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价格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77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价格管理
分类号:
F762.1
页数:
4
页码:
649-6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粮油价格管理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粮食价格管理、油脂油料价格管理。
关键词:
晋江县
粮油
价格管理
内容
一、粮食价格管理
民国时期,由于滥发货币,通货膨胀造成粮价暴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面对长期遭受兵燹战乱、连年灾荒、经济崩溃的破烂摊子,加之反革命分子猖狂破坏,不法粮商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使粮价暴涨。1950年1月,晋江县城的晚谷50公斤价5.73元,至3月份即上涨至21.89元,最高达32.30元;安海则达22.50元。晋江县国营贸易公司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3月下达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决定》,参与经营粮食,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掌握销售,平抑粮价。7月份粮价开始逐步下降,至1950年12月晚谷价格降至9.87元,从而稳定市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安定人心。
1952年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丰收,粮价大跌。8月份晚谷收购价为7.70元,早谷7.10元。粮食公司和供销合作社为保护农民利益,大量收购粮食。1953年粮价开始回升。10月份晚谷平均收购价8.39元,晚米零售价12.70元。
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粮食贸易由国家专营。粮食价格由中央、省制定。粮价基本稳定。1953—1960年购销价格未变。
1961年提高统购价:早籼谷从7.70元提高至8.35元与晚籼谷8.35元同价,实行早晚谷同价,全县各处同价。1963年调整统销价:早米从11.90元提高到12.20元,晚籼米仍保持12.90元,基本上没有购销差价。
1966年同时提高统购、统销价,实行购销同价。同时发给职工每人每月3元粮食补贴。
“文化大革命”期间,粮价长期没有调整而偏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全面提高统购价,维持原统销价。同时继续实行超购粮加价政策。加价幅度由30%提高至50%。加价款由国家财政负担。
1985年4月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国家收购定购粮价按“倒三七”计算。晋江县定购价早谷每50公斤15.50元、晚谷16.30元、小麦22.10元。1987年提高定购价,稻谷提高2元、小麦提高1.40元。1988年实行粮油定购,在原定购价外加价补贴,每50公斤稻谷补贴4.50元,小麦3.80元。
1967—1987年期间,4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政府为稳定市场、保证人民生活,供应城镇居民职工的口粮价格一直没有提高,形成销价低于购价的倒挂现象。如早籼籼米在1979年倒挂差率为19.6%、1985年为60%、1987年达81%。为理顺粮食销售价格,从1985年5月开始,农村回销粮销售价提升与定购价同,但仍然没有调整城镇居民、职工口粮售价。1988年6月,福建省除军粮仍按原统销价供应外,全面提高粮食销价(对城镇职工实行价格补贴)。早籼籼米城镇销价调升至27元,提高97.8%;农村销价调升至33.25元,提高50.04%。
二、油脂油料价格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至1953年,油料油脂自由贸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1950年每50公斤花生果平均收购价为12.3元,1951年上升至20元,最高达25元。同年8月,花生果价格开始稳定并逐步下降。1952年花生大丰收,花生果(油)价格为建国以来最低点。国营贸易公司1952年1月份每50公斤花生油批发价为57元,零售价为62元,至7月份批发价降至45元,零售价降至48元。8月份新花生登场,国营贸易公司和供销合作社花生果收购价为9.60元,花生油收购价为32元(不带税,下同。带税为38元)。1953年价格逐步上升,至新花生登场,花生果收购价为13.20元,花生油收购价为40.60元。
1953年11月油料油脂实行统购统销,花生果统购价为14.90元,花生油购价为43元,统销价为56元(花生产区安海、石狮、金井为55元)。1955年油料油脂由油脂公司专营,购销价格没有变化。
此后,花生5次提高统购价(即1957年7月、1960年1月、1960年5月、1971年7月、1979年5月)。花生果每50公斤统购价从1957年7月的14.90元提高至1979年5月的36元,提高1.67倍。在提高统购价的同时,还实行超购加价30%,1979年加价幅度提高至50%,大大地超过统购价。如1982年全县花生果统购4740吨,超购4765吨;实际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45.02元,比统购价36元提高25.1%。1983年,花生收购改按“倒四六”比例计价(即40%按统购价、60%按超购价),把统购超购两种价格合为一种。花生果实际收购价为46.8元,比统购价提高30%。
1985年花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价按“倒三七”计算,花生果定购价为48.6元,花生油定购价为155.3元。1987年花生果定购价提高至54元,花生油定购价提高至172.5元,比统购开始的价格提高2.62倍。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后,为稳定物价、安定人民生活,花生油统销价调整次数少,提价幅度小。最早花生油统销价为每50公斤56元,1957年提高为63元,1961年提高为78元,1964年提至81元。此价格保持至1988年5月,长达25年之久,从而形成销价低于购价的倒挂现象。如1971年每50公斤花生油倒挂金额为4元,1979年为34元,1985年为74.3元,1987年为91.5元,倒挂差率达113%。为理顺销价格,1988年6月,花生油销售价从81元提至220元。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