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稻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55-15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农作物水稻的种植情况,水稻为晋江县主要粮食作物。早稻常规品种有金早6号、9号、16号和闽科早1号、22号以及558012;杂优有威优64、77以及“光优6063”;晚稻品种有威优63、汕优63和特优63。
关键词: 水稻 晋江县 农作物 种植

内容

水稻为晋江县主要粮食作物。早稻常规品种有金早6号、9号、16号和闽科早1号、22号以及558012;杂优有威优64、77以及“光优6063”;晚稻品种有威优63、汕优63和特优63。
  北宋时期,晋江已经引进栽培“占城稻”。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水利失修,不少埭田返碱,严重影响水稻发展,至1949年全县早、中、晚水稻总面积只有188701亩,总产2.78万吨,平均单产147公斤。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发展互助合作,特别是破金鸡、灌晋南,兴修水利,解决了晋东埭田防旱保产的根本问题,使双季稻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58年,全县早、晚两季的连作稻面积扩大到210444亩,总产增至4.11万吨(比1949年增加1.51万吨,增长58.85%),单产提高到195.38公斤。
  以后,又通过开荒围垦,农改田,良种推广和栽培技术的革新,进一步促进水稻的发展。1965年,水稻总产5.92万吨,1970年增至7.01万吨,比1949年增产1.52倍。1971年至1977年,由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水稻生产一直徘徊不前。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通过大力发展杂交水稻,1980年,全县早、晚两季水稻总面积发展到287538亩,早稻平均亩产(单产)405公斤、晚稻411公斤,总产达11.73万吨。
  1982年,两季水稻总面积虽比1980年减少11563亩,但由于落实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单产提高(两季平均单产高达444公斤),总产达12.22万吨,比1980年又增加4886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1983年后,由于早季杂优逐年减少,加以播插季节普遍推迟,特别是灾害频繁,产量急剧下降。1986年全县水稻总产降至9.16万吨,比1982年减少3.06万吨,单产降为362—375公斤。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