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侨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4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侨乡
分类号:
D634.1
页数:
3
页码:
905-907
摘要:
本长记述了1987年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侨乡的发展情况,包括侨乡分布、侨乡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华侨
侨乡
石狮市
内容
第一节 侨乡分布
1987年,石狮有归侨、侨眷69750人,占总人口的78%,永宁有归侨、侨眷28660人,占总人口的69%,祥芝有归侨、侨眷44540人,占总人口的64%,蚶江有归侨、侨眷27920人,占总人口的68%。
1997年石狮市辖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70191人,归侨、侨眷占70.2%,18.97万余人。其中石狮市区凤里街道办事处,湖滨街道办事处及灵秀镇、宝盖镇归侨、侨眷占总人口的78%,永宁镇、蚶江镇、祥芝镇的归侨、侨眷分别占该镇人口数的69%、68%、64%。其中,石狮市区的新华、新湖、宽仁、五星4处归侨、侨眷较为集中,占总人口的80%。大仑村、仑后村、洪窟村、金埭村归侨、侨眷也达70%以上的街、村通常在海外的华侨人数超过国内本村人口的1至2倍。如大仑村3500人,仅在菲律宾的华人、华侨就达6785人之多。
由于海外华侨多,国内归侨、侨眷多,石狮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风俗习惯、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别于非侨乡,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侨乡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就把侨乡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促进侨乡经济建设。
被誉为侨乡明珠的石狮镇,侨汇是重要的经济来源。50年代初,人民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先后创建华侨商店、华侨中学、华侨旅行社、华侨戏院和侨汇派送站,更好地服务侨胞。70年代,石狮镇只有5家县办小工厂和数十家集体企业。“道路不平,通讯不灵,电灯不明,自来水常停”,长期困扰着石狮的发展。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由于政府的支持、指导,充分利用侨乡优势,积极引进侨资,大力发展侨乡经济。
1981年,石狮镇人民政府成立城建办公室,专门负责城建规划的实施。至1985年,新铺设23条方石砖和水泥街道,建成1座日产2000吨水的自来水厂,新辟1条750米长街,兴建1座占地78亩的华侨新村和16座公厕。1987年政府集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7089.79平方米的侨乡商业城,缓和当地交易场所少的矛盾,促进侨区经济的发展。
石狮建市后,市人民政府执行福建省人民政府1988年10月颁发的《关于石狮市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措施》赋予石狮市的16条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供应等方面对华侨投资实行优惠。市政府动员各部门、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各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共同作好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华侨优势,鼓励他们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1991年,由于认真贯彻侨务政策,加强宣传,争取侨心,成立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联络一批重点侨胞,鼓励华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项目达20余个,金额达2647万元。并利用优惠政策免税引进一批小型生产设备,充实改善120家企业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市财政投入3878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动员全社会、各社团全方位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做好第二代、第三代和海外侨胞工作。市人民政府还拨给土地,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旅菲华侨创办私立育青学校,支持该校向社会聘任校长等。1994年,市政府重点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组团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招商引资,洽谈贸易,以侨引台,以侨引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市财政投入12259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51.6%,并积极引进各种资金建设20万吨自来水厂、祥芝万吨码头、仑后11万伏输变电站以及停车场、垃圾转运场、公墓、公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全市批准设立的195个合资项目中,乡镇企业嫁接侨资项目占75%,提供出口产品占50%。1995年,市政府继续发挥华侨优势,以文化艺术经贸交流交往为纽带,扩大华侨与石狮联络交流,运用侨力引进外资,全年新批侨商投资项目102个,合同投资额1.45亿美元。市政府先后出台《鼓励外引内联16条优惠办法》等5项政策,确定40家重点企业予以倾斜扶持,深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为华侨投资、旅游、回国观光创造条件,仅永宁镇华侨就捐资856万余元创办公益事业。1997年,以“招商年”活动为契机,继续补充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华侨投资的服务,改善投资环境。建市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主要财力投入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先后建成22万伏输变电站、引进万门程控电话、兴建3.5万吨自来水厂、投建祥芝、梅林贸易码头、投资2.7亿多元新建改建公路,并全部拓宽和铺设水泥路面,全市村村通公路。完成全市环卫设施与市区排水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同时还支持兴建开发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为侨胞的投资、旅游、商务、谒祖提供方便。
附:大仑村重点侨村简介
大仑村位于凤里街道办事处,是石狮市的重点侨村。仅在菲律宾的华人、华侨就达6785人。
早在明嘉靖年间,这里由于地多人少,村人即漂洋过海,旅居海外谋生,秉承先祖敢拼敢闯的光荣传统,在海外艰苦创业。家业有成,却心归故里,众多华侨历来有投资兴办企业,捐资创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光荣传统。民国期间,旅菲华侨蔡孝思捐资兴建青山小学。80年代,仑峰同乡会又捐资100多万元兴建标准校舍,而后,在蔡孝思后裔支持下,众多华侨集资在旧校舍原地重建1座5层、耗资400万元的教学大楼。著名侨领蔡友铁还筹资创办幼儿园、莲池公园。1994年旅外华侨建立青山小学教育基金会,每年生息人民币9万元作为该校奖学奖教资金。村民也集资115万元,每年生息20万元的资金用于各种奖学奖教和补助学校经费。1996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参加亚太经济会议期间,蔡友铁是旅外华侨16人接待委员会之一。
1996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亿元,被誉为亿元村、文明村。1997年,全村1200户,3500人。是年全村拥有以服装生产为主的企业100多家,服装批发商店100多家,4个停车场以及大仑综合市场、鸳鸯池商业中心、台湾商业街等。村财收入每年以12%的增长率增加,达500万元。该村是石狮市第一个电话千部村、户均电话1.5部,有的家庭已拥有小轿车。通过村财拨款、村民集资、华侨捐款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兴建15公里的排水沟和水泥路面。拆除800多个旧厕,兴建10多座公厕,还投资200多万元兴建自来水厂。并设立百万元的老人福利基金会。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