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肥料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传统肥料有人畜粪尿(群众叫“水肥”)、土杂肥(包括垃圾土和禽畜土粪)、各种作物的稿秆茎叶、加工剩余的茎皮饼粕、野生青草和人工栽培的绿肥,以及极其丰富的海肥和河泥等,此外,还有利用大豆和田菁种子直接做晚稻基肥和甘薯的追肥。
关键词: 肥料 晋江县 农业生产力

内容

晋江县传统肥料有人畜粪尿(群众叫“水肥”)、土杂肥(包括垃圾土和禽畜土粪)、各种作物的稿秆茎叶、加工剩余的茎皮饼粕、野生青草和人工栽培的绿肥,以及极其丰富的海肥和河泥等,此外,还有利用大豆和田菁种子直接做晚稻基肥和甘薯的追肥。
  一、稿秆
  新中国成立前,全县的花生、甘薯和晚稻,每年至少有70—80%以上面积采用传统的稿秆回田用肥方法。1956年全县大麦草作早薯基肥达54092亩,秋季用20265亩稻草回田。1958年稻麦草回田面积突破10万亩。此后,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基本上不再采用。随着杂交水稻和甘薯“五改”的发展,1980年,全县的稻、薯稿秆回田的面积恢复到141354亩(其中稻草回田41955亩,早甘薯用麦草包心做基肥的45670亩,花生薯用花生蔓作夹边肥的53729亩)。1982年后,稻草和麦秆回田为直接在田里烧草作肥的办法所取代。
  二、绿肥
  (一)蚕豆(俗称马齿豆)。据50年代初调查,一般粮肥兼用的早熟蚕豆品种“枝仔豆”,亩产蚕豆籽50—60公斤,其茎叶够一亩早稻基肥。熟期长的“嘉兴蚕豆”和“宁波种”,每亩可收种子100公斤左右,还可解决1—1.5亩早稻基肥(专供压青作绿肥的可解决2—2.5亩早稻基肥)。试验表明,早稻用蚕豆秆回田比传统熏田增产9%。因此,1969年冬,全县蚕豆播种面积达3.4万亩。
  (二)田菁。常年种植面积均达4—5万亩。1956年后,播种面积逐年减少,至1963年,全县减为2400亩。1965年,由于推广东石乡“白沙三大宝,田菁猪母蔗”的经验,全县套种田菁的面积达到2.6万多亩。1966年又增至44591亩(不包括3810亩单种的田菁留种田),仅东石公社就套种田菁2.3万多亩,从而增辟5000多吨绿肥,解决了近2万亩“三薯”用肥,同时还收获290吨田菁种子。
  1967年以后,田菁种植面积急剧下降。70年代初,通过多点示范早稻套种田菁试验成功后,1973年,全县早稻套种田菁面积一跃增至50256亩。但1977年后又下降。80年代起,已不种植。
  (三)金光菊(又叫臭菊)。新中国成立前,安海的灵水和罗山的湖格等地溪边均有零星的野生金光菊,未被利用。1962年,经县农技站与安海公社农技站进行人工栽培试验成功。1964年试种525亩,普遍获得成功,共收种子600多公斤。1964年多点试验结果,水稻增产8.9—10.7%,甘薯增产12—18%。据统计,1965年全县金光菊的栽培面积32080亩,1966年扩大到4万多亩,几乎所有溪旁沟边和房前屋后的边杂地,以及山埔地都种金光菊。1968年后,金光菊多数没有收割利用。
  (四)紫云英。1964年,县农技站在陈埭苏搞百亩紫云英样板田,各公社(场)农技站分别种植紫云英示范田491.9亩,普遍获得成功。1965年播种面积扩大到4600亩,1966年又增至6953亩。1967年后,播种面积连续4年降至2063—3600亩。1971年,全县紫云英播种面积10643亩,首次突破万亩大关,1972年增至14608亩。1973年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三、海肥
  海肥是晋江县的传统肥料之一,每年均被大量利用。尤其是50年代中后期,每年都组织1—2次群众性的大积海肥运动。据1958年统计,全县年产贝壳类肥料如海〓、干仔、蚣蚮等11.5万吨,海藻类肥料9000吨,杂鲑鱼水肥料7.85吨,其他海杂肥10.7万吨,合计各种主要海肥30多万吨。
  四、灰肥
  主要是草木灰,含钾量多,是沿海旱作、特别是花生、大豆、甘薯等作物的重要钾源。长期以来,沿海农民每年都自发地组织向晋东水田区(有的甚至向漳州、龙海县海澄等地)购买草木灰,以满足旱作钾肥的需要。70年代末,农民普及烧煤,草木灰逐年减少。
  五、饼肥
  晋江盛产花生,花生饼为晋江古今都使用的优质有机肥。据统计,1952—1957年,全县共供应各种商品饼肥(主要是花生饼)16659吨,平均每年供应2776.45吨,其中1953年供应高达4413.25吨。70年代后,由于饼肥用途扩大,特别是工业用量剧增,农用饼肥逐年减少。
  六、化肥
  1949年全县各种化肥施用总量只有2522.2吨,平均每亩施用量4.5公斤。1959年,全县化肥供应量增至6073.35吨,平均每亩施用量提高到11.5公斤。60年代,特别是1962年和1963年重点示范石灰氮、碳酸氢铵和氨水获得成功,1966年,仅石灰氮和碳酸氢铵两种地方氮肥就增加3614.4吨,占当年全县各种化肥施用总量的36.34%,使化肥平均每亩施肥量增至18.5公斤。到1969年,全县的化肥施用量达13531吨,比1949年增长4.36倍,平均每亩施用量26公斤。1979年,全县各种化肥的施用量猛增至33411吨,平均每亩用量达69公斤。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