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社会团体
分类号: D634.1
页数: 8
页码: 891-89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代至1997年福建省石狮市华侨社会团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侨 社会团体 石狮市

内容

一、经济团体
  旅菲石狮人最早参与创办的经济团体有五谷商,即米商、糖业、木业、铁业、烟业5大行业公会。黄念潭、黄念忆弟兄在20世纪初期曾先后出任铁业公会总理。
  (一)小吕宋中华商务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旅菲祥芝人邱允衡倡议,由马尼拉地区商界成立。21名发起人中,石狮人有邱允衡、施光铭、邱奕经、洪明炭。清光绪三十二年,该会易称小吕宋中华商务总会;民国16年(1927年)改称菲律宾中华总商会,民国20年更名马尼拉中华商会。1954年前该会是菲律宾华侨社会的核心领导机构。先后任该会长的石狮人有:邱允衡任第一至第三届(清光绪三十至三十二年)、第十四至第十五届(民国6~7年)会长,施光铭任第四至第八届(清光绪三十二至宣统三年),第十至第十三届(民国2~5年)会长,李焕彩民国34年出任代主席。历任该会副会长、副主席、副理事长的石狮人有:施光铭、邱允衡、黄念忆、李焕彩、詹金铭、詹孟杉、李逢梧等。历代监事主任(监事长)的石狮人有:蔡祖增、蔡孝忍。李逢梧1989年任该会理事长至今。
  (二)菲华商联合总会
  1954年3月底,菲华各界联合召开第一次全菲律宾中华商会暨各商会理事长大会,成立菲华社会最高机构菲律宾华裔联合总会(后易称菲华商联总会,简称商总)。旅菲石狮人李焕彩、董群康、蔡孝固、詹候狮等多人参与筹备,董群康任副理事长。此后,蔡孝固任第五、第六届(1962~1965年)理事长,高祖儒任第七、第八届(1966~1970年)和第十四、第十五届(1981~1985年)理事长及多届名誉理事长、永远名誉理事长,董尚真任第二十、第二十一届(1993~1997年)理事长。1997年5月22日产生的第二十二届董事会21名董事中,石狮人有永远名誉理事长高祖儒、名誉理事长董尚真、执行副理事长蔡清洁、副理事长卢武敏和蔡永亮。二、同乡团体
  (一)菲律宾同乡会
  19世纪末,旅菲石狮人已建立石狮旅菲同乡会,洪明炭曾长期担任该会会长。随着旅菲宽仁、容卿、龙穴、锦峰等村同乡会成立,至30年代中期,石狮旅菲同乡会已形同虚设。至民国30年,旅菲石狮人组织的同乡会增至15家。菲律宾沦陷后,各同乡会均停止活动。战后初期,除石狮旅菲同乡会外,各同乡会均纷纷恢复活动。并先后新组织一系列以原籍乡、村、自然村为基础的同乡会。70年代,不少为兴办家乡公益而建立的董事会纷纷改为同乡会。有的村不同姓氏或同姓不同房族也各自建立同乡会。至1996年,旅菲石狮人的同乡会团体有90多家。多数同乡会同时也是宗亲团体。其中最重要的同乡团体是成立于1991年3月的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首届(1991~1993年)理事长蔡友玉,第二届(1993~1995年)会长蔡友玉、理事长蔡友铁,第三届(1995~1997年)会长蔡友玉、理事长施学坛。此外,林贞英今任菲律宾福建总商会(闽商)副理事长、蔡友玉任该会常务顾问。
  此外,1993年旅菲石狮籍乡亲还与晋江、鲤城籍乡亲共同组建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董光溪任副理事长、执行副理事长、理事长,高祖儒、董尚真任常务顾问,郑周扬(永宁西厝人)任指导员。任名誉顾问、顾问的石狮人有40多人,任常务理事、理事的有10多人。
  (二)马来西亚同乡会
  在马来西亚,石狮籍乡亲参与组织的同乡社团主要有民国11年成立的峇株巴辖晋江会馆,民国13年成立的马六甲晋江会馆,民国28年成立的槟城晋江会馆,1970年成立的雪隆晋江会馆,1976年成立的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简称大马晋联会),1983年成立的大马晋联会青年团(简称大马晋联青)。蔡言标历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筹委、新加兰主任、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大马晋联会名誉会长。刘昆临(祥芝大堡人)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副会长,大马晋联会常委、名誉会长。杨中(蚶江锦江人)任雪隆晋江会馆总务、副会长、董事,大马晋联会名誉会长。龚忠庆(永宁人)历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峇株巴辖晋江会馆副会长,大马晋联会青年团团长、峇株巴辖晋江会馆副会长,大马晋联会青年团团长、顾问。洪祥强(蚶江洪窟人)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雪隆晋江会馆董事。王清华(石狮上浦人)任马来西亚沙巴洲福建社团联合会永久名誉顾问。
  (三)新加坡同乡会
  早在19世纪中期,往新加坡的祥芝人已建立泉晋发估俚(即苦力)间。随后,旅居新加坡的蚶江洪窟人也建立自己的估俚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估俚间改组为旅星龙窟同乡会,洪维礼现任该会会长。少数稍具资力者,如邱品三等人则加入20世纪初成立的寅宾俱乐部。民国7年,邱品三、洪宝植等人又参与发起组织新加坡晋江会馆。洪宝植30年代出任新加坡晋江会馆主席;战后积极投入恢复晋江会馆活动,任复兴后的晋江会馆首届主席。洪于谅战后亦长期任新加坡晋江会馆名誉主席。
  三、宗亲团体
  (一)菲律宾宗亲会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蚶江锦里旅菲张氏宗亲在马尼拉成立具宗亲会和同乡会双重性质的小吕宋锦里张氏同乡会。其后,旅菲石狮籍乡亲又先后成立数十家同类性质的小型同乡会。宗亲会色彩较浓的有菲律宾钞坑颜氏同乡会、旅菲紫湖同乡会、旅菲沙堤董氏同乡会、旅菲西岑钱江同乡会、旅菲金曾杨氏同乡会旅菲永宁陈氏宗亲会(现理事长陈锡镖)等。其中旅菲紫湖同乡会,系祥芝赤湖旅菲蔡氏乡亲与晋江紫帽紫湖蔡氏乡亲的联乡会,成员以赤湖旅菲乡亲居多。民国16年石狮籍旅菲乡亲还与晋江龙湖、深沪的旅菲乡亲共同成
  立钱江联合会。1958年成立浔江公会。
  旅菲石狮籍乡亲组织的具同乡和宗亲双重性质的同乡团体,均系设在马尼拉的菲华各宗亲总会的成员单位。1958年,由28个宗亲总会联合发起,成立菲华各宗亲联合会理事会,由各宗亲总会派代表组成,初设常务理事11名,任期一年;第七届(1964年)起,改设5名常务理事轮流担任值月主席;常务理事任期二年,不得连选连任。历任宗联常务理事的石狮人有:王苇航(石狮宽仁人)、董培基(永宁人)、纪扶西(蚶江人)、蔡科祥、王幼邨(石狮宽仁人)、高武德(石狮龙穴人)、吴文炳、董尚真、留典辉、高武扬、蔡永亮、李沧洲等。
  (二)新加坡洪氏总会
  洪肇闪曾任新加坡六桂堂族长,是南洋洪氏总会发起人。其侄洪于谅长期担任南洋洪氏总会名誉主席。
  四、校董会 校友会
  石狮籍乡亲在菲律宾先后组织近百家旅菲校董会、校友会。其中大部分先后改组为同乡
  会、宗亲会。1997年尚存的石狮旅菲校董会、校友会较活跃的有8个,均成立于70年代中期以后。
  五、其他团体
  旅居国外的石狮籍乡亲参与组建并任要职的其他重要团体主要集中在菲律宾马尼拉,包括综合、文体、慈善福利、洪门团体等。
  中产者约占10%,大型工商企业主仅占3%。
  民国35年10月起,菲律宾政府在几乎关闭加入当地国籍大门情况下,先后颁布《公共菜市菲化法》、《进口商菲化法》、《木业菲化法》、《零售商菲化法》、《米黍业菲化法》,并配合外汇管理措施,使祖籍石狮华侨数百人被赶出集市,仅大仑和后垵村就有数十摊歇业,零售商减少一二千户,数千名石狮籍工人被解雇。为谋求生存,许多石狮籍华侨被迫改营小商贩,稍有积蓄的劳工则集资办工厂、商行、从事航运、水产捕捞,或经营种养殖业、饮食服务业。祖籍永宁西厝的郑周敏先后创办6家纺织厂。旅居新加坡的祖籍石狮华侨仍以船工、店员、职员、帮工为主要职业。60年代始,旅居菲律宾的祖籍石狮华侨职业发生重大变化,至80年代,就业人员中各类职员、技术人员、店员占25%,小零售商、经纪、小饮食业等小资产者占40%,有自己的店铺、小工厂、小农场的中产者由战前的10%上升到25%。较大的农工商企业主由战前的2%~3%上升至4%~5%。在大企业主中,有少数人发展为菲华巨商,如郑周敏经营行业遍及房地产、金融、酒店、百货、建筑、建材、纺织、游乐、传媒、化纤等业。而旅居马来西亚的祖籍石狮华侨中,以商人居多。其他主要职业有企业职员、教师和渔业等。旅居新加坡的石狮华侨年轻的企业高级职员迅速增多。经商人数也相应增加。陈植佩之子陈仲尼家族企业集团文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14家主要企业,分布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香港等地。旅居美国的石狮华侨的职业逐渐趋于多样化,从事科研、医务、教育的日渐增多。居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石狮华侨主要经营杂货、土产、餐馆和小工厂的小业主、医生、企业职员、雇工等,只有少数人经济有成就。90年代,菲律宾华侨职业明显改观,中产者占60%,小商贩、店员、职员占20%,中产者以上占20%。
  第二节 经济活动
  一、创办工商企业
  石狮人出国谋生,80%旅居菲律宾。19世纪后期,由于菲律宾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少数人开始崛起,成为菲律宾著名商家、工厂主。在当地工商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光绪七年(1881年),祖籍永宁金埭菲律宾华侨黄永摺与其弟黄永遮和国宗合资创办铁业黄联兴公司。光绪十三年(1887年)祖籍石狮钞坑菲律宾华侨颜良瞒与族亲合资创办源美出入口公司,经营土产、米、糖、海参等,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发展为菲律宾著名大公司之一。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永宁港边詹孟杉创办铁业商行,历十余年经营,成为菲律宾铁业界一流巨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宁李正坎创立万安堂药店,广罗中国各省道地药材,批零兼营,成为菲律宾药业界一流商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石狮塘边蔡叶,开设蔡益盛镜店,批售洋铁钉,经10余年经营,创设数十台机器的工厂生产镜、灯,多处设立分店,成为菲律宾镜业界第一巨商。20年代,旅菲石狮华侨经济继续发展,铁业、镜业、药材业、木材业兴起。
  民国18~22年(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菲律宾和新加坡,不少石狮华侨中小商家破产,包括当时已颇具资力的新加坡华侨邱品三。民国23年始,旅居菲律宾石狮华侨开创新的工商企业,石狮大仑华侨蔡孝忍改营面粉业,30年代又开办面包厂、植物油厂,生产椰油及化学油类。菲律宾沦陷期间,华侨经济受到日本侵略军毁灭性破坏,石狮华商几乎全部破产或半破产。直至战后,他们仍竭尽全力集资办厂或改行从事其他事业。马来西来华侨蔡言标在峇株巴辖新加兰创办和春公司,经营食杂、土产。新加坡华侨洪宝植创立马来西亚树胶公司,经营胶品出口。50年代,石狮华侨仍然活跃东南亚商场,新加坡华侨洪子谅从马来西亚移资新加坡,与友人合创南方有限公司。从70年代中期起,菲律宾华侨、华人经济迅速发展,郑周敏、吴奕辉、吴天温、黄明顶、黄明标、龚诗贮等成为菲律宾华人巨商。董尚真、李逢梧、高祖儒、蔡清洁、王爱友、蔡友玉、吴国潘为菲律宾华人著名企业家。马来西亚也涌现一批企业家,如杨中、王和炉、邱进福、蔡言标、林侑庆。新加坡商界却崛起一批家族企业,主要有陈仲尼、洪子谅等。80年代后,海外仍出现不少杰出的工商企业家,主要有菲律宾的郑声党、蔡永亮、卢武敏、蔡友铁、董光溪、卢祖荫,马来西亚的龚忠华、石狮籍新加坡乡亲的蔡来顺、蔡家丁、洪维礼、林水龙、美国的柯长山、林荣勋,印尼的蔡维星、泰国的陈德树,日本的何作周,澳大利亚的许荣茂等,对当地工商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为中外友好贸易和国际间的商贸交流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二、发展航运业
  旅居海外的石狮籍华侨,早年即注目发展航海业。20世纪初,施光铭在菲律宾创设泉益行轮船公司,购置万益号、同益号、捷益号、茅特号、千里世示号轮船,航行菲律宾各港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菲律宾华侨吴文与其子吴天为创立因仕叻航业公司,自置轮船贩运外国货与土特产,成为宿务首富。民国23年后,新加坡华侨开始经营航运业。在发展的全盛时期,蔡维一拥有大船30余艘,仅属下起卸工达数百人。日本侵略军入侵新加坡后,船只均被焚毁或征用。战后,航运业虽有恢复,但大多不景气,而且仅是一般船只。50年代,崛起的新加坡华侨王金锭曾拥有大〓船数十艘,航行于新加坡各港口。
  三、开办金融业
  民国8年,菲律宾华侨洪永修投资中兴银行。而后,李文彦亦投资参与中兴银行,日入盈万。法国华侨王金锭原为越南富商,40年代后期在越南创办金城银行,为越南著名银行家。越南统一前夕,移居法国,投资金融业。1970年,吴天温建立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数年后控制菲律宾华丰银行、美亚银行,1984年将两家银行股份出售,低价购入大量地皮,举家移居美国。1986年重返菲律宾,嗣即组成HLG集团,其中东西银行有50多家分行。1982年日本华侨蔡明裕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世界华商银行,下设10余家分行及办事处,持有日本信用保证股份公司,在日本各大城市和香港有10家分支机构。菲律宾高祖儒、吴国藩、黄明顶,泰国的陈树德等均开办金融业。
  第三节 兴办文教卫生事业
  一、兴办教育
  19世纪末,菲律宾华侨在菲律宾创办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年)该校脱离善举公所,成立董事会,石狮华侨洪明炭出任该校首届董事会董事,并与诸董事分担该校3年经费。民国3年(1914年)夏,颜文初到该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民国7年出任第6任校长。在任期间,锐意革新,设立溪婆仔分校,并编辑《教育丛刊》、《教育周刊》、《教育月报》,指导学校教学。同时编著《童子尺牍》、《学生尺牍》、《商业尺牍》及《商业新教科书》被菲律宾各地学校广泛用为教科书。
  民国3年12月,华侨教育会在马尼拉成立。施光铭任副会长,倡议征收华侨教育附捐,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发展。洪明炭出任该会董事10年。詹孟杉、黄念忆等也先后出任董事,参与筹款、聘请师资,支持创办菲律宾各地多所华侨学校。该会于民国4年筹资支持宿务市创办宿务中华学校(东方书院前身),石狮人吴天为系倡办人之一,历任该校校舍建筑股委员、董事、总理。稍后,有李略煖出资出力倡办北甘马仁中华学校,历任该校董事会会长、董事。高祖川亦于20年代后期起,历任马尼拉钦正女校董事、董事长。在马尼拉华侨中学创办过程中,有不少石狮籍华侨出资出力。
  民国16年,洪肇闪捐资支持马来西亚笨珍培群小学,并任该校董事、董事长。民国19年,洪肇闪经济事业受挫,无力资助该校。当时笨珍少有富商,培群等学校校董年年更换,学校经费困难。民国28年,培群小学经费短缺,陷于困境。其时洪于谅任笨珍南益分行经理,代培群小学垫发教师工资、修理校舍,并发起成立笨珍树胶公会。首创由树胶公会代办橡胶商出口手续,抽取出口捐作为华侨学校经费的办法,解决培群经费,笨珍属其他20所华侨学校经费亦获补助。全马各地闻风仿效,从而推动马来西亚华侨教育的发展。此后,洪肇闪退休,专职协助笨珍华侨学校办学。
  民国25年底,洪宝植与新加坡晋江会馆各同仁捐款出力,发起创办新加坡晋江学校,1949年去世前,与学校诸董事按月捐款支持该校经费。民国26年,蚶江莲埭人林惠祥南渡新加坡,任南洋女中教员;民国28年冬,应聘槟城钟灵中学校长。邱品三曾参与创办新加坡爱同学校,任该校董事会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高祖川接任马尼拉中西学校董事长,整理复兴该校,将该校扩办为中西学校,使该校成为较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吴天为为复兴宿务中华学校多方奔走,卒于董事长任内。石狮仑后人黄宜差,战后初期起,历任多所华侨学校董事、董事长,对华侨学校建设出资出力。永宁人龚天泰,战后任描尼律市大同学校常务理事,50年代初对该校扩建为中学出资、出力贡献殊多。60年代初,吴天为之子吴约瑟、吴华昌发起创办宿务中央书院,后由吴华昌出任院长。该院与马尼拉侨中学院、即中正中学,并列为菲律宾最大华侨学校。蚶江莲塘人蔡派铿,60年代即关心当地华侨教育事业,任多所华侨学校顾问;利用业余时间在母校菲律宾大学执教商业概要课程;为菲律宾大学加洛干分校和三民中学的建校出钱出力不遗余力,1982年应聘出任巴西市中华书院院长,任内实行整顿改革、充实设备、扩建校舍、改善教师待遇,使学校欣欣向荣。对菲律宾华侨教育贡献较大的还有中正学院副院长许国良、纳卯中华中学校长李贤起、石狮资深教育工作者、马尼拉侨中学院校长颜长成等。
  二、创办华文报刊
  旅居海外的石狮人创办华文报刊主要在菲律宾。
  民国2年,颜文初应菲律宾《公理报》社聘请,出任该报编辑,主编《说林艺苑》专栏,撰写大量笔记小说,除编辑教育刊物外,仍在菲律宾和上海一些报刊发表大量政论、笔记小说和游记,并兼任《菲律宾画报》总编辑。继颜文初之后,石狮曾坑人杨孙铸从福州渡菲,在《公理报》任职,并兼中山学社菲律宾分社评议会议员。
  30年代,永宁人龚陶怡在宿务主编《民族解放》。其后,永宁岑兜人李秀峰于民国27年创办《群声壁报》。日本侵略军侵占菲律宾后,继续主持创办地下抗日刊物《战讯》、《解放报》等。
  民国34年3月,永宁人龚韬毅与友人张思明创办《华侨导报》,自任总理,聘请李秀峰为广告部主任,经营2年余停刊。石狮大仑人蔡功南,民国34年4月参与创办《大华日报》,任代理社长。
  1972年9月,菲政府一度封闭所有报刊。1973年2月3日,高祖儒以原《公理报》和《大中华日报》为基础,发起创办《联合日报》,出任该报董事长。1981年6月1日,菲华联谊会在《东方日报》基础上创办《世界日报》,石狮宽仁人施天津博士(已移居加拿大)出任董董事总经理。1986年2月,晋江人李南文购下《菲华时报》,永宁港边人佘明培以主要股东身份代管该报。佘明培退出后,该报于1989年由郑周敏家族出资购下。1986年初,菲华新联公会发起复刊《华侨商报》。6月12日复刊,易称《商报》,由石狮人蔡友铁任董事长,胡文炳任董事总经理,蔡派铿任副总编辑兼主编经济版生意场专栏。
  三、从事法律、文化工作
  民国6年前后,永宁华侨郑孔珍于菲律宾法学院毕业后,考获律师资格,成为菲华社会第二名律师。民国13年,高祖川从美国归来,不久亦考获律师资格,成为执业律师。两人长期出任中国驻菲总领署法律顾问及不少菲华重要社团顾问,为维护华侨权益作出重大贡献。菲律宾华侨牙医李标,20年代初期即在报刊发表游记和诗文。稍后,又有永宁子英华侨李略向,以汉学渊博,诗文、书法驰誉菲律宾。石狮龟湖苏厝华侨苏秀康勤于笔耕,在文学界享有盛誉。
  抗战期间,一些爱好文学的石狮籍华侨参与组织一些菲华文艺团体。较早的有蔡由长参与组织菲律宾中华青年怒吼社,任财政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汉荣参与组织晨光文艺社,任理事,并以笔名“荣”、“汉志”在《联合日报》等刊物文艺副刊发表作品。石狮塔前人王宏榜发起创办椰风文艺社,任社长。石狮后垵人吴彦进,笔名明澈,参与创办新潮文艺社,任副社长。
  60年代后,菲律宾文艺界著名的石狮人李逢梧青少年时代对音乐即有造诣;50年代后期离开家族企业,经营唱片业,注重菲律宾本土曲目唱片制作,培养不少华语、英语、他加禄语歌手。30多年来,蜚声菲律宾音乐界,被誉为菲律宾“音乐教父”、“吹萨克管的侨领”,位居菲律宾音乐界“四大天王”之首,并任东协(盟)音乐协会主席,在东南亚音乐界享有崇高荣誉。从教之余常在华文报刊发表诗文的蔡派铿创作的歌颂中菲友谊的《三巴义者》(意译为茉莉花)和《教师颂》、《毕业歌》、《继续学习》被谱成歌曲在全菲传唱。石狮后垵人吴民民现任菲律宾职业学院教授,在菲华文化界也有一定知名度。较著名的石狮籍菲华作家、诗人还有:石狮上浦人王爱涵、龙穴人高仁杰。旅菲石狮人中出现不少高学位的知识分子。不少家族一门数博士,如石狮仕林(今灵秀镇)人蔡文普、蔡文展、蔡维园昆仲,一门三博士。卢武敏及其大姐,以及三位弟弟亦均获博士学位。石狮宽仁人留典辉,为菲律宾著名律师。石狮仑后人黄光祝,为法律教授、名律师。
  林惠祥于民国26年出任新加坡《星外》半月刊编辑。此后,坚持进行南洋问题研究,在考古学、民族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民国30年曾发现马来西亚吉打史前洞穴遗址,发掘出一批旧石器时代遗物。并撰写《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南洋人种总论》、《南洋民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等论文,编译《菲律宾民族志》、《婆罗洲民族志》、《苏门答腊民族志》等专著。战后初期,在新加坡参与陈嘉庚主持的南侨总会活动资料整理和编辑,参与《南侨回忆录》的编辑出版。
  现居德国的石狮仑后人黄凤祝博士在西欧文化界颇负盛名,对促进欧、亚两洲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四、从事医疗卫生事业
  旅居菲律宾石狮人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数较多。永宁籍华侨李标民国18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为菲律宾第一位牙医。其后,高祖霖也从厦门赴菲律宾行医,曾任中华崇仁总医院院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居菲律宾石狮人从医的迅速增多。留学英国、日本脑科医学博士、世界脑外科学会委员高武图,任职于马尼拉崇仁、崇基医院,系东南亚脑部和神经血管手术权威。石狮长福人林绍球,毕业于菲律宾大学医科,战后在马尼拉开设颇具规模的医院,曾任菲律宾红十字会主席。崇基医院医学博士高振东系肺部支气管内视诊镜专家。医学博士内科兼性病专家施能博,医学博士内科专家李天铭,在当地医学界均享有很高声誉。此外,医学博士王诗淡、洪文开、洪海萍等也在医学界享有一定声誉。
  第四节 社会活动
  一、创设慈善公益事业
  清同治九年(1870年),马尼拉已有甲必丹管辖的华侨义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马尼拉正式成立菲律宾中华总会善举公所,建立董事会,管理华侨义山和华侨社会商业、教育事务。其后,商业、教育事务先后独立。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善举公所增设中华崇仁医院。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美西战争后,社会治安混乱,华侨商业行店多不敢营业。善举公所经费无着落,华侨邱允衡慨然出募数万比索以济燃眉,使该机构得以维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该所注册为华侨善举公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善举公所改组,脱离中国驻菲领事馆,成为独立组织。24名董事中,石狮人有施光铭。翌年,施光铭出任改组后的善举公所首届(总第30届)总理;任内在中国驻菲领事支持下,上诉交涉,据理力争,使善举公所辖下的华侨义山免被殖民当局没收。清宣统二年(1910年)末,洪明炭亦出任善举公所董事,连任4年多,对菲华慈善公益事业捐输颇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石狮人吴文鮡在宿务捐巨款参与陈允全、施芬士倡建华侨义山及崇福医院,后易称崇华医院的活动,被举为中华公所董事。清宣统二年吴文鮡返乡后,其子吴天为继任中华公所董事、崇华医院董事,对扩建医院、义山尽心尽力。
  民国8年(1919年),因受殖民者长期推行经济作物种植制度和粮食歉收的影响,菲律宾出现严重粮荒。菲美当局颁布《禁米条例》,接着标封华侨米商存粮,由政府按官定价格出售,严重损害华侨粮食入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当地种植水稻的农民的利益。时任马尼拉中华商会副会长的邱允衡和董事施光铭、李文秀辅助会长李清泉(晋江金井人)投入米案抗争,积极疏通交涉,获各产米省国会议员支持。终于促使菲美政府于翌年让步,维护华商和当地农民的权益。
  民国10年初,菲美政府颁布《西文簿记条例》。1.5万家无力聘请西文记帐员的华侨莱仔店将被迫停业,较大的华侨行店、公司、企业也将失去竞争力。菲华社会成立以马尼拉中华商会李清泉、薛敏老(厦门人)、吴克减(晋江龙湖人)为核心的抗争委员干部会。石狮人李成业、邱允衡为干部会委员,郑孔珍、黄念忆为交涉委员;李文秀任抗争委员会经济部主任,负责筹措抗争经费。抗争活动历时6年,终获胜利。
  20~30年代初,永宁人郑尊蜨、蚶江人洪永修先后出任华侨善举公所董事、协理、总理。李文秀、黄念忆和高祖川亦数任善举公所董事。他们于任内出资出力,对菲华慈善公益事业均有建树。同期,李标亦曾服务于善举公所属下崇仁医院。他所设牙医馆,对学生只收半费;星期日对贫苦华侨施诊免收诊金。热心公益的高染对劳动者扶掖援助不遗余力。李文秀对族亲穷苦者尽心培植,对故旧纠葛尽力排解。尤其是郑孔珍律师,为申张法理,不唯利,对公共讼事或贫穷侨胞遭受的冤屈据理力争。
  30年代,热心菲华慈善公益的老一代石狮人虽有多人去世,但新一代热心公益的华侨也不乏其人。诸如李呈芳、高祖川、詹候狮、李成业、蔡祖增、李焕彩等。
  民国34年2月,侵占菲律宾的日本侵略军溃退前,火焚马尼拉市。永宁人李焕彩被推为马尼拉中华总商会代主席,领导华社复兴工作达半年之久,直至薛芬士(厦门人)主席返回马尼拉。石狮大仑人蔡功南出任菲律宾华侨救济复兴委员会常委,协助中国驻菲总领事开展华社战后复兴救济工作。抗日战争结束不久,马来西亚柔佛发生华巫两族冲突,将蔓延到笨珍时,洪肇闪与笨珍巫族县长出面调处,化干戈为玉帛,保全众多民众生命财产。洪肇闪还出任笨珍福建义山福灵山主席,对当地慈善公益尽心尽力,获柔佛苏丹颁赐太平局绅勋衔。
  菲律宾华侨李焕彩曾任华侨善举公所董事20余年和董事长、副董事长多年。蔡孝忍亦曾任该所董事长。蔡孝固曾任副董事长。他们与历届董事长努力推进会务,将公所发展为东南亚最大的慈善机构,除拥有义山和现代化大型医院外,还兴办崇仁护理学院、养老院、义诊处。李逢梧于1990年出任善举公所董事长兼行政主任后,又加强对属下机构规划、整顿、管理,以期在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多作贡献的同时,为菲律宾培养更多的高级护理人才。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117届(1995~1996年)董事会董事中,除名誉董事长兼行政主任李逢梧外,石狮人尚有:蔡文春、吴汉源、高武扬、蔡宗柄等。
  50年代以来,石狮人在菲律宾兴办慈善公益已不限于华侨、华人社会。郑周敏的母亲龚抱月,每逢寿辰必到各慈善机构分发善款,赈贫济病。1970年还命其子拨款设立慈善基金会,利息用于捐助慈善福利事业,并将取消寿庆宴会节约的资金捐献给菲律宾遭受水灾、风灾的群众,曾获五任菲律宾总统颁给“菲国最伟大的模范慈善母亲”称号。1989年其后裔拨款25亿菲币,扩充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创立郑龚抱月纪念医院。该基金会每年捐助菲律宾慈善、福利、教育的金额均在数百万元菲币以上。并与高祖儒、董尚真、蔡永亮、卢武敏、龚诗贮、李沧洲、黄光坦、黄明顶、董光溪、高武扬、蔡宗杉等石狮籍乡亲响应菲华商联总会号召,在菲律宾贫困农村地区捐建上百所学校校舍。此外,吴奕辉建立的吴奕辉兄弟基金会,也拨出不少款项支持天主教会的慈善教育事业。
  二、支持反帝反殖斗争
  清光绪二十二至二十六年(1896~1900年),菲律宾人民进行反西抗美独立战争期间有不少旅菲石狮华侨与菲律宾人民站在同一条战线,或参加华侨义军,同革命军并肩作战或以财力、物力支持菲律宾革命军进行反西抗美战争。
  抗美战争失败后,美国先是对菲律宾实行军事占领,继则任命总督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在菲律宾推行美国的排华、限制华侨法令。菲律宾华侨以马尼拉中华商会为首,对菲美当局岐视华侨的法令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其中石狮人邱允衡和施光铭任会长的14年时间内,发动的请愿、交涉、诉讼和撰文批驳等抗争活动即有10多次。
  民国26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菲律宾华侨成立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简称抗敌会),下设经济、总务、宣传、抵制等小组,发动援助祖国、抵制日货运动,支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李焕彩、蔡祖增、詹孟杉、黄念打、蔡派恭等成为抗敌会及属下小组委员。
  民国30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菲律宾,大肆逮捕华侨领袖及抗日骨干分子。民国31年4月2日,计顺省五社华侨抗敌会主席王和江,因不受日军利诱刑迫所动,与抗敌会同仁吴生地、陈荣生等首先遇难。4月15日,驻马尼拉的日本侵略军在对抗敌会宣传抵制小组委员利诱胁迫无效后,将颜文初、黄念打、蔡派恭与于以同等9人秘密押送马尼拉枪杀。
  未被日军拘捕的各抗日救国团体骨干,在菲律宾沦陷后纷纷转入地下,继续抗击日本侵略军,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以泉州各县人为主,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简称抗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洪门复兴委员会、抗日锄奸义勇军、华侨青年抗日锄奸迫击团、后改组成迫击团三九九部队等地下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队伍。中国国民党驻菲总部和三青团也先后组织华侨战时血干团、华侨青年战时特别工作总队、菲岛华侨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旅菲石狮籍华侨纷纷加入各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其中著名的有:蔡维作历任华支排长、大队长和锄奸团团长;龚韬毅、李秀峰、蔡派忠等人在抗反及其属下团体从事宣传发动、联络等工作。在抗击入侵菲律宾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的140多名已知姓名的晋江籍烈士中,石狮籍华侨占相当一部分。
  第五节 社会团体
  一、经济团体
  旅菲石狮人最早参与创办的经济团体有五谷商,即米商、糖业、木业、铁业、烟业5大行业公会。黄念潭、黄念忆弟兄在20世纪初期曾先后出任铁业公会总理。
  (一)小吕宋中华商务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旅菲祥芝人邱允衡倡议,由马尼拉地区商界成立。21名发起人中,石狮人有邱允衡、施光铭、邱奕经、洪明炭。清光绪三十二年,该会易称小吕宋中华商务总会;民国16年(1927年)改称菲律宾中华总商会,民国20年更名马尼拉中华商会。1954年前该会是菲律宾华侨社会的核心领导机构。先后任该会长的石狮人有:邱允衡任第一至第三届(清光绪三十至三十二年)、第十四至第十五届(民国6~7年)会长,施光铭任第四至第八届(清光绪三十二至宣统三年),第十至第十三届(民国2~5年)会长,李焕彩民国34年出任代主席。历任该会副会长、副主席、副理事长的石狮人有:施光铭、邱允衡、黄念忆、李焕彩、詹金铭、詹孟杉、李逢梧等。历代监事主任(监事长)的石狮人有:蔡祖增、蔡孝忍。李逢梧1989年任该会理事长至今。
  (二)菲华商联合总会
  1954年3月底,菲华各界联合召开第一次全菲律宾中华商会暨各商会理事长大会,成立菲华社会最高机构菲律宾华裔联合总会(后易称菲华商联总会,简称商总)。旅菲石狮人李焕彩、董群康、蔡孝固、詹候狮等多人参与筹备,董群康任副理事长。此后,蔡孝固任第五、第六届(1962~1965年)理事长,高祖儒任第七、第八届(1966~1970年)和第十四、第十五届(1981~1985年)理事长及多届名誉理事长、永远名誉理事长,董尚真任第二十、第二十一届(1993~1997年)理事长。1997年5月22日产生的第二十二届董事会21名董事中,石狮人有永远名誉理事长高祖儒、名誉理事长董尚真、执行副理事长蔡清洁、副理事长卢武敏和蔡永亮。二、同乡团体
  (一)菲律宾同乡会
  19世纪末,旅菲石狮人已建立石狮旅菲同乡会,洪明炭曾长期担任该会会长。随着旅菲宽仁、容卿、龙穴、锦峰等村同乡会成立,至30年代中期,石狮旅菲同乡会已形同虚设。至民国30年,旅菲石狮人组织的同乡会增至15家。菲律宾沦陷后,各同乡会均停止活动。战后初期,除石狮旅菲同乡会外,各同乡会均纷纷恢复活动。并先后新组织一系列以原籍乡、村、自然村为基础的同乡会。70年代,不少为兴办家乡公益而建立的董事会纷纷改为同乡会。有的村不同姓氏或同姓不同房族也各自建立同乡会。至1996年,旅菲石狮人的同乡会团体有90多家。多数同乡会同时也是宗亲团体。其中最重要的同乡团体是成立于1991年3月的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首届(1991~1993年)理事长蔡友玉,第二届(1993~1995年)会长蔡友玉、理事长蔡友铁,第三届(1995~1997年)会长蔡友玉、理事长施学坛。此外,林贞英今任菲律宾福建总商会(闽商)副理事长、蔡友玉任该会常务顾问。
  此外,1993年旅菲石狮籍乡亲还与晋江、鲤城籍乡亲共同组建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董光溪任副理事长、执行副理事长、理事长,高祖儒、董尚真任常务顾问,郑周扬(永宁西厝人)任指导员。任名誉顾问、顾问的石狮人有40多人,任常务理事、理事的有10多人。
  (二)马来西亚同乡会
  在马来西亚,石狮籍乡亲参与组织的同乡社团主要有民国11年成立的峇株巴辖晋江会馆,民国13年成立的马六甲晋江会馆,民国28年成立的槟城晋江会馆,1970年成立的雪隆晋江会馆,1976年成立的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简称大马晋联会),1983年成立的大马晋联会青年团(简称大马晋联青)。蔡言标历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筹委、新加兰主任、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大马晋联会名誉会长。刘昆临(祥芝大堡人)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副会长,大马晋联会常委、名誉会长。杨中(蚶江锦江人)任雪隆晋江会馆总务、副会长、董事,大马晋联会名誉会长。龚忠庆(永宁人)历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峇株巴辖晋江会馆副会长,大马晋联会青年团团长、峇株巴辖晋江会馆副会长,大马晋联会青年团团长、顾问。洪祥强(蚶江洪窟人)任峇株巴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雪隆晋江会馆董事。王清华(石狮上浦人)任马来西亚沙巴洲福建社团联合会永久名誉顾问。
  (三)新加坡同乡会
  早在19世纪中期,往新加坡的祥芝人已建立泉晋发估俚(即苦力)间。随后,旅居新加坡的蚶江洪窟人也建立自己的估俚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估俚间改组为旅星龙窟同乡会,洪维礼现任该会会长。少数稍具资力者,如邱品三等人则加入20世纪初成立的寅宾俱乐部。民国7年,邱品三、洪宝植等人又参与发起组织新加坡晋江会馆。洪宝植30年代出任新加坡晋江会馆主席;战后积极投入恢复晋江会馆活动,任复兴后的晋江会馆首届主席。洪于谅战后亦长期任新加坡晋江会馆名誉主席。
  三、宗亲团体
  (一)菲律宾宗亲会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蚶江锦里旅菲张氏宗亲在马尼拉成立具宗亲会和同乡会双重性质的小吕宋锦里张氏同乡会。其后,旅菲石狮籍乡亲又先后成立数十家同类性质的小型同乡会。宗亲会色彩较浓的有菲律宾钞坑颜氏同乡会、旅菲紫湖同乡会、旅菲沙堤董氏同乡会、旅菲西岑钱江同乡会、旅菲金曾杨氏同乡会旅菲永宁陈氏宗亲会(现理事长陈锡镖)等。其中旅菲紫湖同乡会,系祥芝赤湖旅菲蔡氏乡亲与晋江紫帽紫湖蔡氏乡亲的联乡会,成员以赤湖旅菲乡亲居多。民国16年石狮籍旅菲乡亲还与晋江龙湖、深沪的旅菲乡亲共同成
  立钱江联合会。1958年成立浔江公会。
  旅菲石狮籍乡亲组织的具同乡和宗亲双重性质的同乡团体,均系设在马尼拉的菲华各宗亲总会的成员单位。1958年,由28个宗亲总会联合发起,成立菲华各宗亲联合会理事会,由各宗亲总会派代表组成,初设常务理事11名,任期一年;第七届(1964年)起,改设5名常务理事轮流担任值月主席;常务理事任期二年,不得连选连任。历任宗联常务理事的石狮人有:王苇航(石狮宽仁人)、董培基(永宁人)、纪扶西(蚶江人)、蔡科祥、王幼邨(石狮宽仁人)、高武德(石狮龙穴人)、吴文炳、董尚真、留典辉、高武扬、蔡永亮、李沧洲等。
  (二)新加坡洪氏总会
  洪肇闪曾任新加坡六桂堂族长,是南洋洪氏总会发起人。其侄洪于谅长期担任南洋洪氏总会名誉主席。
  四、校董会 校友会
  石狮籍乡亲在菲律宾先后组织近百家旅菲校董会、校友会。其中大部分先后改组为同乡
  会、宗亲会。1997年尚存的石狮旅菲校董会、校友会较活跃的有8个,均成立于70年代中期以后。
  五、其他团体
  旅居国外的石狮籍乡亲参与组建并任要职的其他重要团体主要集中在菲律宾马尼拉,包括综合、文体、慈善福利、洪门团体等。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念潭
相关人物
黄念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菲华商联合总会
相关机构
菲律宾同乡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