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其他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4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其他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县历史上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除干旱、洪涝、风灾、地震之外,还有海潮、雷震、雹和寒害等。
关键词:
灾害
晋江县
自然灾异
内容
晋江县历史上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除干旱、洪涝、风灾、地震之外,还有海潮、雷震、雹和寒害等。
一、海潮
据志书记载,晋太康八年(287)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间,发生过海潮6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发生过10次。其中: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海溢”。
元至正十三年(1353)丁卯,“海水一日三潮”。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八月初五“海溢”。
明万历四十二年,夏,“海水一日三潮”。
清康熙三十年(1691),大风雨,“海溢数丈”。
清乾隆六年(1741),七月十八日“安平桥海水涨高西桥五尺”。
1949年,10月22日,“海水反常暴涨,沿海堤岸被冲毁”,农田受灾面积达2万亩左右,为20年来所未见。
1950年,10月10日发生“大海潮、海啸”。
1953年,金井、英林一带,“汛期潮水超过1950年最高潮位1米”。
1957年,9月24日,“沿海潮位较去年时期高出50—60厘米”、“为1949年以来最高纪录”。
1959年,9、10月,出现“300年一遇的周期性大潮、海啸”。
1960年,8—10月间,沿海出现“1949年以来所未有的浪高达6.68米的大海啸”,水位比1959年潮啸高10厘米。
1961年,9月12日,大潮,沿海潮位超过警戒线。
1969年,9月27日,台风暴雨海水势猛,“陈埭海堤堤高6.8米,海潮水位达7.18米,一片汪洋”。
1984年8月29—31日,受台风影响,“潮水最高水位达6.94米”,比历史最高纪录的7.18米仅差0.24米。
1986年9月17—20日,台风影响,海潮暴涨,东石、英林、金井、祥芝、永宁等沿海村庄遭受海涨冲击,海堤决口,海岸崩溃,渔船沉没,水产养殖受到破坏。“英林乡沿海潮水高出正常水位2米多,为10年来所罕见”。
1988年,10月26日〓洲堤段受台风影响,“大潮水位6.25米,浪高5—7米”,“石砌外坡被冲决80多米”,全堤多处出现裂缝、塌方、滑坡,内坡土堤冲毁1000多米,47个养虾池2500亩被淹毁。
二、雷震
据记载,晋太康八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间有过雷震7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发生过2次。
明万历三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夜一更时,“雨从西北来,雷电交作,闪烁霹雳,连续不绝,异常之声,连震十六七次,一更次间,满天遍地皆雷电,发屋折旗,俱在员通、贤佐、安平诸境”。九月二十三夜,“流星雨从北方来,大如鸡蛋,青白色,尾边有光。至近西南方,有星如碗大,尾迹作散,光照耀地,起自参宿,沿西北方入天苑星,有二小星随之;后有大小流星数千百枚,四面纷纷,交错而行,员通坊雷大震”。
清顺治五年(1648),八月,“清源山蜕岩顶石崩”。
康熙五年,七月,“雷震,紫帽山顶凌霄塔崩一角”;八月,“郡东门外巨石夜崩如刀劈”。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十一日,“雷大震一声,毙三人,相离甚远,一在巷口,老妇人,一在西门外潘山,一在东门外洗嘉坑,系武生”。
道光七年(1827),“安平西塔雷震击,塔葫芦坏”。
1983年,4月间,遭雷殛4人。
1987年7月31日,内坑砌坑一农民遭雷殛。
三、雹灾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康熙、道光间有过三次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亦有冰雹袭击。
康熙二年,春,雨雹;九年九月朔风,雷暴发,大雨雹。
道光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未时,大雨雹。
1983年4月22日,遭受龙卷风、冰雹袭击。
1986年4月5日,冰雹、雷雨、暴风袭击紫帽、磁灶、池店、陈埭等乡。
四、雪、霜、寒害
据记载,晋江县历史上有过10次降雪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有17次霜冻寒害记录。
宋代,大观四年(1110)十二月二十日,“泉州大雪”。
明,嘉靖十一年(1532)冬,泉州“雨雪”;四十四年十二月初六,大雪,“山村雪积三、四尺,四五日方消。郡从前少雪,人以为异”。
清代,顺治十三年正月,泉州大雪,“平地五尺许”;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初五,大雨雪三日“众山满白”;乾隆五十三年,春,二月“雨雪下如跳珠”;嘉庆十年(1805)正月初三大雪;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廿九,“天降棉花雪,尽日漫山遍野,行走不得,大雨淋漓”。“而厝上路边,一望皆白,其形如棉花”;光绪二十年,冬,降雪;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初二,“天降棉花雪,越初三早乃止”。
寒害。1951年3—4月阴雨低温连续40多天。1953年2—3月阴雨连绵,天气寒冷。1956年霜冻。1957年立春后连续50多天阴雨,并下了“数十年所未见过的小冰粒和霜”。1959年春寒、霜冻。1960年春寒。1962年倒春寒。1966、1968年,春寒。1970年,2月27日—3月27日仅二天放晴,“均为阴雨寒冷天气”。1971年,寒露风。1972年春,低温阴雨。1974年春寒。1976年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倒春寒历史上罕见,持续时间达1个多月”。1981年,5月寒。1982年冬至1983年4月,持续100多天的低温阴雨。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