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气候要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候要素
分类号:
P468
页数:
10
页码:
57-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晋江市自然环境气候要素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温度、降水、风等。
关键词:
气候要素
晋江县
气候
内容
一、温度
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0—21℃,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略为递升的特点。由于县域地处低纬度,地势起伏不大,深受海洋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差异很小。西部的内坑(葛洲测点)仅高于东部的蚶江(知青场测点)0.2℃,北部的紫帽(紫湖测点)仅高于南部的金井(围头测点)1.0℃。气温的区域分布具有内地较沿海高的特点。1960—1980年年平均气温,紫湖为21.2℃,葛洲为20.4℃,青阳为20.4℃,蚶江为20.2℃,围头为20.2℃。
全县各地常年最热月为7月(有的年份为8月)。月平均气温27.5—29.4℃;最冷月为1月(有的年份为2月),月平均气温11.5—12.9℃。秋温高于春温。(见《晋江县各地累年月、年平均气温及年较差表》)
县域各地气温的年内变化,一般是1(2)月至7(8)月逐渐上升,7(8)月达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2)月达最低值。气温年较差为16.2—16.9℃,最大年较差达21.1℃(1968年,青阳晋江县气象站),最小年较差为14.9℃(1965年,青阳晋江县气象站)。
县域各地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甚小,各地变化值都在±0.2℃—±0.5℃之间。青阳(晋江县气象站)年气温平均偏差土0.2℃,最大偏差±0.5℃,最小偏差±0.1℃。
县域各地一日之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出现时间,因季节不同或受冷空气的入侵、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据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青阳常年最高温出现时间,夏季在14时,冬季在15时,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夏季在6时,冬季在7时;年平均最高气温24.5℃,8月最高气温为32.4℃,极端最高气温达38.7℃(1966年8月16日);年平均最低气温17.4℃,1月最低气温为8.7℃,极端最低气温为0.1℃(1963年1月27日)。
气温的年平均日较差,各地通常一年之中以春、冬季大,霉雨季小。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青阳气温日较差年平均为7.0℃,最大日较差达18.1℃(1963年3月1日),一年之中以3月最大,5—6月最小;气温日际变率年平均为1.3℃,2—4月日际变率最大为1.8℃,7—9月最小为0.7—0.8℃。(见《青阳各月最高、最低气温、日较差及年际变率表》)
据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青阳历年日平均气温高值为32.3℃(1966年8月16日),日最高气温≥30.0℃的高温天气日数年平均为95.6天,平均高温初日为5月8日(最早初日是1964年4月15日),终日是10月13日(最晚终日是1972年11月15日)。初、终日间隔日数为159天;日最高气温≥35.0℃的极热天气,历年平均仅3天(1966年最多,为9天)。历年日平均气温最低值为3.3℃(1977年1月31日),最低气温≤3.0℃的寒冷天气日数历年平均为2.0天,初日是1月18日(最早初日是1975年12月15日),终日是2月4日(最晚终日是1968年3月3日),初、终日间隔18天。
全县年总积温7000—7800℃。据县气象站资料,青阳历年日平均气温都大于0℃,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持续天数达325天,平均活动积温为6984.1℃。按候(5天为1候,全年分73候)平均温度划分四季(候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则春季长3个月,夏季长5.7个月,秋季长3.3个月,全年基本无冬。县气象站为更客观地反映全县气候变化状况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采用3日滑动平均气温标准来划分四季(高于22℃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则春季为3.1个月,夏季为4.8个月,秋季2.8个月,冬季1.3个月。(见《晋江县各地活动积温表》和《青阳四季起迄日期表》)
地温指地面和地中不同深度(5、10、15、20厘米)的土壤温度状况。地面温度,据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青阳历年平均值为23.9℃,7月温度最高,历年平均为35.0℃,极端最高温度达70.5℃(1964年8月3日);1月温度最低,历年平均为13.8℃,极端最低温度为﹣1.5℃(1963年1月15日)。地面温度的变化趋势大致与气温变化一致,但变化幅度大于气温。地面温度的年较差达21.2℃,极值温度差达72.0℃℃。
地中各层(5、、10、、15、20厘米)温度,青阳历年平均值为22.9—23.0℃,差别甚小。各层温度亦以7月最高,1月最低,日、月、年度变化振幅小于地面温度,各层间温度的变化更为微小。(见《青阳累年平均地面温度及地中温度表》)
二、降水
晋江县地处台湾山地的“雨影区”,各地年降水量累年平均911.7—1231.0毫米。由于距海远近和地势、坡向的差异,年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减,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灵源山北坡到紫帽山,年降水量超过1200毫米;灵源山南坡至灵秀山北坡,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宝盖山、大觉山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见《晋江县降水量分布图》)
县域各地日降水量≥0.1毫米的降水日数,年平均79—113天。一年之中,以5—6月雨日最多(11—16天),10—12月最少(3—5天)。降雨的规律是从12月至翌年6月逐月递增,7月急剧减少,8月再增多,9—11月又逐月减少。月降水量以6月最多,11月最少。(见《江县各地累年逐月平均降水日数表》)
锋面和台风活动是导致各地降水量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显著的重要因素。全县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据县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青阳2—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8.7%,其中2—4月(春雨季)占23.3%、5—6月(霉雨季)占32.7%、7—9月(台风、阵雨季)占32.7%、10月至翌年1月为秋冬少雨季,降水量仅占11.3%。(见《晋江县各地累年月、年降水量表》)
全县各地降水强度以7—8月最大,11月至翌年1月为最小。据资料统计,日平均降水强度:青阳为9.7毫米/日,金井为10.2毫米/日,安海为11.1毫米/日,磁灶为14.4毫米/日。各地年平均小雨(日雨量0.1—9.9毫米)日数占全年总雨日60—73%,中雨(日雨量10.0—24.9毫米)日数占年总雨日16—23%,大雨(日雨量25.0—49.9毫米)日数占年雨日8—12%,暴雨(日雨量≥50.0毫米)日数占年总雨日3—5%暴雨多出现在霉雨季和台风雷阵雨季。(见《晋江县各地各级降雨日及占年雨日百分比表》)
全县各地累年一天降水量最大值达441.9毫米,发生在安海,1971年6月8日。2天、3天、7天最大降水量也以安海为最:1971年6月7—8日,2天降水量达456.8毫米;6月6—8日,3天降水量达493.7毫米;6月4—10日,7天降水量达539.4毫米。
全县各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据近21年间的观测资料统计,磁灶平均年降水量1173.3毫米,降水量最多的1961年达1898.6毫米,最少的1967年为717.7毫米,差值达1180.9毫米;青阳降水量最多的1961年达1600.8毫米,最少的1978年为815.0毫米,差值达785.8毫米;东石降水量最多的1973年达1427.6毫米,最少的1976年仅748.5毫米,差值679.1毫米;永宁降水量最多的1959年达1389.1毫米,最少的1977年为629.2毫米,差值为759.9毫米。全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内地大于沿海。
历史上晋江县曾有积雪和降雹的记载,近年也曾有微量降雪和降雹。据有关资料,北宋、明、清时有过10次降雪和3次降雹的记载,现今1971年1月30日、2月5日有微雪。冰雹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1983年4月22日,出现过龙卷风、冰雹,1986年4月5日凌晨(5时30—40分)冰雹和雷雨暴风袭击紫帽、磁灶、池店和陈埭等乡镇。
三、风
县域受季风影响,全年除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外,其他季节以东北风为主。据县气象站历年平均风向频率资料统计,青阳全年东北风占21%,北东北、东东北风均占11%,南西南风占10%。(见《青阳累年各季风向平均频率表》)
由于海陆风的影响,一日中风向也随着季节而更替。一般春季上午多东北风(偶有偏南风),下午多偏南风(偶有东北风);夏季全日以偏南风为主;秋季上午前多偏北风,午后转东北风为主;冬季全日以偏北风为主。
各地风速大小随季节、地域而异。一年之中,10月至翌年3月平均风速大于4—9月,其中尤以10—11月风速最大(4.4—4.5米/秒),8月最小(3.3米/秒)。一日之中,风速白天大于夜间,一般午后2时左右为最大,下半夜为最小。历年定时最大风速,据县气象站资料,青阳一般在15米/秒(7级)以上,曾测得24米/秒(9级),瞬间最大风速为32米/秒(即11级,1973年7月3日、10月10日)。围头的最大风速,一般在20米/秒(8级)以上,最大风速达34米/秒(12级以上,1973年7月3日)。沿海风速大于内地,沿海年平均风速7.0米/秒左右,内地为4.0米/秒以下。(见《青阳、围头累年月平均风速表》)
四、日照
全县各地夏季日照多,秋、冬日照少。累年平均日照≥6小时的日数198.4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4.4%。
据县气象站日照实测资料统计,青阳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2180.2小时,日照率49%。一年之中,7—9月日照时数最多,月均228.0小时以上,日照率60%以上;2—5月日照时数最小,月均155.0小时以下,日照率40%以下。历年日照时数中,1963年最多,日照时数达2729.5小时,日照率62%;最少是1960年日照时数仅1858.2小时,日照率42%。(见《青阳累年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率表》)
全县的晴、阴天和雾日日数,据县气象站资料:晴天(日平均云量≤2成)日数年平均58.3天,占全年总日数的16%;阴天(日平均云量≥8成)日数年平均156.1天,占全年总日数的43%。一年之中,晴天日数以10月至翌年1月最多,阴天日数以5—6月最多,雾日平均16天左右,以3—5月最多,7—11月最少,沿海雾日多于内地。
五、蒸发量、相对湿度
全县各地常年年蒸发量超过年降水量。全年各月蒸发量,除5—6月少于降水量外,其余各月均大于降水量。一年之中,以7—11月蒸发量最大,2月最小。
据县气象站资料,青阳累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909.0毫米,较年降水量多913.6毫米(大于年降水量74.3%)。一年之中,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以秋季最大,为161.6毫米;夏季次之,为114.6毫米;春季最少,为18.9毫米。东石累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797.5毫米,一年之中夏半年蒸发量大于冬半年。
由于气温、风力、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相对湿度,一年中以5—6月为最大,10月至翌年1月为最小。据县气象站资料,青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历年年际变化在73—80%之间,5、6月相对湿度最大,分别为83%、86%,11、12月最小,分别为70%、71%。1963年1月26日相对湿度最小,仅7%。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