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体制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7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体制演变
分类号:
F717.2
页数:
2
页码:
570-571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晋江县机构体制、体制演变的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机构与体制
体制演变
内容
民国时期的消费合作社,由政府倡导,各阶层群众集资创办,属集体所有制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供销合作社为劳动群众自愿联合,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经济组织,是国家扶持的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组织。1952年贯彻以区建社原则,全县建立20个区供销合作社。嗣后,由于行政区域变动和地区名称更改,供销合作社的名称也随着变动。这一时期,县总社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核算、统负盈亏、比例留成办法,基层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盈余分配、基金调剂办法。
1958年3月,县社及下属16个基层社保持集体所有制性质。1958年4月—1961年6月,县供销合作社并入县商业局,安海、石狮两社并入商业办事处,11个基层社改为县商业局下属商店,遂由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有19个乡级供销合作社尚保持集体所有制性质。至1959年7月即全部收归国营商业统一领导和管理。
1961年7月,供销社从国营商业分出,恢复县基两级供销合作社建制。县供销合作社与商业局政企合一,统一领导,但业务分开,两套人员,各自经营,各自核算,自负盈亏。企业恢复原来面貌,为集体所有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处于瘫痪状态。1969年9月,县供销合作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基层社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取代理、监事会。1971年5月,晋江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设置商业科,统管全县商业、供销、水产等部门。1972年9月,成立商业局、统管全县商业、供销合作社,县供销社再度并入商业局,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73年,基层社组成行政管理班子,取代原来基层社的理事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供销社系统上下之间,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分级核算、各负盈亏、基金调拨的制度。各级供销社的商品、资金、基建、劳动工资纳入国家计划。
1979年后,部分基层社试行经营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983年,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县供销合作社改成县联社,作为基层社的经济联合体,即合作商业。县、基社分别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执行国家指定计划任务。政策性亏损,国家拨补。供销合作社原有职工的待遇不变。当年,县总社、基层社体制改革试行全面完成。
1985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合并机构,减少行政管理人员;划小核算单位,各自选聘经理,实行独立核算,独立开设银行账户、独立课税、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在边远的3人以下农村小店,试行租赁经营。
1986年继续推行和完善经营责任制。1987年,在深化和完善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因行因地而异原则,积极探索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办法,扩大租赁经营。
1988年,从5个方面实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推行聘任制,改革干部制度;推行承包经营主任责任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重新编制管理网络,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劳动分配制度,对11个实行聘任制的基层社试行定额超标分档分成办法;推行以租赁经营为主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深化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