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财政支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81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财政支出
分类号: F812.45
页数: 4
页码: 703-7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财税财政支出的情况。其中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上解支出等。
关键词: 晋江县 财税 财政支出

内容

晋江古代财政支出大体可分为上供、送使、留州3部分,代有变化。清道光十年(1830),晋江县自收自支的支出年额:一、科举、牌坊银200两;二、官俸经费3254两;三、支发银,如宴赏银3133两;四、其他1715两。上述4项共计8302两,占当年收入的20%。起运上缴费共30491两,占80%。
  民国时期,县地方支出以行政、教育、保安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遵照“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原则,随着财力的不断壮大,重点增加对交通、能源、农业和教育事业的投入。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
  民国24年(1935)以前,晋江县财政支出经费多靠摊派而得。“县地方款收支,几全系专款性质,某种收入,专作某种支出之用。有余不足,均不得彼此挹注”。民国24年,县财政支出16万元。其中行政经费1.7万元,占10.3%,保安费9.9万元,占62%,教育费1.7万元,占10.8%,建设费2.4万元,占15%
  民国25年,建立预算制度,当年预算支出41万元。县政府为强化基层政权,分区设署、推行保甲制度、训练壮丁,因而行政经费大增,达25万元,占总额的61%;教育费7.9万元,占19.2%;建设费1.9万元,占4.6%;保安费由省统筹,故降至0.3万元;其他为卫生费0.5万元,司法费2.2万元,预备费1.5万元,临时支出1.3万元。
  在民国29年以前,晋江县行政、教育、保安3大支出都较稳定,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尤以民国32年以后下降幅度更大。与此相反,由于通货膨胀,物价狂升,以生活补助费为主的其他支出迅速增长。
  民国30年,财政支出216.2万元。其中行政支出42.2万元,占19.5%;教育文化支出22.8万元,占10.5%;保安支出34.7万元,占16%;其他支出99.4万元,占46%。
  民国34年,县财政支出8.9136亿元,其中行政支出6886万元,占7.7%,教育支出1968万元,占2.2%,保安支出9383万元,占10.5%,生活补助费支出6.5988亿元,占74%,经济建设支出528万元,占0.6%。
  民国36年,县财政支出48.7864亿元,其中行政支出3.7068亿元,占7.6%,教育卫生支出1.117亿元,占2.3%,保安支出1.1211亿元,占2.3%,生活补助费38.8005亿元,占79.5%。
  民国37年,财政支出预算数219.286亿元,其中行政支出15.6962亿元,占7.16%,教育支出12.2656亿元,占5.59%;保安支出27.3714亿元,占12.5%,生活补助费支出64.8839亿元,占29.6%。预备金28.9808亿元,占13.2%。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1988年,全县预算内财政支出累计达5.3512亿元(不含上解支出和年终结余)。其中经济建设支出1.2372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下同)的23%;文教卫生支出2.1186亿元,占40.4%;行政管理费支出8198万元,占15.3%;抚恤与社会救济支出2121万元,占3.8%。
  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建设投资在1985年以前的大多数年份都低于财政支出总额的2%。1985年后,县人民政府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如安装程控电话,建设11万伏输变电工程,修建公路、码头等。1985年和1986年基建投资增至财政支出总额的10%。从1950—1988年,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达2477万元,占支出总额的4.6%。支援农业支出,1959—1960年,分别为147万元和180万元,占同年财政支出总额的31%左右。1978—1982年,每年都在400万元以上,占同年财政支出比重的20%以上。1983年后,支出比重低于10%。
  文教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最大,绝大多数年份都在35%以上。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达到47.8%。1984年最高达56%。在文教卫生经费中,尤以教育事业费所占比重最大。1987年教育事业费支出1511万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6%,占文教卫生经费支出的75.9%。
  从1985年起,中央进行物价改革,县价格补贴支出逐年增加。1985年价格补贴支出267万元,1988年增至2200万元,占同年财政支出总额的25.79%。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
  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规定预算外资金必须坚持“先提后用、先收后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严禁把预算外支出转为预算内支出。
  1957年,晋江县财政预算外支出29.5万元。其中经济建设17.2万元,社会文教费10万元,其他支出2.3万元。
  1958年预算外支出49.8万元。其中经济建设费34.8万元,社会文教费12.2万元,其他支出2.8万元。
  1959年起,晋江县预算外资金分财政部门管理和事业行政部门管理两部分。1957—1982年,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共2073.3万元。其中经济建设费1072.1万元,社会文教卫生费165.5万元。行政管理费219.4万元,其他支出616.3万元。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主要用于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专项需要,以及提供特定服务必需的物质消耗、劳动补偿和必要的业务费用。如有节余,可以用于弥补预算经费的不足。1975—1982年,事业行政单位管理的预算外支出共714.8万元。其中生产事业支出519.4万元(包括交通邮电支出32.9万元,农林水利事业支出260.9万元,中小学学杂费支出221.8万元,文教、卫生、广播事业费支出3.7万元),招待所宾馆支出195.4万元。
  1982年实行新会计科目,1985年增设企业预算外资金,主要是用于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补充自有流动资金,以及按国家规定的各项专用基金使用范围开支的其他费用。禁止将生产性专项基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1983—1988年,晋江县预算外支出共8962.4万元。其中更新改造支出1570.2万元,大修理支出718万元,基本建设支出236.1万元,简易建筑费支出99.7万元,福利支出684.1万元,奖励支出678万元,城市维护支出168.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26.5万元,增补流动资金支出124.3万元,事业支出2388万元,行政支出409.7万元,上缴国家能源重点建设基金422.3万元,超额奖金税0.9万元,建筑税0.2万元,其他支出1252.8万元,养路费183.6万元。上述支出中,财政部门管理的支出共942.2万元,事业行政单位管理的支出共2909.7万元。1985年后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支出共5110.5万元。
  第三节 上解支出
  唐、五代时期除向中央上供常赋外,还有定期的土贡和不定期的进奉。宋代,上解支出分为上供、送使;宋室南渡后,南外宗正司由海路移于泉州,除直接上供外,还要负担寄治郡中的宗室费用,此外还有赏俗钱、春冬被赐钱、犒军钱等进奉银项目。元代,地方除上供外,还要负担封君食邑的支出。明代的上解有税收起运钱粮和上贡物料。清代上解名目日增月益,单厘金名目就有七项正款名目、九项杂款名目。宣统年间,晋江县上解款共3.0491万两,占收入的47.5%。
  民国24年(1935)上缴国税35万元(法币,下同),占县总岁入的43.54%。上解省税29.6万元,占县总岁入的36.65%。
  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除1976年、1979年、1980年没有上解支出外,其余36年上解支出累计3.4357亿元。其中1949—1952年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上解1846万元;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上解3197万元;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上解3056.2万元;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上解2215.3万元;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上解3513.8万元;1971—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上解3222.5万元;1976—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只有1977—1978年上解236.6万元;1981—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上解6628.4万元;1986—1988年“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上解1.0441亿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