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行政村驻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8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行政村驻地建设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2
页码: 501-5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行政村驻地建设,分别记述了石圳村、科任村、西塔村等情况。
关键词: 晋江县 行政村 驻地建设

内容

晋江县1988年有行政村委会433个。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村驻地大都建有办公室、小学校、医疗站、抽水站及简易文体活动场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厂房、乡村公路、水电设施、电话以及公厕等相继创办。至于居民住房,大都变砖木结构为石构或框架结构,还有不少是西洋式的乡村小楼房。选介如下:
  一、石圳村
  石圳隶属金井镇,位于围头湾北部,三面环山,东面濒海,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604户,侨户占70%,人口2770人,侨居海外(包括港澳台)9000多人,是晋江主要侨村之一。
  已故侨领李清泉,于民国7年(1918)创办龙门学校、育德学校,民国8年创办峻山阅书报社,民国14年兴建成美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侨胞李贻拔、李天楷、李回庆、李金钗,先后捐助人民币62.5万元参与建设侨村,加速建设步伐。
  (一)农、林、工建设1978—1984年围垦海滩及开发赤土埔造林种果500亩,置配套设备的抽水机8台,灌溉果林。建果林场办公楼、宿舍、仓库1081平方米。村办厂2座,1816平方米,合资厂2座,2590平方米。
  (二)村中道路1985—1987年铺设石砖村道21条,全长5052米,平均宽3.6米,环村道1360米,宽6米。
  (三)公益事业架设高压线及建备用电站1座,家家供电。1978—1986年建石圳中学3层教学楼2973平方米,4层学生宿舍楼1532平方米,2层教师宿舍楼、厨房、膳厅计783平方米,小学用地1615平方米,校外修建小公园、凉亭两座。1982—1988年建幼儿园1所,2层楼532平方米。侨村医院1座,2层450平方米。重修峻山阅书报社,2层,586平方米。华侨文化中心1座,2层,856平方米。露天剧台、篮球场铺设,计4642平方米。翻修、新建住房253座,其中2、3层楼房104座,带庭园楼房1座。拆填全村旧厕粪坑556个,新建公厕21所,垃圾箱200个,购置卸斗垃圾车1部,配备环卫人员7人,定期清除全村污物,被誉为县、市文明村。
  二、科任村
  科任,位于深沪镇区的东南海滨,围头湾的突出部,是晋江县渔村之一。
  (一)渔业建设80年代,华侨捐资建设波堤300米,可供渔船停泊,亦可防潮防汛。
  (二)新渔村建设1955年于距村1公里处兴建新村,至1988年有住房45座,水、电、路公共设施完善。1986年华侨捐资建村委会办公楼400平方米。
  (三)环卫建设1987年拆除全村私人厕所,新建厕所17所。村道全铺条石,水沟畅通。
  (四)文化娱乐设施1977年,华侨捐建影剧院1座,1250个座位,面积2456平方米。1983年,华侨捐建游泳池1个,长30米,宽16米,是晋江县第一个人造游泳池。
  三、西塔村
  西塔为英林乡的一个自然村。
  民国时期,全村63户260人,住房26座(其中1座被国民党烧毁)。全村住房面积仅4744平方米,有15户50人共住1座25间的平屋,是一个“入学走英林,灌溉靠户挑,入夜点油灯”的贫穷农业小村。
  新中国成立后,从50—70年代,村里挖水井5口,直径20米,深10米1口,直径15米,深8米4口。
  筑堤拦坝3处,共长127米,砌渠道500米,置97匹马力小型抽水机13台。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80年代初),又置26.5匹马力抽水机5台。改变了过去灌溉靠肩挑的落后状态。
  70年代建小型电厂1座,后又架高压线路引水电供全村用电。
  1979年,建小学校舍1座,教室5间,面积200平方米,全村少年儿童都能就近入学。
  村道铺设条石,路面长200米,面积1300平方米。
  自70—80年代,全村建房113座,37275平方米,人均居住41.8平方米。其中3层楼15座,4层楼4座。住房大多以瓷砖和铝合金装修,档次较高;家家装置自来水管;有20户使用液化气燃料。全村有程控电话40部。
  今天的西塔,已成为一个农、工、贸结合的富裕新村。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