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社会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233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社会活动
分类号:
D634.1
页数:
3
页码:
889-89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代至1900年福建省石狮市华侨社会活动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华侨
社会活动
石狮市
内容
一、创设慈善公益事业
清同治九年(1870年),马尼拉已有甲必丹管辖的华侨义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马尼拉正式成立菲律宾中华总会善举公所,建立董事会,管理华侨义山和华侨社会商业、教育事务。其后,商业、教育事务先后独立。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善举公所增设中华崇仁医院。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美西战争后,社会治安混乱,华侨商业行店多不敢营业。善举公所经费无着落,华侨邱允衡慨然出募数万比索以济燃眉,使该机构得以维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该所注册为华侨善举公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善举公所改组,脱离中国驻菲领事馆,成为独立组织。24名董事中,石狮人有施光铭。翌年,施光铭出任改组后的善举公所首届(总第30届)总理;任内在中国驻菲领事支持下,上诉交涉,据理力争,使善举公所辖下的华侨义山免被殖民当局没收。清宣统二年(1910年)末,洪明炭亦出任善举公所董事,连任4年多,对菲华慈善公益事业捐输颇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石狮人吴文鮡在宿务捐巨款参与陈允全、施芬士倡建华侨义山及崇福医院,后易称崇华医院的活动,被举为中华公所董事。清宣统二年吴文鮡返乡后,其子吴天为继任中华公所董事、崇华医院董事,对扩建医院、义山尽心尽力。
民国8年(1919年),因受殖民者长期推行经济作物种植制度和粮食歉收的影响,菲律宾出现严重粮荒。菲美当局颁布《禁米条例》,接着标封华侨米商存粮,由政府按官定价格出售,严重损害华侨粮食入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当地种植水稻的农民的利益。时任马尼拉中华商会副会长的邱允衡和董事施光铭、李文秀辅助会长李清泉(晋江金井人)投入米案抗争,积极疏通交涉,获各产米省国会议员支持。终于促使菲美政府于翌年让步,维护华商和当地农民的权益。
民国10年初,菲美政府颁布《西文簿记条例》。1.5万家无力聘请西文记帐员的华侨莱仔店将被迫停业,较大的华侨行店、公司、企业也将失去竞争力。菲华社会成立以马尼拉中华商会李清泉、薛敏老(厦门人)、吴克减(晋江龙湖人)为核心的抗争委员干部会。石狮人李成业、邱允衡为干部会委员,郑孔珍、黄念忆为交涉委员;李文秀任抗争委员会经济部主任,负责筹措抗争经费。抗争活动历时6年,终获胜利。
20~30年代初,永宁人郑尊蜨、蚶江人洪永修先后出任华侨善举公所董事、协理、总理。李文秀、黄念忆和高祖川亦数任善举公所董事。他们于任内出资出力,对菲华慈善公益事业均有建树。同期,李标亦曾服务于善举公所属下崇仁医院。他所设牙医馆,对学生只收半费;星期日对贫苦华侨施诊免收诊金。热心公益的高染对劳动者扶掖援助不遗余力。李文秀对族亲穷苦者尽心培植,对故旧纠葛尽力排解。尤其是郑孔珍律师,为申张法理,不唯利,对公共讼事或贫穷侨胞遭受的冤屈据理力争。
30年代,热心菲华慈善公益的老一代石狮人虽有多人去世,但新一代热心公益的华侨也不乏其人。诸如李呈芳、高祖川、詹候狮、李成业、蔡祖增、李焕彩等。
民国34年2月,侵占菲律宾的日本侵略军溃退前,火焚马尼拉市。永宁人李焕彩被推为马尼拉中华总商会代主席,领导华社复兴工作达半年之久,直至薛芬士(厦门人)主席返回马尼拉。石狮大仑人蔡功南出任菲律宾华侨救济复兴委员会常委,协助中国驻菲总领事开展华社战后复兴救济工作。抗日战争结束不久,马来西亚柔佛发生华巫两族冲突,将蔓延到笨珍时,洪肇闪与笨珍巫族县长出面调处,化干戈为玉帛,保全众多民众生命财产。洪肇闪还出任笨珍福建义山福灵山主席,对当地慈善公益尽心尽力,获柔佛苏丹颁赐太平局绅勋衔。
菲律宾华侨李焕彩曾任华侨善举公所董事20余年和董事长、副董事长多年。蔡孝忍亦曾任该所董事长。蔡孝固曾任副董事长。他们与历届董事长努力推进会务,将公所发展为东南亚最大的慈善机构,除拥有义山和现代化大型医院外,还兴办崇仁护理学院、养老院、义诊处。李逢梧于1990年出任善举公所董事长兼行政主任后,又加强对属下机构规划、整顿、管理,以期在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多作贡献的同时,为菲律宾培养更多的高级护理人才。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117届(1995~1996年)董事会董事中,除名誉董事长兼行政主任李逢梧外,石狮人尚有:蔡文春、吴汉源、高武扬、蔡宗柄等。
50年代以来,石狮人在菲律宾兴办慈善公益已不限于华侨、华人社会。郑周敏的母亲龚抱月,每逢寿辰必到各慈善机构分发善款,赈贫济病。1970年还命其子拨款设立慈善基金会,利息用于捐助慈善福利事业,并将取消寿庆宴会节约的资金捐献给菲律宾遭受水灾、风灾的群众,曾获五任菲律宾总统颁给“菲国最伟大的模范慈善母亲”称号。1989年其后裔拨款25亿菲币,扩充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创立郑龚抱月纪念医院。该基金会每年捐助菲律宾慈善、福利、教育的金额均在数百万元菲币以上。并与高祖儒、董尚真、蔡永亮、卢武敏、龚诗贮、李沧洲、黄光坦、黄明顶、董光溪、高武扬、蔡宗杉等石狮籍乡亲响应菲华商联总会号召,在菲律宾贫困农村地区捐建上百所学校校舍。此外,吴奕辉建立的吴奕辉兄弟基金会,也拨出不少款项支持天主教会的慈善教育事业。
二、支持反帝反殖斗争
清光绪二十二至二十六年(1896~1900年),菲律宾人民进行反西抗美独立战争期间有不少旅菲石狮华侨与菲律宾人民站在同一条战线,或参加华侨义军,同革命军并肩作战或以财力、物力支持菲律宾革命军进行反西抗美战争。
抗美战争失败后,美国先是对菲律宾实行军事占领,继则任命总督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在菲律宾推行美国的排华、限制华侨法令。菲律宾华侨以马尼拉中华商会为首,对菲美当局岐视华侨的法令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其中石狮人邱允衡和施光铭任会长的14年时间内,发动的请愿、交涉、诉讼和撰文批驳等抗争活动即有10多次。
民国26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菲律宾华侨成立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简称抗敌会),下设经济、总务、宣传、抵制等小组,发动援助祖国、抵制日货运动,支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李焕彩、蔡祖增、詹孟杉、黄念打、蔡派恭等成为抗敌会及属下小组委员。
民国30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菲律宾,大肆逮捕华侨领袖及抗日骨干分子。民国31年4月2日,计顺省五社华侨抗敌会主席王和江,因不受日军利诱刑迫所动,与抗敌会同仁吴生地、陈荣生等首先遇难。4月15日,驻马尼拉的日本侵略军在对抗敌会宣传抵制小组委员利诱胁迫无效后,将颜文初、黄念打、蔡派恭与于以同等9人秘密押送马尼拉枪杀。
未被日军拘捕的各抗日救国团体骨干,在菲律宾沦陷后纷纷转入地下,继续抗击日本侵略军,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以泉州各县人为主,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简称抗反)、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洪门复兴委员会、抗日锄奸义勇军、华侨青年抗日锄奸迫击团、后改组成迫击团三九九部队等地下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队伍。中国国民党驻菲总部和三青团也先后组织华侨战时血干团、华侨青年战时特别工作总队、菲岛华侨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旅菲石狮籍华侨纷纷加入各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其中著名的有:蔡维作历任华支排长、大队长和锄奸团团长;龚韬毅、李秀峰、蔡派忠等人在抗反及其属下团体从事宣传发动、联络等工作。在抗击入侵菲律宾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的140多名已知姓名的晋江籍烈士中,石狮籍华侨占相当一部分。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