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7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724.3
页数: 3
页码: 532-5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的集市贸易情况,晋江置县之前在云山已成集市,武荣州迁此,后建为泉州城,即晋江县城。泉州于此建六曹都堂,唐、宋沿袭。双门前(州衙南)为主要集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东街、西街、南街、北门街以及新街、南桥十字街、排铺街、涂门街、后城街、涂山街、新门街,相继形成集市。城北有河市,城南有安平(安海)市、五店(青阳)市、南塘市、石狮市、龟湖市。古代晋江县集市中的蕃市别具特色。自宋而后,市场有行会组织,各有行老(即行头)、牙人。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国内,城乡集市洋货充斥,主要商品除洋布、洋油、洋火外,还有鸦片,人民健康大受其害。清朝末期,官吏盘剥、苛捐杂税、地方流氓地痞敲诈摊派,商人遭受荼毒,曾经罢市抗议。辛亥革命后,工商业有所发展。后因军阀混战,战火不断,军队过往频繁,供应繁重。抗日战争期间,走私盛行,一些官商乘机发国难财。后期,日本侵略军加紧对沿海骚扰,敌机狂轰滥炸,居民疏散,城镇空虚,市场奄奄一息。1953年以后,国家先后对粮、棉统购统销,牲畜派购,主要农产品统一收购,城乡完全置于国营商业领导之下。
关键词: 晋江县 集市贸易 武荣州

内容

晋江置县之前在云山已成集市,武荣州迁此,后建为泉州城,即晋江县城。泉州于此建六曹都堂,唐、宋沿袭。双门前(州衙南)为主要集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东街、西街、南街、北门街以及新街、南桥十字街、排铺街、涂门街、后城街、涂山街、新门街,相继形成集市。城北有河市,城南有安平(安海)市、五店(青阳)市、南塘市、石狮市、龟湖市。
  古代晋江县集市中的蕃市别具特色。蕃市经营国内的丝、瓷、茶和外国的香料、珠宝等珍贵商品。故有聚宝街之称。沿海不立蕃市,只靠小船或渔船进出交易。《晋江县志·蕃市志》载;“晋江辖地,虽滨海不立蕃市,盖夷舶不到之区也。内惟蚶江、永宁、祥芝、深沪数处,或造小船,不过商渔贸易而已,其船上可通苏、浙,下可抵粤东。即台湾运载,亦用此船,未尝更造夷舶。所售货物,台湾惟米、豆油、糖运到蚶江,出入稽查系海防厅管理。苏、浙、粤东所载糖、物、棉花等货,往来皆由南门外海关查验,以防私贩私售。”集市贸易大量商品都是以此类为主。
  自宋而后,市场有行会组织,各有行老(即行头)、牙人。元明时代,虽有铺户滋事,却无法弃设。行会的职责在于平抑物价。
  清初“迁界”,晋江沿海集市顿成废圩。台湾收复后“复界”,特别是蚶江港与鹿港对渡后,沿海集市再度繁荣。安海、东石、祥芝、东埔、伍堡、法石、陈埭、古浮、围头、蚶江、永宁、深沪均形成大小不同的集市。
  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国内,城乡集市洋货充斥,主要商品除洋布、洋油、洋火外,还有鸦片,人民健康大受其害。一些小商品经营的杂货有洋钉、香水、火柴、洋灯、洋杯、玻璃器皿、西药、小刀、绵丝、毛丝、洋丝、针、匙、洋伞、时钟、珐琅器皿等等。
  清朝末期,官吏盘剥、苛捐杂税、地方流氓地痞敲诈摊派,商人遭受荼毒,曾经罢市抗议。
  辛亥革命后,工商业有所发展。后因军阀混战,战火不断,军队过往频繁,供应繁重。社会混乱不堪,盗匪蜂起,商家或闭门或外逃,市场每况愈下。
  抗日战争期间,走私盛行,一些官商乘机发国难财。后期,日本侵略军加紧对沿海骚扰,敌机狂轰滥炸,居民疏散,城镇空虚,市场奄奄一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苛捐杂税繁多,通货膨胀,纸币一日数贬,正当工商业破产,投机倒把者发财,市场畸形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中共晋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集镇市场进行整顿,打击投机活动并积极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组织各种形式物资交流会,市场日趋活跃。当时全县有20个区、大小市场30个,其中农贸市场7个、侨区消费性市场10个、菜市场7个、手工业市场5个、柴炭市场1个。这些市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成为新的城乡物资集散中心。
  1953年以后,国家先后对粮、棉统购统销,牲畜派购,主要农产品统一收购,城乡完全置于国营商业领导之下。随着合作化的发展,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某些商品实行计划供应,集市贸易范围缩小。
  1958年人民公社化,农民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被取消,城镇商业机构精简,大批人员下放,集市贸易自行消失。
  1961年,农村集市贸易恢复,全县上市品种达240多种,全年成交总额达1477.87万元。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商业系统采取扩大城乡交流、活跃人民经济的措施;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改进农产品收购、调拨办法;改进工业品进货和分配供应工作;适当退出部分经营小商品的小商贩;发展饮食服务业等等。当年退出小商贩308人,组织销售网点合作商店145个,合作小组63个,个体小摊贩达3780个。
  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为保证供应,稳定价格,国营商业开展经营肉食、副食的议价业务,分别在青阳、安海、石狮设立营业处,金井设立商店,下按各公司分设门市部49个网点、合作商店(组)178个、个体摊贩4479人。国营商业阵地加强了,引导价格逐步下降,打击投机,改造商贩,保证人民生活资料的供应。
  “文化大革命”中,小商贩受冲击,集市贸易秩序混乱,市场萧条。“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恢复市场的正常秩序。1978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3053.79万元。至1988年,设立各种贸易市场21个,市场建筑面积18.53万平方米。全县集市贸易年成交额高达3.1932亿多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