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药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86
颗粒名称: 第八节 药材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65-1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农作物药材的种植情况,其中包括了沙参、玫瑰茄、杭菊、一见喜等。
关键词: 药材 晋江县 农作物 种植

内容

晋江县药材资源比较丰富。人工种植药材主要有沙参、杭菊、一见喜、玫瑰茄、麦门冬、生地、百合、川芎、芡实、泽泻、芦荟、金银花、甜叶菊等10多个品种。据统计,1985年全县药材种植总面积8992亩,总产1340吨。
  一、沙参
  沙参是60年代初由深沪公社华海大队雪上寮村施至井从海滩上采集的野生种子繁殖起来的,一般亩产200—250公斤,好的高达350—400公斤,亩产价值七八百元至一千多元。沙参种植发展很快,深沪、龙湖、祥芝、东石等地土层深厚的风沙园种植最多。70年代中后期,种植面积达二三千亩。1977年和1978年,产量分别达421.1吨和400.4吨。80年代后,经济效益降低。1987年,全县沙参产量减至172公斤,1988年有所回升。
  二、玫瑰茄
  是一种药饮兼用的、多种经济价值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萼片可作饮料和药用原料,花叶也可入药。可单种,又可与花生、甘薯以及幼龄果树套种。一般每亩可收干花萼50—100公斤。经80年代初推广,1985年全县各地普遍种植。
  三、杭菊
  与春花生套种,每亩可收150公斤左右的干菊花,多的高达200—250公斤。80年代初,试种成功后,开始大面积种植。1984年内坑乡土垵大队黄塘村林时览,首次利用春花生行间试套0.5亩杭菊,除收花生干果75公斤外,还收干菊花132公斤,收入675元,折亩产值1350元。
  四、一见喜
  一见喜是县医药公司干部周瑞堂于1971年由永春引进的,开始在安海公社西门大队和内坑公社土垵等地种植430.7亩,当年收成110.778公斤。其后曾出现过盲目发展的现象,生产不正常。1975年全县收购量降为44公斤,1977—1978年,收购量分别增至207.62吨和115.4吨,1981年又降为98公斤,1984年回升为21.5吨,1987年和1988年,又分别降至48公斤和912公斤。
  五、甜叶菊
  是一种新兴的糖药兼用的草本植物。1980年冬,从同安县外贸公司引进东石公社。1981年春,分别于埔头、壁谷、许西坑、大白山、山前等地试种23.5亩,共产干叶2.8吨,平均亩产119公斤。1982年扩种30亩,产叶4.58吨,平均亩产162.5公斤。郭岑杨金顶试种0.53亩,收干叶156公斤,折亩产294.3公斤,每公斤收价5元,计收入780元,折亩产值1472元。后因外贸部门不再收购,所以仅经3年就停止种植。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