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晋江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40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
分类号: P56
页数: 10
页码: 39-4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晋江市自然环境地质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发展、矿产资源等。
关键词: 自然环境 晋江县 地质

内容

第一节 地层、岩石
  晋江县的地层较为简单,除平原、河谷和海湾区的第四纪覆盖层外,有侏罗系上统的火山岩系及晚侏罗系的侵入岩。所见的岩石有南园组火成岩、燕山期花岗岩、变质岩类的变粒岩、片岩、混合岩。
  一、岩浆岩
  火山岩,县境仅出露晚侏罗系南园组第二段火山碎屑岩。以东北—西南向呈带状分布于西北部边缘,与侵入岩相间分布,为一套中酸——酸性熔岩、英安岩、凝灰熔岩夹英安质、流纹质凝灰岩及砂页岩等,具有轻微变质。
  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出露面积小,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沿海地区,为中生代燕山早期第三阶段(晚侏罗系)第一次和第三次侵入岩。岩性以岩浆混杂型的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小岩体、岩脉在县域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内陆较少。出露有辉绿岩、煌斑岩脉、细晶岩脉等,脉宽约1—2米,走向多为北东—南西。
  二、变质岩
  县境变质岩分布较广,变质较深,大部分为花岗质变粒岩和片岩,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主要有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二长浅粒岩、黑云浅粒岩和云母石英片岩等。
  浅粒岩在灵秀山发育较完整。石英岩类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石刀山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中。变质岩普遍具有混合岩化,据分析其原岩是一套中生代火山杂岩。出露的混合岩有黑云二长混合片麻岩、黑云斜长混合片麻岩、条痕状混合岩、浅色二长混合片麻岩等。在混合岩中常夹有一定数量、大小不等的变质岩残留体。围头海边出露的黑云斜长混合片麻岩中夹有一定数量的角闪黑云斜长变粒岩残体,石圳出露的混合岩也夹有角闪斜长变粒岩残留体。混合岩与变质岩常呈间层状产出。变质作用类型为低压型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与断裂活动有关,属动力变质岩。
  三、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遍布全县,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风积、海积等,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
  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l+al,遍及县境各地。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质岩等风化残积物在重力和坡面水流搬运下堆积而成,多呈棕红——红色,不少地段有网纹发育,多亚粘土——亚砂土。组成10—50米的红土台地。
  上更新统冲——海积层(Q〓),分布面积广,主要出露在红土台地、丘陵低处或其延伸的坳谷中,是在滨岸或港湾海水和陆上溪流相互作用的快速沉积环境中形成,属海陆交替相沉积。其上部以冲(洪)积为主,下部为滨海(岸)相沉积。内坑乡坑边村南500米的水库坝基下,溪流切割剖面,高38米。
  上更新统“老红砂”(〓),以小块零星分布于金井、祥芝、深沪等地,是海—风混合相沉积(有的认为是风成沉积)。沉积物为黄褐色半固结泥质细砂,呈不连续的垄岗状残存土丘、直立陡坎。较为典型的剖面出露在深沪中学操场(海拔30米),厚度约15米,其自下而上分层是:黄白色粉砂(厚2—2.5米),棕红色细砂偶夹粗砂细砾(厚2.5米),棕红色细砂(厚3米),棕红色含粘土质细砂(厚5—7米)。
  此外,据沿海钻孔资料,在全新统海积层下,所见有上更新统的冲洪积层(含沙泥质砂、砂质粘土)和龙海组海积层(泥质砂、砂粘土及粘土),直接覆盖于基底风化壳上。
  全新统(Q4),出露于滨海平原,以海积层面积为最大。
  海积层(Q〓),分布于晋东平原、安海湾、深沪湾和围头澳沿岸,沉积物为灰黑色淤泥、砂夹砂粘土、泥炭,底为含砂泥质砂,并含有孢粉,有孔虫、藻类等化石。
  冲海积层(Q),主要分布于溪流下游或河口地区,由海陆交替沉积而成。金井镇南沙岗桥头的剖面,下部为灰黑色粘土(厚10厘米),中部为灰白色粉、细砂层(厚20厘米),上部为淡黄色砂土层(厚40厘米)。
  风积层(Q〓),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迎风海岸带,多数为风—海混合型堆积。风成沙丘主要见于深沪湾的衙口、土地寮、华峰,祥芝的厝上至永宁的沙堤等地。
  第二节 地质构造
  晋江县大地构造,属“闽东滨海加里东隆起带”(或称“闽东滨海台拱”)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非常剧烈,断裂构造发育是晋江县最主要的构造形式,北东向断裂多为压性兼具扭性,北西向断裂多为张性。新构造运动也较强烈。
  一、主要断裂构造
  县域位于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自西北向东南主要的有:罗裳山—灵源山断裂(长乐—诏安断裂带主干断裂)、灵秀山断裂、深沪—金井断裂(长乐—诏安断裂带滨海断裂)。北西向断裂在县境也有明显的形迹,主要为紫帽山—乌石埔(亭店)断裂和社店断裂等。
  罗裳山—灵源山断裂,由两条断裂组成,展布方向与罗裳山、高州山、灵源山山体的走向一致,分布在山体的两侧,有多条片理化—糜棱岩化带、挤压破碎带沿破裂面展布着。片理化—糜棱岩化带一般较宽,在灵源山两侧及双宅水库可达100米以上,夹有多条片理化—粗糜棱岩条带及小裂面,并有石英细脉沿片理侵入。
  灵秀山断裂,沿灵秀山山体走向展布,在山体两侧也分布着两条断裂,构造特征与罗裳山—灵源山断裂近似。
  深沪—金井断裂,沿烟墩山—乳山—塔山一线展布,表现为一系列的小破裂面及节理密集带断续出现。常有基性岩脉及小石英脉侵入于破裂面内,节理密集带内的岩石被切成1—2厘米的薄板状。有的地段表现为伟晶岩脉带,伸展方向与断裂的展布一致。
  蚶江—〓洲一线,卫片上显示一条东北向的线性构造,在宝盖山北东向断裂通过地段,基性岩脉十分发育。在宝盖山和双髻山之间,也有一北西向和线性构造。在近岸海域,卫片上也显示一北东向断裂,有关资料认为该断裂是沿重力梯度带的东界,即莫霍面隆起和坳陷的转折部位,是燕山期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潜没的位置,也是闽浙粤隆起带和东海陆架断陷的界线。
  紫帽山—乌石埔(亭店)断裂,在鲤城区江南形迹出露明显可见,呈北西向进入县境,向池店一带延伸。
  社店断裂,发育于罗裳山西南,并横切罗裳山—灵源山断裂,由于水平错动使之南北两段走向产生偏离,属张扭性断裂。
  二、断裂近期活动及地震
  晋江县北东向断裂,近期活动具有自陆向海增强的趋势。
  罗裳山—灵源山断裂,新构造运动阶段的早期活动性较大,中更新世相对稳定,晚更新世以来不少地段仍有活动,但活动量较小。
  罗裳山—灵源山断裂的南端上盘,历史上及现今发生过3次地震(其中一次强震4〓、二次弱震)。安海湾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强震,这可能是该断裂和安海湾内北西向断裂活动有关。
  金井—深沪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断裂通过的地段,地面切割破碎、断裂形迹也较明显,近期活动性较强,尤其以深沪的港阜—坑边和海尾寮—东旧房段较活动。在海尾寮外侧的潮间带滩地,发现7500年前的古森林遗迹,涨潮时为海水淹没,表明此断裂近期东盘上升,西盘则断陷下降。
  沿金井—深沪断裂的二端及东侧海域有地震活动,其范围可沿此断裂向西南联至金门,向北东延伸至海中。
  〓洲—蚶江断裂(卫片解释断裂带),近期有活动迹象,断裂带展布的地区分布着湖泊、洼地(如龙湖、虺湖)。在西脚寮、内寮、英厝一带,分布着一套红色暗红色网纹颇发育的堆积物,可能是新构造阶段早期受此断裂带和深沪—金井断裂控制的地堑断陷带的沉积物。这些堆物与龙湖、虺湖分布在一起,反映该区曾是个地堑的断陷海湾,由于沉积物的堆积阻塞了海湾而形成潟湖。地堑断陷带向东南推移至现今的海尾寮、东旧房一带。在断裂的南北两端,历史上曾发生过强震,现今亦有小震活动。
  近岸海域断裂(带),分布在近岸海域,卫片反映清晰,在断裂两侧的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沿断裂带历史强震和现今弱震都较活跃,是全新世以来断裂活动的标志。
  紫帽山—乌石埔(亭店)断裂,呈北西向,为永安—晋江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活动性较大,展布在泉州平原的南侧,控制泉州湾及泉州平原的沉积。沉积层下部为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上部为全新世地层,表明泉州湾是晚更新世以来,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断陷构造。罗裳山与高洲山之间还有社店断裂,其活动性较小。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活动断裂的活动标志,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特殊部位。晋江县东临台湾海峡沉降带,地处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中段,罗裳山—灵源山断裂、灵秀山断裂、金井—深沪断裂贯穿县境,永安—晋江断裂在县境北部与长乐—诏安断裂几乎垂直相交,具有发震构造背景。据记载: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泉州海外8级大震、民国七年(1918)南澳的7〓地震均波及晋江县。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康熙三十年(1691)安海附近曾发生过4〓级地震,明万历三十七年祥芝东北海中发生5〓级地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蚶江发生5级地震。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震的空间分布海域频度颇高,最大震级为ML3.6级(1980年2月4日江东海中),陆地频度低。(见《晋江县一带历史强震和现今弱震震中分布图》)。
  晋江县按全国地震烈度区划虽属7度区,台地地区则属相对稳定的“安全岛”。
  第三节 地质发展
  晋江县大地构造单元属“闽东滨海加里东隆起带”的一部分,长期处于不断隆升状态。
  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消减带开始形成,随着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加剧,导致对奠定晋江县地质基础、改造晋江县地质面貌起决定作用的燕山运动之发生。自晚三叠世开始,构造运动、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晚三叠世后,以褶皱为主的构造运动转变为断块构造运动,在印支期褶皱的基础上形成经过晋江县的长乐—诏安陆缘坳陷带。晚侏罗世,进入燕山运动的最鼎盛时期,使早期发育的北西向永安—晋江断裂带继续活动,同时使长乐—诏安陆缘坳陷成为断裂带。福建全省沿着新老断裂带相应形成一系列的火山喷发带,晋江县陆缘遭受挤压。在晚侏罗世中期,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晋江县处于福建省内南园组巨厚的钙碱性火山系堆积边缘,因而南园组在县境西北部有零星分布。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板块进一步俯冲,激化了北东向断裂的挤压活动,还伴随着岩浆活动的参与,从而使晚三叠世—侏罗世地层普遍遭受强烈的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作用,在晋江县形成了以长乐—诏安断裂为中心的北东向深变质带,使变粒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广泛分布,进而形成了花岗质岩浆,形成了沿海变质交代型的二长花岗岩体大规模侵入。与火山岩同源侵位重熔岩浆也由地壳深部沿构造带分异、侵位、升入地壳上部,形成黑云母花岗岩。
  晚白垩世以后,晋江县构造格局已基本形成,地壳表现为继续隆升,造成老第三纪沉积缺失。到新第三纪末之后,由于喜马拉雅运动Ⅰ幕影响,使地壳隆起。中更新世,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继续活动,沿北西向断裂形成一级河流(晋江),沿北东向断裂形成二级河流,沿河形成多级阶地。晚更新世,在晋江、九溪(大盈溪)的出口处形成泉州湾、安海湾,形成了Ⅰ级阶地的上更新统风海积、海陆交互相沉积。晚更新世末以来,断块活动致使地壳隆升,“老红砂”被抬升到距今侵蚀基准面10—20米高度,由于北东向、北西向等断裂活动加强,致使地震活动频繁(如1604年泉州海外8级地震)。新第三纪末期以来的地壳运动和断裂活动,奠定了晋江县的地貌轮廓。
  第四节 矿产资源
  晋江县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现已发现和探明的有高岭土、型砂、玻璃砂、钾长石、石英石、黑粘土、泥煤、海贝壳、磁铁砂、钛铁矿砂、锆英石砂、独居石砂矿和花岗岩等矿点数十处。
  一、高岭土
  全县高岭土矿点已发现36处,遍布磁灶(大埔、瑶琼、前尾、洋宅、井边)、内坑(白垵、长埔、下宅、东宅、亭顶)、安海(大布林、赤店、马坪埔、曾林)、东石(埔头、龟湖、大房、下庄、清透、型厝、大白山、东埕、前埔、柯村)、英林(湖内)、永和(坑尾、许加弄)、罗山(湖格、林格)、青阳(八仙山、洪宅垵)、池店(池店)、石狮(容卿)、龙湖(粘厝埔、南庄)和深沪(首峰、坫头)等乡镇,估计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按高岭土的成因类型,可分为风化型和沉积型,安海的大布林、马坪埔,内坑的白垵,永和的坑尾—许加弄,罗山的林格,青阳的八仙山,东石的下庄—大房等属风化型;磁灶的大埔,东石的龟湖—埔头,英林的湖尾等则属于沉积型。
  深沪坫头的高岭土,据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的分析,其化学成分中三氧化二铝占36.33%,属沉积型。
  大埔矿区,矿体长约1100米,宽700米,厚3米。据分析,其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硅达48.40%,三氧化二铝达36.06%,三氧化二铁仅0.77%,估计储量为400万吨以上。
  大布林矿区,矿体长约2500米,宽10米,厚6米。据分析,其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硅达74.08%,三氧化二铝为15.67%,三氧化二铁仅1.09%,储量约57万吨。
  白垵矿区,矿脉8条。据分析,其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硅达73.89%,三氧化二铝为17.33%,三氧化二铁仅0.95%,储量约17万吨。
  龟湖—埔头矿区,面积约90万平方米,矿体厚1—3米。据分析,其化学成份中三氧化二铝达35.87%,三氧化二铁仅1.65%,估计储量360万吨。
  大埔—菜洞矿区已开采20多年,白垵、大布林、龟湖—埔头矿区也开采多年。全县高岭土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除满足晋江县陶瓷业之需外,还远销省内外。
  二、型砂
  晋江县型砂储量极为丰富,估计在2亿吨以上。分布于沿海地带,以深沪湾为中心,东北起于蚶江大厦,西南至东石石菌的现代沙堤,潮间带沙堤内的海积阶地及低潮线以下水深5—10米之间的海积平台也很丰富。
  深沪石英砂矿区的二级型砂矿层,平均原矿化学成分:二氧化硅95.55%、三氧化二铝1.98%、三氧化二铁0.30%、二氧化钛0.21%、烧失量0.49%、含泥量1.10%,最佳粒级(0.63—0.10毫米)占81.70%,储量4508万吨,属特大型矿床。该矿区的三级型砂储量1354万吨,亦为大型矿床。
  晋江县型砂具有二氧化硅含量高,耗酸量、含泥量低和粒度适中的特点,是理想的铸造、制水过滤用砂。1965年开采以来,现年产量达25万吨以上,远销华东、中南各地,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供砂基地。
  三、玻璃砂
  晋江县玻璃砂多产于全新统的上部,矿体规模、储量大,埋藏浅或露出地表,开采方便。据勘探,仅深沪石英砂矿区玻璃砂矿层的玻璃砂矿储量达1671万吨。
  深沪石英砂矿区层,原砂化学成分:平均二氧化硅97.28%、三氧化二铝1.19%、三氧化二铁0.15%、二氧化铁0.13%、烧失量0.32%、含泥量0.70%,最佳粒级(0.63—0.10毫米)占81.90%。
  晋江县玻璃砂是优质的石英砂,色泽白,质纯,物理性质稳定,是制造玻璃的理想原料。深沪的华峰、华海、首峰,蚶江的大厦,祥芝的莲板等处业已开采。
  四、磁铁砂
  磁铁砂还处于成矿阶段,储量约55万吨,主要分布于围头—石圳滨海地区。
  磁铁砂质量好,品位高,含铁量达71%以上,是冶金工业的良好原料。近年全县年产量5000吨,除供应晋江县生产铁基粉之用外,还部分供应省内化工厂。
  五、钛铁矿砂、锆英石砂、独居石砂
  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等稀有金属矿砂常与磁铁砂共生,呈滨海砂矿产出。主要分布于围头、石圳、华峰等玻璃砂矿内侧和梅林等地。
  据有关资料,围头矿区钛铁矿砂储量3270吨,锆英石砂327吨,独居石砂84吨。在梅林、石圳取样化验,钛铁、锆英石和独居石含量都达到国家工业品位要求。
  六、海贝壳
  海贝壳主要分布于深沪湾、围头澳海滩,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运输方便的特点。
  围头澳的岛礁周围海贝壳堆积层甚多,东石白沙一带掏贝壳船出海最多者可达300多艘,为晋江县壳灰生产提供原料,并远销广东等地。
  七、黑粘土
  黑粘土多为第四纪晚期沉积而成,经炭化作用呈黑色或灰黑色,是复合性能好的优质粘土。主要分布于安海的大布林、窑前、田厝,磁灶的大埔、前尾,罗山的上郭、前沿,龙湖的福林、南庄和池店等地。黑粘土矿粉除供应晋江县陶瓷生产之用外,远销省内外作耐火材料之用。
  八、钾长石
  钾长石属伟晶岩脉风化残余矿,主要分布于石狮、罗山、祥芝、永和等乡镇。据勘探,永宁、塔山、罗山、荆山、永和、新许厝等处,储量为86567吨,现广为开采,供晋江县陶瓷业之需。
  九、泥煤
  泥煤主要分布于金井的古垵、石圳,龙湖的前港、新峰,英林的街南,东石的洪塘,安海的曾林,内坑的熊山,祥芝的内厝前,估计储量为30万吨。已开采多年,作为燃料或提取腐殖酸之用。
  十、花岗岩石料
  晋江县花岗岩呈孤岛状的缓残丘出露,具有储量大、色泽好、质地细致而坚韧的优点,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全县总储量约5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永和、英林、东石、龙湖、石狮等乡镇。
  晋江县花岗岩荒料石年产量达10万立方米,年出口花岗荒料石8000立方米。
  巴厝、周坑(永和)—清透(东石)—陈山(英林),面积8平方公里,是晋江县花岗岩荒料石主要出口基地。
  宝盖山(石狮)—五虎山(永宁),面积6平方公里,是晋江县花岗石料内销主要基地;龙湖中山街—金井狗山到深沪(面积10平方公里)及罗裳山—灵秀山(面积5平方公里)也是晋江县建筑供石基地。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