兑换业务。鸦片战争以后,晋江县商业贸易迅速发展。侨汇大量涌入,社会游资充斥,钱庄业务兴隆,除办理兑换外,还经营存款、放款、汇款及外币买卖等业务。
晋江县有案可查的最早的钱庄为吉利钱庄,在县城(今鲤城区,下同)万寿支路,创设于光绪二十五年。经营汇兑、买卖生金业务,民国24年营业额40万元。其次是聚得钱庄,在县城新桥头,创设于光绪三十四年,年营业额130万元,民国23年,因放款不能收回而歇业。
20世纪20年代以前,晋江的钱庄有明新、亦宣安、芳瑞、益有、聚得、信泰、天益泉、吉利、振华等家,绝大多数设在县城内。20年代以后,因为东南亚汇水利益甚高,华侨纷纷汇款回乡,投资商业、房地产业和部分公用事业,钱庄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创办的钱庄有50余家,大部分开设在县城。设在安海的有振安、通利、东南、复源、顺利、裕川、利济等7家,各拥有2—5万元资本,合计27.5万元,年营业额500余万元;设在石狮的有源顺、泉利、万泰、信余、华南等5家,各拥有资本3—6万元,合计约19万元,年营业额430余万元。民国11—12年为晋江钱庄业鼎盛时期。据交通银行月刊记载:“当地钱庄计有50余家,即以放款一项而论,其数字亦在千万以上。”
30年代初,世界经济不景气,华侨汇款锐减,商业萧条,市面银根周转不灵,金融紧张。从民国21—24年,晋江县钱庄宣告倒闭、收盘、歇业的有31家,其中有安海的通利、复源、东南、顺利、利济5家,石狮的万泰、信余2家。幸存的有16家(含今鲤城区),其中有安海的裕川、振安2家,石狮华南、源顺、泉利3家。民国25年全县只剩7家,晋江(今域)仅余安海裕川1家。
抗日战争中因各大商埠相继沦陷,交通阻塞,货源断绝,侨汇中断,经济凋敝,加上银行业竞争,钱庄业奄奄一息。抗战胜利后,部分钱庄复业,新的钱庄陆续开设,但一二年便告收盘。此时的钱庄资本薄弱,生意清淡。后来纷纷改行,转营金铺银楼(金银业)。
晋江的钱庄,早期一般为独资经营,后来大部分是合资经营。内部一般配备五六个人,有的身兼数职。人员包括经理、协理、帐房、银房、跑街、学徒。
三、民信局
民信局早期也称批馆、批局、批信局、汇兑庄、汇兑信局。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银信局。1950年以后又称侨汇业或侨批业。
晋江批馆起源甚早,有据可查的最早为安海的兴胜境郑顺荣批馆,清同治十年(1871)成立,创办人为郑灶伯、郑贞伯两兄弟,经营业务为兼收代转银信,后因遭匪徒打劫而倒闭。光绪十九年石狮开设王源兴信局。光绪二十三年安海下墟巷开设捷鸿信局,以收派南洋各地侨汇为主,兼营台湾和内地民信业务。光绪二十六年,菲律宾水客漳州海澄郭有品在安海石埕街设立开一信局安海分局(总局在厦门),经营马来亚、新加坡、槟榔屿、泗水等侨汇,手续正规,明订汇款汇率,雇用固定信差,严禁向侨眷索取小费,颇受欢迎。
晋江县(不含鲤城区)光绪二十四年至民国24年计有民信局24家,分布在石狮、安海、青阳、金井、石圳、钞岱、衙口、中山街、古垵、涵口等地。民国24年尚在营业的银信局有13家;石狮的三美、捷兴、顺记、谦记,安海的三美、捷兴、正大、鸿安、德盛,衙口的义鸿,钞岱的建南,古垵的和盛,石圳的捷鸿等,专营南洋侨汇汇兑。
此外还有民国19年开办的石狮美南(21年歇业),建通(20年歇业),民国24年办的青阳南兴,涵口协兴等4家民信局。
民国30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中断,民信局无业可营。以后两年,厦门日伪当局曾派官员到新加坡、菲律宾收汇,但进入晋江的侨汇寥寥无几。
抗战胜利后,侨汇复通。因国内通货恶性膨胀,侨汇官价与黑市价差距悬殊,经营侨汇有利可图,民信局如雨后春笋遍设主要乡镇。民国35—37年,复办和新设的银信局有青阳的南兴、华成、群众等3家,石狮的德荣、新民、侨源、侨声、荣昌、谦记、建兴、源顺、信义安、鲤安、合顺、德盛、崇成、大生等14家,金井的建南、建隆等2家,安海的德盛、岭记、南通、捷兴、谦记、捷顺、大生、全安、美南、源兴、大通、安海、恒记、源美等14家,涵口的安协兴,雪上的义昔,新市的大罗,围头的中国,深沪的璧丰,柳山的和兴和后垵的和盛等,共计40家。
民信局分头盘、二盘、三盘、头盘兼二盘、二盘兼三盘等几种。头盘信局是海外局设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二盘信局是海外局在国内的代理局。头、二盘信局均为国外与内地的承转机构,通称为国内承转信局。三盘信局是单纯的派送侨汇机构,专门接受头、二盘信局委托分发侨汇、侨信、收寄回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省人民政府规定侨批业必须依法办理登记。1950—1966年全县办理登记的侨汇业(含信局及侨汇派送机构)计有38家。
1951年以后,一些民信局歇业,或陆续参加泉州、晋江、南安侨汇联营派送处(简称“泉联”)。至1975年3月1日,余下的石狮新民、荣昌、顺通、百川、侨声、侨、庆昌等7家民信局宣布撤销,并入海外汇款服务处。至此,晋江侨汇收汇业务一律由中国银行泉州支行接办。
晋江侨汇业的三盘业务(单纯派送侨汇)于1951年1月开始组织解付联营,由厦门崇成、德盛、侨通、正大、南通、和记等侨汇业组成厦门市侨汇业晋属第一派送联营处(简称“晋联”)。同年8月,建兴信局加入。“晋联”在石狮、安海设立分处,1953年4月增设金井派送站。此时全县计有解付侨汇特差26人,临时差69人,专职信差9人,分布在青阳、石狮、安海、金井、深沪、莲河等处,同时与厦门南大、鲤安等14家民信局及内地2家民信局建立业务联系。1953年4月,县人民银行对特差、临时差进行整顿,青阳群众,石狮义昌、信义安,安海大成、谦记等民信局经核准后成立三盘局;青阳南兴、深沪璧丰两局的特差与原局建立劳资关系,限定地区派送;取消南大特差,临时差。
1957年1月,成立泉州、晋江、南安侨汇联营派送处(简称“泉联”),石狮、安海、金井设立派送站,为国家银行直接领导下的集体经营组织。“泉联”接受厦门的源兴、正大、信义安,光大、崇成、德盛、建兴、侨通、南兴,泉州的达华、金陶、华成、瑞兴,全安、协兴,安海的大成等16家民信局解付泉、晋、南3县市的全部侨汇。石狮荣昌、侨源、新民,侨声、顺通、百川6家民信局及厦门在晋江的群众、义昌、谦记3家分支机构保留一条鞭派送。是年9月,石狮6家民信局申请参加“泉联”,11月,群众、义昌、谦记民信局也申请加入“泉联”。至此,侨汇一条鞭派送全部结束。是年底,全县3个派送站共有职工80人(其中石狮43、安海24、金井13)。1958年4月1日,增设龙湖派送站(人员9人)。同年8月,晋江各派送站改为县人民银行附属机构,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63年2月复改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75年改为“海外私人汇款服务处”,仍属集体企业,同年转入县人民银行,复为全民企业。至此,侨汇业务统由银行办理。侨批作为一种独立的金融业务宣告结束。
第二节 民国时期银行
民国时期,中央、中国、交通、农民4大银行,福建省银行,以及侨资创办的中南银行都在晋江县建立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除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福建省银行在石狮、安海设立寄庄、分理处、办事处外,其余银行的支行、办事处都设在县城(今鲤城区)。
一、中央银行泉州分行
民国23年(1934)10月,成立中央银行泉州办事处,不久升格为分行,隶一等分行厦门分行管辖,行址泉州中山南路491号。
二、中国银行泉州支行
民国5年3月,成立中国银行泉州汇兑所,8年改为支行,隶厦门分行管辖,行址泉州南门米铺。民国30年支行部分人员内迁永安,支行改为办事处。
中国银行石狮办事处。民国26年5月,设立石狮寄庄,后改办事处,办理存放汇款、国际结算、国际汇兑、外汇买卖、储蓄、信托等项业务。1949年9月,由晋江县人民政府接管。
中国银行安海寄庄。民国26年5月设立。办理汇兑业务。
三、交通银行泉州支行
民国25年8月成立。行址中山南路101号。抗战期间停业。民国34年2月复业。
交通银行安海临时办事处。民国31年11月成立。办理存、放、押款、储蓄、信托、承兑汇票、国内外汇兑、贴现,以及经付债券本息等业务。
交通银行石狮临时办事处。民国35年7月成立。
四、中国农民银行泉州办事处
民国26年4月成立晋江分理处,后升格更名为泉州办事处,隶属厦门支行,抗战中改隶永安分行。
五、福建省银行泉州分行
清末成立,为福建官银号(或称官钱局),宣统三年(1911)改组为福建银行分号。民国11年,发生挤兑,总行倒闭,分号也随之关门。民国24年总行复办,称“福建省银行”。翌年3月,成立晋江办事处,内部设置金库,凡省税、地方税以及各机关经费,均由办事处经收经转,同时代收泉、永盐税。资本总额100万元,职工10人。民国29年10月成立泉州分行。
福建省银行石狮办事处。民国30年1月成立分理处,民国35年升格为办事处,办理各种存款、放款、贴现、代理收付款、买卖公债、信托(包括投资、房地产、保险等)业务。
福建省银行安海办事处。民国35年5月成立。
六、中南银行泉州办事处
中南银行为南洋巨商黄奕住(南安人)发起集资,民国10年7月创办。总行在上海,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兼营储蓄。
民国23年10月,成立中南银行泉州办事处,行址泉州南门大街。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晋江县支行
194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晋江地区中心支行在安海设立营业所,1950年成立人行石狮支行(前身是中国银行泉州支行石狮办事处)。1951年10月,成立人行青阳支行,属县支行性质,行址青阳镇振福街(今中国农业银行晋江县支行青阳营业所隔壁百货商店),内设3个职能股,工作人员51人。1952年1月,安海营业所划归青阳支行管辖。4月,石狮支行改为集镇办事处,归青阳支行管辖。同年5—9月,相继设立永宁、衙口、东石、磁灶、河市(今属鲤城区,下同)等5个营业所。至此,全县形成以县支行为龙头,包括2个集镇办事处、6个农村营业所组成的金融体系。
1955年1月,青阳支行正式定名为晋江县支行,设秘书、人事、农村金融、业务、信贷管理、侨汇、出纳7个股及华侨服务部。2月,行址迁至青阳镇福灶前。5月,增设四五八二工地办事处。1958年,各乡普遍设立营业所或服务组。1961年6月,增设永和街、英林、蚶江、双阳华侨农场(今属鲤城区)4个营业所。1962年4月,基层机构调整,设石狮、安海两个办事处,罗溪、马甲、河市、磁灶、池店、陈埭、罗山、内坑、东石、英林、金井、深沪、龙湖、永宁、祥芝、蚶江、永和街等17个营业所。1963年,设营业部,从事对外业务。1964年4月,农行再次分出。11月,人行农行再次合并。1967年7月,成立随军服务组。1969年1月,支行实行军管。5月8日,成立县支行革命委员会。1973年2月,撤销军管。1980年1月,农行与人行再次分设。1981年12月,成立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1月,加挂中国工商银行晋江县支行(简称“县工商行”)牌子。1985年1月,人行与工商行正式分开。人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内部机构设置人秘、综合业务、会计发行、外汇管理、稽核5股,人员29人。
1988年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石狮市支行,与晋江县支行脱钩。
二、中国工商银行晋江县支行
1984年1月,人行晋江县支行加挂中国工商银行晋江县支行的牌子,将人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划归工商行办理,资金分开,两套帐目。1985年1月,工商行单独设行,行址在青阳新大街南路26号,内设人事、秘书、保卫、计划、会计、出纳、信贷7个股,以及储蓄部、信托投资公司。下辖石狮、安海2个办事处,青阳城关、振福街,石狮建兴街、人民路工业区,安海下墟巷、中路、东大路等8个储蓄所以及三二八三三随军组。以后又陆续增设青阳莲屿、下车头,石狮东村街、林边,安海冶炼厂、五里桥、鸿裕,陈埭,磁灶,东石,东石龙江,金井,龙湖等13家储蓄所。1987年1月,增设国际业务部,开办外汇存款贷款业务。
三、中国农业银行晋江县支行
中国农业银行晋江县支行的前身是县人行的农村金融管理股。1956年5月从人行分出,成立县农行,行址在青阳振福路,初设农放、信用合作2股。1957年9月与人行合并。1964年4月重新设行。1965年11月,农行、人行再次合并。1980年1月,第三次分设。1988年1月,石狮、永宁、蚶江、祥芝4个营业所析出。至1988年底,县农行设办公室和人事、纪检、稽核、资金组织、计划、工商、农贷、会计、出纳、信用合作、保卫等股,以及营业部等13个内部机构,下辖磁灶、池店、陈埭、青阳、罗山、安海、内坑、东石、永和、龙湖、英林、金井、深沪、西滨、紫帽15个营业所,增设磁灶、陈埭、青阳、草墟、安海、东石、龙湖、龙湖中山街、龙湖衙口、金井、深沪、华州、车站、海八路、永和、白垵等16个储蓄所。干部职工276人。
四、中国银行晋江支行
中国银行晋江支行(简称中行)的前身是旧中国银行石狮办事处。1949年10月20日由县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4月撤销,成立人行石狮支行,1980年6月重新组建中行石狮办事处,隶属中行泉州分行,下辖石狮、青阳、安海、龙湖、金井5个侨汇服务站,干部职工29人。1982年7月,中行石狮办事处改为中行晋江支行,行址仍在石狮。1984年7月,安海、金井、龙湖侨汇服务站升格为中行晋江支行的办事处,青阳侨汇服务站改为城关储蓄所。1985年1月,中行晋江支行迁青阳新大街。8月,外汇管理股划归人行。1986年,内部机构调整,设人保、会计、出纳、信贷、储存、稽核6股,增设城关、中贸2个储蓄所。
1987年11月,石狮办事处升格为支行,与晋江县支行脱钩。
1988年底,增设磁灶、英林、陈埭3个办事处,并在永和、东石、金井、安海等乡镇开办8个储蓄所。
五、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晋江县支行
1960年2月,成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晋江县办事处,与县人委财政科合署办公,对外直接开展基本建设拨款业务,工作人员3人。同年11月撤销。1976年5月恢复,办公地点设于人行。1979年3月,办事处升格为支行(简称建行),办公地点仍设在人行内。1982年4月,福建省福兴财务公司在晋江县设立代理处,建行兼代理福兴财务公司业务。1983年行址迁青阳新大街,设综合、会计、业务3股。1987年12月石狮支行与县支行脱钩。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晋江支局
1988年7月正式成立,与人行合署办公。
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晋江县支公司
1952年1月,成立泉州保险支公司青阳特约代理处,属泉州市公司领导,地址在青阳镇振福街。同年9月升格为支公司,址迁青阳镇宫后街,同时在石狮、安海2处设营业所。1954年支公司机构撤销,只保留石狮营业所,为晋江专区管辖代理处。1956年,恢复晋江支公司。1958年并入人行,内部设保险股,对外仍挂保险公司牌子。同年12月,机构全部撤销,停办保险业务。1980年10月,再次成立,对内仍为人行的一个股,对外称晋江县保险公司。受人行和上级公司双重领导。1985年1月独立设置,升格为科局级经济实体,内设人秘、计财、业务等3股,工作人员21人。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
一、信用合作社
晋江最初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1987年9月,开始有城市信用合作社。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
民国24年(1935)福建省农村合作指导委员会在晋江县城泉州设立办事处,开始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翌年10月,全县有农村信用合作社35个,1277人参加,其中属晋江今域的有英墩、许加巷、可慕、安海桥头、下山后、苏厝、涵口、溪边、后林、上垵、新店、芙蓉、塘市、佳坂、庵前、东山、上郭、庄头、井林、埔仔、龙塘、陈埭、西边、震远、浯垵、林格、玉井、张前、灵水、西畲、安海西门、沙堤、后蔡、安海社坛、福安堡、檀江、后崎、双沟、塘厝等39个,981人。民国27年,晋江县政府成立合作指导委员会,督导合作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旧信用合作组织自行解体。不久,为配合农村合作化运动,重新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1955年年底99%的乡建立信用合作社计228个,入社农户84239户,占总农户73%。翌年并为97个大社。1958年调整为189个信用部,并入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364个。1964年再次合并调整为24个大社,下设244个信用站,同时成立社员代表会及理、监事会,以农村生产队为单位建立社员小组。此后,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农村信用社遭受几次折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信用社迅速发展。1984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重新选举理、监事会,成立晋江县信用合作联合社(简称“县联社”),并将社长任命制改为选举制,变“官办”为“民办”。1986年全县设63个分社,原有251个信用站保留其中77个,改为代办站,其余174个全部撤销。同年11月成立县联社营业部。
(二)城市信用合作社
1987年9月19日,晋江成立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华联城市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华联)。地址在青阳镇旗牌街。
华联社是由企业和群众集资的股份制集体所有制金融组织,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股东为工厂、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其中集体股占60%,个人股占40%。内设会计、出纳、信贷、储蓄等4个业务组,职工21人,设有理事会。服务对象主要是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办理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存、贷款,城乡居民定期、活期储蓄,票汇、电汇、信汇、委收等结算业务,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代理证券业务。至1988年年底,各项存款500.4万元,贷款365.9万元。
二、储蓄会
储蓄会是民国时期的一种金融机构。
(一)万国储蓄会。为法国投机商人于民国元年在上海设立的有奖储蓄机构。晋江设有分支机构,发行储蓄会单。民国24年,万国储蓄会倒闭,储户的储金全被吞没。
(二)中央储蓄会。为中央信托局的附属机构,民国25年成立。是年秋,晋江县成立代办处,经营按月抽签给奖的有奖储蓄,储户不多,存在时间不长。
三、信托业
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央合作金库、福建省银行、中南银行在晋江县的分支机构都办理信托业务。但未设置专业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和有的专业银行也兼营信托业务。
(一)晋江县信托投资公司。创办于1981年12月,原称晋江县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属县人行的内部机构。同时设石狮、安海两个支公司。1985年1月改属工商行内部机构。经营资金信托,办理信托存款、放款和接受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委托贷款和投资,兼代理各项收付和保管贵重物品等业务。
(二)福建省福兴财务公司晋江代理处。1982年4月设立,与县建行合署办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理筹集建设信贷资金;发放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及其他临时周转性贷款;直接投资经营或合资经营企业;承接各种委托代办业务;办理租赁和咨询等业务。
(三)晋江县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原名晋江县晋兴财务公司,1988年5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6月4日改名,为县财政局下属的金融性公司。
四、金银业
晋江历来崇尚金银首饰,佩戴及贮藏金银饰品风气长盛不衰。明清以后,沿海私商贸易,大量墨西哥、西班牙银元输入,以及大量海外华侨资本的输入,导致晋江一带黄金白银大量沉积。
早期金银店集中在县城(今鲤城区),民国初年晋江(今城)只有石狮益和1家。民国16年增加金凤、协益、源远、纯司等4家,从业人员30多人,资金1万多元,以银器业务为主,兼营金器打制和买卖。民国19年又增加合春、合兴、日新、金珍、协和、瑞成、琼司7家。共12家,50多人,资金3万元。
据安海商会民国24年6月统计,安海有藏山、美华、源茂、协兴、泉镒、王鼎坝、得利、聚兴8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各埠相继沦陷,侨汇断绝。侨属大量出售金银,仅石狮的宝凤、昆山两家首饰店,平均每日收购黄金100两,银元500元。石狮、安海等地把收购的金银集中到泉州,由中央银行设立的金银分公司统一收购。后因物价不断上涨,而收购价格没有相应调整,商人为保本获利,除小部分送泉州外,大部分运送福州、漳州等地出售。金银店因业务清淡,无利可图,都收盘歇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侨汇复通。因法币贬值,侨属大量购进金银,晋江金融业重新繁荣。此时县城金铺银楼林立,石狮增加到27家,金银需求量激增。金银店设法从福州购买金块,从上海购买金条,又从福州、宁波雇请金银匠。各侨批局利用侨汇进口暹罗金条、吕宋金块、墨西哥金圆、英国叶金。据统计,民国35—37年3年间,仅由菲律宾至厦门的客轮就运入黄金48.6万两,其中相当数量流入晋江县。这一时期,出现一些专门做黄金批发生意的金银店,县城泉州有金华号、金城号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晋江县人民政府多次明令禁止私相买卖金银和收兑金银饰品。规定金银店的饰品原料由中国人民银行配售,金银的收售和兑换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经营。金银买卖,加工活动便由集镇转入农村,由公开转入地下。1955年,石狮、安海、青阳3个集镇有非法买卖、加工金银户50户。人民政府对黑市金银市场实行打击,取缔非法金银加工,并对允许加工营业的金银店实行严格管理。
1958年3月,青阳镇成立金银加工组,不久石狮、安海、金井也相继成立,晋江县的金银加工业纳入国家金融管理轨道。是年,县人行收兑黄金1718.438公斤,杂银3298.563公斤,银元91883枚,为有史以来金银收购量最多的1年。
1983年6月,晋江县特需供应商店开始经营内销黄金饰品,至1986年又先后增加9个黄金首饰销售点。
1983年12月,晋江县有个体金银加工户53户,从业人员94人,分布在17个乡村、3个集镇,其中石狮、安海、青阳3镇居多。除安海镇红旗街装饰品加工厂属合股经营外,其余52户均以个体形式从事加工活动。53户中持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执照的30户,持有公社特殊营业执照的14户,无执照的9户。翌年进行重新登记,正式批准53户从事金银加工业务。1988年晋江现辖区有金银加工组35户。
五、民间“小银行”
晋江民间“小银行”由来已久,一般由乡村中较有经济实力、有一定社会地位和信誉的家庭或个人经营。放款人绝大多数是妇女。民间“小银行”兼有存款和放款业务。其借贷有几种形式:
(一)直接从群众中吸取存款,作周转资金,开展放款活动。存、放利率由经营者决定,并承担存、放款的全部风险。
(二)作为私人借贷的中介人,赚取利差(一般月息0.5%),类似委托放款。
(三)标会会头与“小银行”融为一体,以无息吸取大额资金,进行放款。
(四)几家“小银行”联合放款,应付数额巨大的借贷。俗称“小银团”。
80年代以来,“小银行”在各乡镇皆有,沿海渔区尤为集中,如深沪镇7个渔区中,每个渔区都有6—7人承办“小银行”。每个“小银行”可供周转的资金少则10—20万元,多则50—70万元,个别多达100万元。
民间“小银行”利率随行就市,可以面议,有较大灵活性。对期限长,用于造船、办厂等正当用途,或有黄金、地契、有价证券抵押者,一般月息2.5%;对周转期短,或有风险者,月息为3—3.5%;对个别用于非法活动,如赌博走私者,利率加高,在5%以上,有时高达10%。利息支付,有到期付息,有按月付息;对赌博等非法活动者,一般采取现扣利息。
民间“小银行”手续简便,一般只由借款人出具借据。经营者为保证资金安全,借出之前往往通知借方家属,以便发生意外由其家庭承担债务。其经营活动一般在本村、本乡开展,安全系数高,很少出现资金沉淀现象。间或也有跨乡镇经营者。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