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保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5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保鲜
分类号:
S983
页数:
4
页码:
282-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的水产品保鲜业迅速发展。
关键词:
晋江县
水产
保鲜
内容
制冰冷冻保鲜,始于民国35年(1946)。泉州创办海通制冰厂(私营),日产大冰3吨,小量供应渔商贩作碎冰保鲜鱼货。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县的水产品保鲜业迅速发展。1958年,县水产公司在石狮兴建第一座冷冻厂,投产后部分渔民捕鱼利用碎冰保鲜;1973年,又在深沪投建全县第二座冷冻厂,进一步增多了捕鱼用冰。1960—1980年,国家收购的鱼类中,经济鱼以保鲜冷冻为主的占总购量的25—30%。80年代,碎冰远不能满足需要,许多渔民到泉州、厦门、集美等地购冰。为了适应冰鲜冰冻之需,国营、集体、私营制冰厂有较大发展,祥芝、深沪等冰冻厂还从冷库出冰,通过滑冰道到船仓碎冰,实现了自动化。据祥渔村资料:1983、1986、1987年均有1座冷冻厂投产,1987年共提供冰块2.8万吨,1年内节约外购运费和途损20多万元,渔货鲜度提高,增值达100多万元。1983年深沪乡24艚灯光围网推广“隔热仓”(无隔热仓仍用船仓),冰鲜鱼占总渔获量5750吨的80%以上,每担冰鱼平均单价比1982年的15元提高86%,共增收149.5万元,冰鱼每担还增重5%。1984年全部实现“隔热仓”化。
冰鲜保鲜海上靠渔船仓,陆上利用库房短期保鲜和冷冻厂较长期保鲜。1988年全县灯光围网船79艘,拖网船527艘,船仓约可容1.2万吨,重点分布深沪、永宁、祥芝等沿海捕捞乡村。1988年全县冷冻厂55座,日速冻能力586吨,日制冰615吨,冷藏量7896吨。1979—1988年增加速冻546吨,制冰585吨,冷藏6696吨。
一、碎冰保鲜
碎冰保鲜为渔船仓(含隔热仓)和陆上(特制简易库房、木桶、箩筐等)保鲜。
船仓保鲜是利用“船肚”大鱼仓,一层鱼一层冰重叠,总用冰量一般为鱼货的50%,保鲜时间为一个航次(3—5天)。80年代,渔民普遍推广应用“隔热仓”(即在原渔船仓底部铺设一层镀锌板,四周肚壁先贴一层泡沫塑料,再附上一层镀锌板)新技术。近年,许多拖网渔船改进大隔热仓为小隔热仓(把原大仓隔成若干个小仓,结构同大仓),并采用塑料盘和镀锌板盘冰鲜,以代替通仓,这样装卸方便,可提高鱼货质量。
陆上冰鲜与船仓略同。碎冰保鲜除通常按鱼、冰比例顺序制作后,在冰鱼的最上面,再加洒一层薄盐,以延缓碎冰溶解速度,达到更好的保鲜目的。
二、冷冻保鲜
经济价值较高的新鲜鱼类,如黄花鱼、带鱼、鲳鱼、鳗鱼、沙鱼、马鲛鱼、目鱼、是鱼、梭子蟹及虾类等进入冷冻厂冷冻保鲜,先将鱼货洗净,分类排盘进入速冻(速冻有速冻车间和平板速冻机)。速冻一般在零下23℃进行,24小时脱盘一次,送入冷藏车间(零下18℃)。平板速冻8—12小时周转一次。冷藏最佳保鲜时间一般为4个月。
三、渔盐保鲜
渔船出海捕鱼,在返港前1天内,鱼货施用10%以下渔盐,粗略保鲜,回港后洗去盐分可作鲜品,如用较重盐量,则为半咸淡或咸制品。陆上渔盐保鲜时间更短。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