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节 茶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8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茶叶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64-1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农作物茶叶的种植情况,晋江县的茶叶在北宋时期就颇有名气,尤其是灵源山茶和紫帽山金粟洞岩茶,在南洋等地颇受欢迎。
关键词:
茶叶
晋江县
农作物
种植
内容
晋江县的茶叶在北宋时期就颇有名气,尤其是灵源山茶和紫帽山金粟洞岩茶,在南洋等地颇受欢迎。据民国24年(1935)统计,大宅、内坑、葛州、灵水、紫帽和晋北的芦田、北溪、土寮等乡,有铁观音、佛手、水仙等品种的茶园258亩,生产茶叶20吨(7.5吨输出国内外),产值3.35万元。其中大宅乡种茶面积达100亩,产茶10吨,产值2万元;其次,紫帽乡种植35亩,产茶2.25吨,内坑乡种植25亩,产茶2吨,芦田乡种植25亩,产茶1.25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65年,在安溪和德化等地一批来晋江协助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工作队员帮助下,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1969年,全县新开发茶园2601亩。1970年,早种的1697亩开始收茶30.10吨。
1971年,晋北划给泉州后,全县仍有茶园338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晋江茶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3年,全县茶叶面积达3218亩,比1978年扩大近一倍。其中采摘面积比1978年扩大1953亩,总产增加161吨,增长8.05倍。近年来,由于价格降低,放松管理,面积和产量随之下降。1988年,全县的茶叶面积降为2585亩,总产减至135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