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贸易港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7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贸易港口
分类号:
F752.1
页数:
3
页码:
597-59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晋江县经济贸易、对外贸易的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
内容
一、古代港口
晋江县古代对外通商贸易的主要港口是泉州港,又称“刺桐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唐代,泉州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极盛时期与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港口。
泉州港包括“三湾十二支港”。所谓“三湾”,即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三湾之中,有十二支港分布其间。
(一)泉州湾四支港
泉州湾在泉州港北部,是三湾中最重要的一湾。自北而南有洛阳、后渚、法石和蚶江4个支港(除蚶江支港外,今均不属晋江县域),其中以后渚港最大、最重要。
洛阳港位于泉州湾北部、洛阳江下游,是泉州湾的内海。
后渚港在泉州湾西岸,为宋元时代泉州港的中心。该港背山面海,是个很好的避风港,便于海船停泊和启航。
法石港位于晋江下游,有二十四澳,为泉州要港。
蚶江港位于泉州湾东南,泉州港的门户,为航路及海防冲要。宋时属二十二都。明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船队曾停泊于此。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后,是福建省与台湾省鹿港的对渡港口,每天有200多只船由此开往鹿港。蚶江附近的石湖塔(亦名六胜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石构建筑,通高31米,建于宋代,历来为舟人之航标。
(二)深沪湾四支港
深沪湾介于泉州北港与南港之间,在泉州湾南部,突出海中,为半圆形。内有祥芝、永宁、深沪、福全4个支港。是泉州港通往海外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东南沿海海防的军事要地。
祥芝港是深沪湾北的第一个支港,北宋属永宁里。明初,江夏侯周德兴建祥芝城。其地突出东海之滨,为捍卫泉州港的重镇。
永宁港在祥芝之南,其地瞰临大海,直望东洋。宋属永宁里二十都。“乾道间(1165—1173)有毗舍耶国入寇,杀害居民,遂置寨于此。”(见宋《真西山文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江夏侯周德兴奏建卫城,周围895丈、高1.5丈、分31铺、5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攻城,两度被陷,杀戮甚惨,永宁港从此渐衰。
深沪港在县城东南,距县城37.5公里,位于深沪湾中心、永宁港南。明江夏侯周德兴造
司城,周150丈、高2丈、窝铺7、有南北2门、各建楼。为商渔之乡、殷实之港。
福全港位于深沪湾之南,为番舶避风之所。有大留、圳上二澳,为要冲地。明置守御千户所于此,有福全城,4门。倭寇入侵,攻城历时4月不下。该城后废为自然村。
(三)围头湾四支港
围头湾在泉州港的南端,是刺桐港避风和通往内陆的港湾,又称围头澳。有金井、围头、石井、安海等4个支港,均位于泉州湾之南,或称为南港。
金井港在围头湾内,围头半岛南端。古称“溜澳”,宋时属十五都弦歌里。隔海便是金门岛。
围头港在县东南,宋《真西山文集》称:“围头去州一百二十余里,正瞰大海,南北船往来必舶之地。旁有支港,可达石井,其势甚要。”嘉定十一年(1218),置宝盖寨。明江夏侯造司城,南北2门,附近多礁石。
石井港位于围头湾内西侧,属南安县地,对面为东石港,互为犄角。
安海港乃围头湾最著名的支港,距泉州27公里。南宋建炎四年(1130)设镇。为内港,居围头湾内,循围头澳而西,往■洲、塔头、潘径,即达安海港。入港处有白沙、石井两澳东西对峙,是为海门。舟入港门,海面豁然开朗,港大湾深,随处有避风良坞。
二、近代港口
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被帝国主义列强辟为通商口岸,晋江县境内诸港降为地区性港口。
三、现代港口
新中国成立后,后渚港划归泉州市,晋江县无对外贸易港口。1985年,东石港虽然首次试航香港成功,但并未改变其地区性港口性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