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花生统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7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花生统购
分类号:
F762.1
页数:
2
页码:
739-6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花生统购的基本情况。花生包购办法在发展花生生产、提高花生商品率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关键词:
晋江县
粮油
花生统购
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花生(油)在市场自由贸易,大部分由私人经营。1950年8月,国营贸易公司开始收购花生油,用以调节市场供求,稳定物价,同时组织调运外地。1952年由县、区供销社负责花生收购工作。
1953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脂油料的决定》,实行花生统购政策,归供销社经营。同时取缔自由贸易,鼓励农民在留种和自留量后,把余下的花生卖给国家。当年计收购花生果4660吨,占总产量的65.63%。1954年采用评产派购的办法,充分发动群众,自报公议,互评产量,按产量留种后的90—95%征购。当年全县计统购花生果5485吨,占总产的79.69%。
1955年油脂油料归油脂公司经营,贯彻全国财经会议“多产多得、增产多留”精神,采用“二留一比”的办法统购,即扣除种子和口油后的花生产量,按95%比例统购。“二留”的标准是每亩留种子12.5公斤,每人留口油2.25公斤(折花生果7.5公斤)。在统购的时候注意划分余缺界线。确定产量,留种子及口油后尚有花生统购者为余油户;留种子后平均每人尚有花生果5—7.5公斤者为自给户,自给户不购不销;产量为平均每人花生果5公斤以下者为缺油户,缺油户的口油由国家供应至1.5公斤之数。1957年仍然按“二留一比”的办法和标准统购花生。
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刮浮夸风,原晋江地区行署初次下达晋江县花生统购任务高达9150吨,不合实际。第二次激增为2.25万吨,许多大队、生产队统购任务高于总产量,根本不可能完成。最后只好采取扣除种子外全部统购的办法,农民口油由国家按照1955年缺油户口油标准供应。此法延续至1960年。1958—1960年计统购花生22584吨,占总产量的90.42%。
1961年中共中央批转粮食部党组《关于当前食油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福建省委决定油料统购坚决执行“先留后购”政策,恢复“二留一比”统购。确定产农口油为花生果5公斤的标准和作出农村食油“只购不销”的决定。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花生生产发展,鼓励农民多卖花生,还采取统购奖售工业品、化肥及回饼政策。
1965年花生统购采用粮油双挂钩和任务包干法,把花生统购任务与粮食统购“一定三年”、“一定五年”的任务同时下达。未完成花生包购任务要以粮食抵交,超额完成可抵粮食统购任务,没有花生统购任务而统购花生可换回粮食。花生、粮食互抵折率为0.5公斤花生果抵粮1公斤(个别年度折率有变动)。同时实行超购加价或化肥换购。此法沿用至1984年。
花生包购办法在发展花生生产、提高花生商品率方面发挥很大作用。1971—1985年全县计收购花生134787吨,平均每年8986吨,比1961—1970年平均每年3415吨,增长1.63倍。
1985年4月,花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取消粮油双挂钩,奖售化肥和柴油。全县定购任务7275吨,实际收购数7280吨。1987年任务数调为4160吨,实际收购数5780吨。1988年任务数调为4500吨,实际收购数4595吨。
在征购花生的同时,也注意收购小宗油料作物。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