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共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67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公共设施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页码: 4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公共设施情况,分别记述了供水排水、供电、公共交通等。
关键词: 晋江县 公共设施 供电

内容

一、供水排水
  供水1981年前,机关、居民饮用以井水为主。1981年青阳自来水厂建成,日产2000吨,供应部分机关和居民饮用。
  1983年,扩建供水管道,铺设进出主管道25公里,日供水5000吨,基本满足镇区居民饮用,还供给陈埭镇3个自然村和部队及工厂生产、生活用水。计供应3670户。
  排水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以木板覆盖镇区从孙厝头至沿塘头的塘岸街、新街仔的两条明沟。70年代改用石板覆盖。1984年,新建3条排水暗沟,计2800米,分别从下车头、沿塘头、莲屿头3处出水,排至灌溉渠道及七寿塘,初步形成了城区的排水体系。
  二、供电
  民国11年(1922)青阳创办洪光电灯公司,属民办股分性质,装机容量35千瓦,供镇中心区用电,但时发时停。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在下车头建小型火力发电厂,解决了部分居民和机关用电。60年代架设高压线路,引接泉州后茂变电站火电线路。70年代又在青阳沟头山建小型变电站,使青阳供电不足得到缓解。随着晋江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不足的局面仍然日趋严重。1987年,晋江县第一座110千伏安变电站在罗山内塘建成,并从内塘架设1条10千伏、9公里长的线路通青阳,使镇区的电力不足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1988年青阳家家户户装上电灯。新大街投资11万元,安装60盏溴钨路灯,其他街道和主要巷道也安装照明路灯。生产、生活用电基本上得到保证。
  三、公共交通
  青阳自宋元以来为泉州府城往永宁卫的通衢要地。建有官道15里余。即从泉州城南门起,经御辇桥、转仙店、宝月铺、适南亭,至沟头诸桥。下市盈塘建有接待宫,故名宫路下,又名凌云坊,毁于倭乱,但条石犹存。后建坊亭于鳌头山下,现为盈塘。转上霞行,循张厝古榕抵华表界。左转竹树下,往古塘,历吟啸桥,过池店,会御辇桥。新中国成立前夕,泉安公路经青阳,建汽车站于下车头,后迁沿塘西宫车头。新中国成立后车站迁往下行张,增修公路并拓宽街面及居民巷道。
  镇区通道八角楼至新大街北路,经降坡、拓宽,全长200米,宽10米,铺设石砖路面。宾馆至孙厝头,全长265米,宽12米,石砖路面。宾馆至县府小路,经修整、拓宽、砌护坡,为汽车单行道,石砖路面。宾馆至南山头(党校路),原是田间小道,经修拓、铺设石砖路面和混凝土路面,全长1103米,宽7米,可通行各种汽车。孙厝头至新大街南路(邮电局),全长450米,宽10—12米,铺设6米宽的混凝土车行道路面。
  镇区巷道各居民点内的主要巷道,经政府投资和侨胞捐资、群众集资,均铺设石砖路面和条石路面。
  沿塘公路自沟头村至梅山后塘,全长1400米,宽8—10米,铺设柏油路面。各种车辆均可行驶。
  糖厂公路自镇区爱国楼至三光天青阳糖厂,为晋江县中干路一段,全长2300米,宽10—12米,柏油路面。
  交通工具50—70年代,青阳通往全县各乡镇除泉州汽车运输公司的正常班车外,镇区交通工具大部分是二轮自行车和为数不多的三轮车。1977年,晋江县组建公共交通公司,购置公共汽车17辆,往来于青阳至全县部分乡镇及泉州市的17条运行线路上。至1988年公共汽车已发展到28辆,增开11条运行线路。至此,公交线路遍及全县各乡、镇。同时,购置2部小客车,出租发往厦门、广州、深圳、福州等地。
  四、园林绿化
  1988年,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在邮电大楼对面(新大街南路)至南山头辟出面积161.647亩的土地作为县城公园用地,以改变县城无公园绿地的局面。此外,新大街南路两侧花圃已陆续栽种各种苗木。
  五、环境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几条小街有专职的清洁工打扫。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设环境卫生组,有清洁工10多人,每天用板车、扫帚等简单的工具打扫卫生。
  1981年,环境卫生组改为青阳环卫处,为县集体事业单位,至1988年配备干部职工50人,有自动卸斗垃圾车4部,吸粪车2部,板车6辆,担负镇区12.6万平方米面积的街道清扫任务。天天冲洗有3000多米的污水沟和44座673个蹲位的公共厕所,年均清运垃圾1.387万吨,人粪尿9125吨。
  镇郊岭山村边建有占地9亩的垃圾处理场和一个容量200吨的畜粪池。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