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饮食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71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饮食服务
分类号: F719
页数: 4
页码: 555-5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饮食服务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饮食业、服务业等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饮食服务 饮食业

内容

1949—1955年,饮食服务业均系私人经营,网点分布与社会需求基本相适应。1955年,全县普查饮食服务业(包括小商贩),饮食业811户,服务业(包括照相、客栈、理发)391户。1956年对私改造后,撤并网点,至年底,全县饮食业网点269个,服务业网点18个。60年代初和60年代后期,业务受到影响和冲击,至80年代步入蓬勃发展时期。
  第一节 饮食业
  50年代前半期,社会物资比新中国成立前丰富,一些传统的名菜、名点得到恢复和发展,服务也比较周到,顾客点酒点菜,服务到桌,先吃后算帐。1957年后,强调经营大众化,顾客进店要先付款开票后自己端饭菜到桌位用餐,盘菜随之减少,主要经营面食、饭汤、油条、包子、肉粽、面线糊和花生汤、糕果等小点。饭汤、小点占营业额60—70%,盘菜虽仍经营,但仅占营业额的30—40%。1958年“大跃进”,集中人力支援农业,集体企业和个体摊贩过渡为国营企业,撤点并店,部分人员分赴安溪、永春伐木、砍竹,另一部分到养猪场、蔬菜场劳动生产。
  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鱼、肉、干鲜果菜等副食原料紧缺,以面线糊、地瓜粉、地瓜为主料,质量差,价格低,营业额明显下降。1962年下半年,饮食业划归粮食部门管理,为回笼货币,经营高价盘菜,红烧肉每盘10元,红烧牛肉每盘8元,高出原价10倍左右。1963年取消高价菜,国营增设服务部。饮食业、复制业全面实行“三定”(定质、定量、定价)。1963年饮食业营业额62.17万元,稳定中有所增长。1965年,青阳、安海饮食商店设立农民进城服务部,供应经济饭菜,代客加工,以粮换饭,便利农民进城就餐。当年饮食业营业额58.32万元。
  “文化大革命”中,正常营业被搅乱,不办筵席,少营盘菜,经济效益差,有的单位出现亏损。
  1977年治理整顿,端正服务态度,盈利2.32万元。1978年增设小食和冷饮摊点,完成全年计划117.523万元,为全省同行业的最高水平。
  1979年,饮服公司根据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频繁往来的情况,在石狮清珍菜馆设置华侨餐厅,恢复承办筵席和特约盘菜,还恢复具有闽南风味的传统名菜炒螺片、鸳鸯鸽、鳌头独占等30多种。在开展高档餐厅服务的同时,扩大大众化的煎包、肉粽、馄饨、素面、芋丸等百多种小吃。服务员开展文明礼貌服务,不但服务到桌,而且礼貌地征求意见和送行道别。在市场竞争中,掌握市场信息,灵活经营,提高竞争能力,当年饮食业营业额132.26万元。
  1980—1984年,社队办饮食店和个体饮食摊激增,国营饮食业在安海、青阳增设15个销售网点,62个临时售货车,扩大销售额87万元。国营饮食业销售额不断增长,1980年营业额162.91万元,比1979年增长22.08%。1982年为163.76万元。1984年为124.73万无,略为下降。
  1985年晋江县有5个国营饮食商店,职工107人,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同年为继承和发扬烹调传统,提高烹调技术,公司举办厨师培训班,开展技术比赛,考核等级厨师,经考核评定特3级厨师1人,1级厨师4人,2级厨师2人,3级厨师10人。
  晋江县名优小吃有安海土笋冻、东石蚵仔煎、深沪鱼丸、衙口花生、石狮甜粿等。青阳“脆丸”评为省名优产品。
  改革开放后,个体饮食业发展很快,私营酒家的规模、装潢、设备等都在向高档次发展。国营饮食业随着形势的发展,于1987年分别实行小型企业租赁经营和中型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7年10月,饮服公司石狮清珍大酒楼与港商合资承包经营,中方资金105万元,港方165万元。期限10年(1987—1997年),承包总金额150万元,前3年每年缴交12万元,中4年每年缴交15万元,后3年每年缴交18万元。酒楼经营中西筵席、冰厅、快餐、旅社、音乐茶座、综合服务等项目。
  1988年底,饮食业总网点964个,从业人员1668人,年营业总额1964万元(不包括石狮市数字)。其中全民所有制饮食业3户,45人,年营业额51万元;供销合作饮食业和其他集体所有制饮食业12户,83人,年营业额215万元;个体饮食业949户,1540人,年营业额1698万元。
  第二节 服务业
  服务业包括旅社、照像、理发等。1955年以前由私人经营,1956年对私改造后,一小部分实行公私合营后过渡为国营,大部分为集体合作商店。
  一、旅社
  据1956年统计,全县私营客栈15家(青阳5家、安海5家、石狮5家),设备简陋,床位很少。对私改造后,组成合作客栈4家(青阳1家、安海2家、石狮1家),床位不及百张,旅客住宿很紧张。1958年先后在青阳、安海、石狮开设国营旅社,都是租用民房,只有石狮利用原私营客栈的楼房。营业场所总共仅有155个床位。年营业额1.5万元。安海旅舍由于服务态度优良,连续3年保持省、市、县商业系统的先进企业称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业务被冲击,营业额每况愈下。
  1978年在青阳、安海先后兴建两座国营旅社,总面积3761平方米,总床位235张,缓和了旅客住宿紧张局面。
  1979年改革开放后,晋江县公私工商业蓬勃兴起,石狮市场名闻遐迩,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国内旅客络绎不绝。宾馆、旅社业迅速兴起,至1988年底,全县宾馆、旅社总网点135家(石狮118家、青阳、安海17家)。其中最大的3家:
  石狮中国旅行社,成立于1961年,早期称华侨旅行社。下设石狮华侨大厦,1988年有客房110房,230个床位。客房内有中央空调,彩电音响,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还有高级卫生间。1988年中外合资创建石狮中旅华侨大酒店,经营中西餐厅、酒吧、现代化设备的舞厅、卡啦OK歌厅。中旅汽车公司豪华大巴每天往返深圳、拱北、福州等地,并备有小汽车出租。旅游部举办各种国外旅游及国内组团观光业务,设有商务中心、美容中心,同时代办机票、火车票、银行业务、商品贸易、“境外售单、国内取货”等业务。
  晋江宾馆,创办于1960年(当时称晋江县干部招待所,1984年改为现名)。1988年拥有大楼4幢,客房172间,床位452张,分为普通客房和豪华客房。该馆设备先进,有中央空调、电话总机、锅炉房、高级洗衣设施、电梯、闭路电视、高档家具、成套卫生设备,并有大、中、小型餐厅,可供800人同时就餐。
  青阳南苑旅馆,创办于1985年,坐落在县城繁华地段。1988年有床位142张,客房内有空调、彩电、卫生间,装修豪华,初具规模。
  二、照相
  1950—1955年,晋江照相业共有11家,其中青阳3家、安海4家、石狮4家,均系私人经营。1956年对私改造后公私合营合并为5家,其中青阳1家,安海2家,石狮2家。1965年,先后在新建的饭店、旅社附设2家照相馆。业务以黑白照为主,主要拍摄中小学生毕业照、解放军复员转业照、会议集体照、订婚和结婚照。1959年,青阳国营照相馆被评为省饮服系统先进单位。50年代年营业额1万元。60年代年营业额9万元,其中1963年营业额最高为11.44万元。70年代10万元,其中1975年营业额仅3.656万元。1982年营业额为85.62万元,是历年营业额最高的年份。1984年10.02万元,1988年营业额17.08万元。
  1979—1988年,开设一些私营照相馆,构成不同经济成分的照相馆16家。1982年,石狮照相馆与港商合资经营全国首家彩色照相冲印业务,由港商引进彩色冲印机,合作期为5年(1982—1986),期满后归主方独营。
  三、理发
  1956年后,全县理发业由私营理发店和肩挑理发担组合为4个集体合作理发社(青阳2个,安海1个设2个服务点,石狮1个设3个服务点),共7个网点,从业人数111人。理发业合作化后经营基本稳定。至1980年实行多种经济以后,私营发廊、理发店逐渐兴起,设备及装潢趋向高档次,其业务为理、修、洗、烫、吹等。集体所有制理发合作社仍有5个服务点,从业人数53人,其中安海2个,从业人数24人;石狮3个,从业人数29人;青阳理发社原租用民房被讨回,人员散伙自营或改行。
  至1988年底,全县理发网点283个,从业人数863人,其中青阳、安海97家(集体2家,其余全部为私营),从业人数287人,石狮186家(集体3家,其余为私营)。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