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蔬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87
颗粒名称: 第九节 蔬菜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66-16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农作物蔬菜的种植情况,其中包括了洋葱(黄葱)、芦笋(又称石刁)、荸荠(俗称尾荠)、食用菌等。
关键词: 蔬菜 晋江县 农作物 种植

内容

晋江县蔬菜资源丰富,品种较齐全。常年种植面积均在7000—8000亩左右。随着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外来人口增多,蔬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1988年全县蔬菜总面积(不包括洋葱)多达4.13万亩。
  一、洋葱(黄葱)
  洋葱是70年代末引进的新品种,一般亩产均达1500—2000公斤。1980年仅栽培1113亩,1981年、1982年两年增至8182亩和8117亩,扩大近7倍。后因价格猛跌,1983年以后栽培面积逐渐缩小,1987年和1988年两年分别降至959亩和839亩。
  二、芦笋(又称石刁)
  70年代末开始引进,并在池店、青阳赖厝等地推广。1982年后逐步转向沿海土层深厚的风沙园发展。
  1984年6月,永宁镇西岑村芦笋专业户王正楷利用沿海风沙园试种芦笋。因经济效益高于粮食10倍,县农委总结推广他的经验,促进该村芦笋的发展(1986年全村的芦笋总产271.8吨,平均亩产6179公斤,总产值60万元),并带动附近乡镇的芦笋生产。
  1980—1987年,永宁、祥芝、蚶江、龙湖、金井、东石6个乡镇种植的4000多亩芦笋中,有3600亩已经投产,共采幼笋893.65吨,收入197.58万元。
  三、荸荠(俗称尾荠)
  民国27年(1938),池店开始种植。新中国成立后,常年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1985年,池店、新店和潘湖附近几个村,种植荸荠1227亩,占全县荸荠总面积1593亩的77%
  四、食用菌
  (一)蘑菇。60年代后期,晋江县引种食用菌,80年代初进入高峰。1984年,全县蘑菇栽培面积达37万平方米,比1978年扩大近3倍,产量增加到1480吨(其中收购量达1127吨)。
  1986年蘑菇收购价格猛跌(每0.5公斤鲜菇由原来1.1元左右,下降为0.5—0.7元),影响了蘑菇生产的发展。到1988年,全县的蘑菇栽培面积降至8.1万平方米,产量降为320吨。
  (二)金针菇。8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一种超级保健食品。1985年,安海镇开始栽培,是年生产25万瓶(袋)金针菇食用菌,收入15万多元。永宁镇1986年首次试种6.645万袋,到1987年3月中旬共收菇8.5吨,产值5万多元。1987年全县金针菇的栽培数量已由1986年334.9万袋增到1409万袋,产量也由1986年400吨增至1900吨。1988年栽培量达1022万袋,产量2000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