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F323.3
页数: 2
页码: 168-1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农业耕作制度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农地、水田、半农田等。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晋江县 农技农艺

内容

一、农地
  农地即旱地。晋江农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3。其耕作制度有如下几种:
  (一)二年三熟制是新中国成立前晋江县普遍的耕作制度。无论第一年先插甘薯或先播花生、大豆,二年都只有三收。
  (二)二年四熟制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发展的一种耕作制。50年代中后期,以消灭秋闲地、扩大晚甘薯为重点的改制试验成功,使二年三熟逐步发展为二年四熟,甚至五熟。1965年,全面消灭秋闲地,普及二年四熟制,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49年扩大16万亩,复种指数由1949年130%提高到188%,粮食总产达17.11万吨,比1949年增长1.17倍。
  这种轮作制,不管以早薯或花生、大豆开路,在2年时间里,均可播种、收获4种农作物。以早薯开路为例,第一年插上甘薯,到冬季再播一季大小麦,第二年麦收后又可播种一季春花生,花生收获后可以插上晚甘薯。
  (三)一年多熟制。实际上是传统的间作套种方法的新发展。这种套种方法是:用甘蔗套种春大豆;春花生套种高粱、小米、木薯、田菁、菁锭;春大豆套种九月豆;早薯套种菜瓜、西瓜和瓜只;晚薯套种秋花生、秋大豆……等。1953年,开始推广。1956年全县各种作物间作套种面积达10万多亩。一般每亩分别增产大豆30—50公斤,高粱30—40公斤,小米、绿豆10—15公斤,九月豆20—25公斤,菜瓜、西瓜1000—1500公斤,菁秆绿肥150—250公斤。
  1963年,总结推广花生套种甘薯的经验后,又进一步促进间作套种的发展。到60年代末,全县每年套种面积达7—8万亩。70年代后,随花生面积不断扩大,甘薯套种面积也增至10万亩左右。由于套种的季节提早,成活率高,所以,一般套种的甘薯,比常规在花生收获后才插上晚薯的,每亩至少可增薯干50—75公斤。在推广20多年中,全县套种花生薯150多万亩(次)。增产粮食7.5万吨,增加近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为此,1981年,晋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荣获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奖。
  70年代后,东石公社郭岑大队科技组又试验用花生、高粱和甘薯的连环套种,(即春花生畦中套插一行甘薯,隔沟沟底间种一行高粱),初试成功,为晋江县开辟一条一年三熟、三年七八熟的多熟制新途径。1988年,内坑乡花生、大豆、晚薯等套种6513亩玉米,产量增加1548.7吨,使灾年粮食总产超计划1110吨。
  二、水田
  晋江县的水田原来或因水利失修,或因秋旱返碱,很少冬种,就是陈埭西滨至石狮浦内一带的1万多亩稻田,每年也只插一季中稻或一季甘薯。在破金鸡、灌晋南的基本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秋旱和碱害基本消灭,普遍推行“单改双”,所以到60年代后,晋东7万多亩水田,已经全部成为一年二熟的双季连作水稻区。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于大抓发展田小麦,池店、陈埭、青阳、罗山、石狮、蚶江就有1/3至1/2以上的稻田成为麦稻连作的二年五熟高产区。
  三、半农田
  晋江的半农田主要分布在晋西北的磁灶、紫帽、内坑、安海以及罗山的西北部,东石的肖下、井林、永和的坂头至山前等地的丘陵盆地和沿溪两岸。这一农区,由于地形复杂,水土条件差异较大,因此,耕作制度比较复杂。
  (一)水作制。就是以播插水稻为主。由于容易积水成涝,只能利用冬季种大小麦。所以,一般是二年五熟。
  (二)旱作制。低丘和山坡地,无法播种水稻,只能专种耐旱作物。过去是二年三熟,60年代后,普遍改成二年四熟。70年代,随着间作套种的发展,有的已经发展到一年三熟或三年七八熟的多熟制。
  (三)水旱轮作制。是最佳的一种轮作制,新中国成立前,半农地区就开始广泛运用。它的形式主要有二种:一是以水稻为主,采取稻薯轮作(春种稻,秋插薯),既可充分利用春季雨多的有利条件,又可克服秋季常旱缺水造成的困难。二是以花生为主的花生与水稻轮作。在花生青枯病严重的地区,大多是先插一年或一季水稻,然后才种植春花生或秋花生。水旱轮作制,不但可以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改善作物生育条件,增加生产,还可减轻病虫灾害,防止杂草繁生,开辟有机肥源,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确保农业增产。1975年冬至1976年秋,内坑公社黄塘一队同晋江地区农科所、晋江县农技站、内坑公社农技站合作试搞12.5亩麦稻薯三熟三高产示范片,创造平均年亩产原粮1484.6公斤纪录,其中3亩年亩产高达1514.65公斤。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