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疫病与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50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疫病与防治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禽畜疫病与防治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禽霍乱、推广应用畜禽免疫程序等。
关键词:
疫病防治
晋江县
禽畜饲养业
内容
一、畜禽疫病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发生的畜禽疫病有39种,其中常见的有猪瘟、猪丹毒、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猪肺疫、猪副伤寒、猪弓形体病、猪囊虫病、疥癣病、牛结核、牛流行热、牛流行性感冒、牛传染性出血胃肠炎、鸡新城疫、鸭瘟、霉形体病、鸡马立克氏病、禽霍乱、鸡白痢、球虫病,兔瘟,狂犬病和雏鸭病毒性肝炎等。
(一)口蹄疫。1978年,石狮食品站的4头肉猪首先发病。次年先后在西滨农场、东石、青阳食品站和内坑、安海、龙湖发现病猪212头。1983年青阳、池店、罗山、内坑、安海、石狮、磁灶、陈埭、永和、永宁等12个公社45个大队,病猪达2529头,病牛33头。1984—1986年连续在安海、祥芝、金井、英林等5个乡镇8个行政村发现病猪24头。上述疫源均由食品部门、个体贩从江西、山东和省内疫区调进肉猪、母猪或畜产品造成疫源扩散。疫情一经发现,便组织力量扑灭(全部深埋或高温处理),疫区用2%苛性钠溶液喷射消毒2次,迅速地控制住疫病的流传。
(二)猪瘟。1954年全县猪瘟大流行时,发病率达20%以上,后由于每年开展季节性和常年性的免疫,大大控制猪瘟流行。但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够规范,冷藏设施不够完善,加上个别畜主对科学认识不足,出现漏防,在个别地区仍有发生(以稳性或温和性为多见),发病率0.2—3.9%。
(三)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俗称鸡瘟。全县各乡村都有发生。1980年以后积极推广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疫病得到控制。发病率为0.3—3.3%。
(四)禽霍乱。又称巴氏杆菌病。该病多发于夏末秋初,发病率为0.52—2.78%。1977年有18个公社195个大队发病禽4.76万只,发病率达2.87%。
(五)鸡马立克氏病。最早发生于1985年,在青阳、陈埭、罗山、深沪、内坑7个乡镇36个村流行,病鸡1723头,发病率达0.074%。1988年发展到安海、磁灶、深沪、陈埭等11个乡镇75个村,发病鸡18765只,发病率达0.432%。
(六)牛瘟与猪肺疫。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消灭。
二、畜禽疫病防治
(一)推广应用畜禽免疫程序。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初猪瘟发病严重,为制止猪瘟发生蔓延,50年代初,推行注射猪瘟结晶紫和猪瘟血清,中期自制猪瘟兔化湿苗,60年代中期由省生物厂统一供应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每年在春秋二季和仔猪圩场防疫注射,猪瘟发病率大大下降,但是,猪瘟仍然时有发生。80年代中期,开始畜禽防疫改革,推行防疫免疫程序。公、母猪每年防疫1次,仔猪哺乳期间2次免疫,即20—25日龄首免,50—70日龄二免,以卡耳为记;雏鸡7—10日龄和25—30日龄各用鸡新城疫Ⅱ系弱毒滴鼻1次,并防鸡痘鹌鹑化弱毒苗,中鸡60日龄再注射鸡新城疫Ⅰ系弱毒苗1次,留种的大鸡每年秋季再接种1次。90日龄注射禽霍乱活菌1次;1月龄鸭防鸭瘟苗,留种的年防疫1次,2月龄以上预防禽霍乱活苗1次,必要时,待鸭只开产1—2成蛋时(约5月龄左右)的秋鸭,再次注射禽霍乱活苗1次。
(二)推行常年防疫。春秋二季防疫注射容易打乱畜禽免疫程序,还浪费人力、物力。80年代中期,一方面推广哺乳期仔猪2次防疫,另一方面加强仔猪交易所防疫,并月月组织防疫员下乡补防,作为常年性防疫注射的制度。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